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的第一站,原本想去回民小吃街放开肚皮,当个彻头彻尾的吃货。可惜,秋天的天气比夏天更善变,也是一言不合就下雨。
当然,到西安不一定非要去回民小吃街,但是,到了西安不吃泡馍,那可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到过西安。
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挡不住一个吃货要吃泡馍的心。
西安大街小巷很多泡馍馆,泡馍价格不等,有12元、15元、20元、25元、30元,我选择了吃25元的。看当地的食客都是仔细的用手把馍掰成很小很小的块。我这个五大三粗又心急又急着吃的吃货,那有那雅致呀,直接选的是店里切好的馍粒。
已经是下午二点左右,但来吃饭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约莫十五分钟左右,泡馍端上来,不由感叹:“肉真多呀”!大块的牛肉入口即化,完全不用费力的用劲咬,泡馍吃起来软硬刚好,再吃上一口粉条,在这雨天里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泡馍,用西安当地的话,就是“美得很”。
下雨天,也阻挡不了要出游的心。雨中游西安一定别有一番景色。
首选去大雁塔,因为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去别的地方来不及。虽然西安来过几次,但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都只是从车上看大雁塔。大雁塔在大慈恩寺里,因此要先买大慈恩寺的门票(50元),到寺里登大雁塔,还需再买登塔的票(30元)。
打着伞,带着孩子,排着队,跟着人流进入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距今已有历史1350余年。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
首先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里边供奉的是释迦摩尼金像,左右两边是阿难、迦叶,很多游人纷纷烧香叩拜。
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我试了一下,一个人很难轻易撞响。
再往后就是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
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尽管新科进士们诗兴不减,但墙壁毕竟空间有限,不久白墙便成“花墙”。但这些题名现已看不到了,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不是进士出身,下令将题名全数除去。
雨越下越大,玄奘三藏院走马观花匆匆看了一眼,甚是遗憾。原本以为只是一座塔,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确不知,这里几千年的文化,岂是几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下次若有机会再来,一定留出一天的时间,仔仔细细的再看一遍。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但有人争议西安历经十七朝,岁月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替,但都证明西安自古都是帝王争相的都城。这里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三千一百多年建城史、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走在街道上,仿佛能嗅到千年前的繁华,抬手就能触的到秦砖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