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凯蒂的故事里所呈现出的界限感,让我非常感动。对于生死,她都能如此坦然。读到这里,我好像突然明白了这一章开篇提到的“界限,即存在,即人,他代表着一个人的疆界所在。”而且这个界限不是冰冷的,“不管你以何种方式存在,哪怕是以”不存在“的方式 存在,我都一样爱你。”
界限,清晰的划分出了你我,彰显了你我的不同。对于这种不同,安心老师指出要“接受彼此的不同”。分析实际的人际关系,从伴侣到朋友,再到孩子,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相同,选择的是相同,期待的也是相同。“若能把觉察带入这样的时刻,就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渴望的是对方的认可;期待被对方看见;而这份最初的渴望和期待来自父母。多少次我们对父母有同样的渴望和期待,但绝大多数时候这样的期待总是落空,于是,我们出发去寻找他人的认可和看见。”这里,指出了这种人际关系的根源,只不过是我自己未曾被满足的认可和看见向外的投射。寻找相同的气场,对孩子不可避免的期待,我都觉得这是我目前无法逾越的,那怎么办?“我有我的期待,若你能满足我,那很好,若你无法满足我,也不是你的错,我的期待只与我自己有关。”
“若不再期待,你就自由了。”我好想赶快成长起来,不再向外寻找认可和看见,那一刻,我就真正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