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车实在无聊,输出些文字消遣消遣。
最近看奇葩说,很不错的一档辩论综艺节目,有一期的辩题是“有潜规则摆在你面前可以用你会不会用”。
其中颜如晶讲了这么一个论点:“陶渊明因为不潜规则,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只能去采菊花,什么成就都没;而李世民为了当上皇帝,使用了不少潜规则,最终当上了皇帝,而后做了很多贡献”。
颜如晶以此论证应该使用潜规则,这个看似很有道理的论证,高晓松听罢却哈哈大笑,说这是典型的厚黑学。
李世民和陶渊明的历史都是执笔的人写的,李世民是皇帝,自然叫执笔的人美化自己,所以这些例子是片面的。
所谓厚黑学,即是成功学里流行的:举片面的例子,因为怎么样怎么样,所以成功了。比如,比尔盖茨抓住机会从哈佛退学,所以成功了。厚黑学擅长鼓吹单方面的重要性,而人们也愿意相信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一些简单的原因。
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戴罪羔羊心理”,厚黑学利用的便是人们这样的心理。
“我跳槽去了哪哪就能摆脱现在的生活”
“我保持每天早起就能变厉害”
“我当时要是考上了实验班就不会考那么差”
……
例子很多,因为这些人性弱点,厚黑学在互联网的运用也很多。
比如之前很火的《x型文案与y型文案》这篇文章,其中鼓吹只要产品文案贴近用户,那么就能使产品像小米那样大卖。
再比如读读日报的诞生,周源花了很多力气说每个人都能当主编有多好,将来能有多好多好的前景。但是他没说其中信息流动、质量控制、生产动力等弊端。人们看到了里边的好,纷纷附和,一叶障目。
前段时间写产品的升级文案,又恰好看奇葩说,看到厚黑学这个词,突然领悟到这个道理,于是便用于其中。
产品在升级的过程中,是经过大量的论证必要性,组织各种边边角角的功能,在升级的时候做了很多东西,所以升级文案按照产品设计思路时可以写很多。但是用户在升级应用的时候想看到的是“我该不该升级”。
按照厚黑学的思路,我们用夸大某个片面功能的重要性便可加大其升级的可能性。
完
#每次看到《奇葩来了》一些很棒的细节的时候就觉得米未传媒将是个了不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