《明朝那些事》中有许多名臣比如于谦,夏言,徐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居正了。今天忍不住写一下这位前无古人,暂时后无来者的一代名臣。
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说他是近300年大明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治家。美学家朱东润先生称他是“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同时又陶熔了一个时代的人物”。明代史学家王世贞称他为“救世宰相”。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称他是智慧的象征。
佛洛依德说,一个人的童年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张居正,字叔大,1525年,出生湖广江陵人的一个千户人家。
他五岁时会写诗,十岁写一手好文章,十二岁考上秀才。
13岁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顾璘。他一手促成了张居正的落榜,为的是让张居正经受点挫折。不得不说,当时人就在教育上有这种挫折感的想法,真的让我大吃一惊。然而张居正的表现更让人惊讶,他很感激顾璘。如果说他是在成年以后体会到了顾璘的良苦用心那也就罢了,可是才13岁的张居正居然就能理解并感激顾璘。
看来天才不只是智商上的也是情商上的。
他的第二个老师,就是徐阶,这是在他入翰林院后。徐阶隐藏张居正,让他没有成为政治漩涡中的马前卒。在徐阶败给高拱后,张居正便正式接替徐阶进入内阁。
《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阴谋家只能整人,政治家除了整人外,还有整国家。张居正是一位政治家,他除了面对政治斗争,还要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治国上。后人称他为政治家,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用人之道上。
张居正即用新人,也用旧人。包括前首辅高拱留下的人。
张居正只用干事的人,不用说话的人。
古代文官最爱干的事大概就是聚在一起吵架,更有甚者发展为打架。这种争吵不能为国家带来任何利益,于是张居正对文官系统做了大清洗。
张居正用稳重的人,不用走极端的人。比如海瑞,
都说海瑞是个清官,可是他做事极端,不考虑后果,难成大事。文人政治的两个极端,一个是低调,远离是非,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另外一种高调,惹是生非就为作秀。
张居正的人事观念极有远见。又知人善用,他启用潘季驯来治理黄河,为百姓解决了多年来的黄河水患。
其次,改革。
一场成功的改革真的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现状,但是也可以让推行改革者身首异处甚至背负历史骂名。比如商鞅,虽成功变法但依然被五马分尸。
再比如王安石,一个失败的变法者。
张居正对官僚的改革叫“考成法”,不晓得放到今天是不是该叫“绩效考核表”,
我忍不住想到公司里每年年底都要填写的表格,而每年我们都是复制去年的内容。
话说“考成法”的成效就是改变了官场只能上不能下的仕途潜规则以及改变了官僚主义作风。因为大家都去干实事去了嘛。
“考成法”更好的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
第三,“一条鞭法”
张居正推行鞭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遏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赋税。
而另外一个经济学的意义就赋税开始用银两,就是用银子交税,而不是实物。
虽然这条鞭法在施行不久就因为张居正的去世而消失了,但是他对明清的经济影响还是很大的。
最后,张居正稳定边防。
赫赫有名的戚继光,就是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名将。
成大事者,不择手段。
张居正在用戚继光这件事上一直被后人所称道,张居正也为了戚继光对州官员做了大换血
我不愿意看结局,张居正病逝后被反攻清算,人亡政息,
可是在证据正死后的60年左右,明代崇祯期间,又有很多人想起了张居正。所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相”吧。
张居正,古今“宰相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