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


为你解决的问题


如果你正长期被某种负面情绪所困扰,或者在改掉自己的某些习惯时屡屡失败,那这本书也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新思路。


收听本书解读,你将会解决以下问题:

①在工作学习中的畏难与拖延。

②在社交场合中的害羞与紧张。

③在日常生活中的无聊与烦躁。



主讲人简介

李拓 

微博知名教育博主,世界500强培训专家,樊登读书讲师内容官。



金 句 精 选


①人际关系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神经症的主要原因。


②一个人的潜能并不会一直保持,如果不停有东西影响他和别人,或者他和自己的关系,他可能就会失去自己的潜能。


③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甚至是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


④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虚假的冷静植根于内心的愚钝,绝不是值得羡慕的,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虚弱而不堪一击。


⑤一个人越是纠结,遇到的障碍就越多。



听 前 热 身

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现代精神病学有了更细致的疾病类型划分后,这个称呼已经逐渐被人弃之不用了,但在本书中我们依然可以将这个概念解释为:自己无法解决的、迁延日久的心理痛苦与相关躯体症状。


新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人的心理和行为主要受各种本能的驱动,但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某些心理学家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发展,提出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人格的发展,进而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人格: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功能良好的人格可以驱动人类进行各种活动,比如枯燥的学习就需要有自信、意志力、目的性等人格品质的驱动。


基本冲突:指人的基础欲望之间的冲突,比如追求利益与规避风险之间的冲突,个人独立与需要陪伴之间的冲突,追求成功与享受舒适之间的冲突等等。

读完本文约需40分钟 

书友你好,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

今天我们要一起解读的书是《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是一本和神经症治疗相关的书籍,你可能很奇怪,咱们大部分人都很正常的,有必要听神经症相关的书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神经症里的基本情绪体验,比如抑郁,焦虑,恐惧等,包括一个每个人都疑惑的问题,和神经症的某些情绪体验很相关,那就是:人为什么会懒惰呢?也是缺乏意志力吗?是DNA决定的吗?这里我们先留个悬念,在解读的最后,我会为你揭开谜底。

好,我们先来说一说什么是神经症。所谓神经症啊,也叫神经官能症,它是一系列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啊、强迫症啊、焦虑症啊、惊恐症啊、躯体形式障碍啊等等大家可能都听过的问题。

怎么知道一个人得了神经症呢?有一个特征,就是有这个问题的人,他会感受到强烈而持续的心理痛苦,并且出现行为问题。注意,这种痛苦和行为一定是持续的、强烈的。

并不是所有经历过强烈的心理痛苦或者出现过行为问题的人,都是得了神经症。事实上,生而为人,所有人都可能经历强烈的心理痛苦。比如,有人可能因为一次失恋伤心几个月,有人可能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经常拖延、逃避责任。

可是只要过一段时间,或者情况一变,大多数人都还是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会从失恋中重新振作,会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像这种能够对痛苦进行自我调适,并且让自己能保持正常社会功能的情况,就不叫神经症。

所以啊,大家千万不要看到书里的症状就一条一条跟自己对比,然后自己给自己断出个什么精神障碍出来。如果你真的非常担心自己的心理状况,那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我们今天讲这本书,更多地是希望帮大家预防这样的问题,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  理论背景与核心理念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伦·霍妮,她是新弗洛伊德主义学派的代表心理学家。1945年,霍妮出版了《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她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核心理念,她说:“人的心理活动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能把所有心理活动都归咎于本能驱使,尤其对于神经症来说,人际关系的紊乱或缺失才是主要诱因。”

霍妮提出,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拥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这些心理活动让人类产生了高水平的智商,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

但这种心理复杂性既是人类的天赋,也是人类的负担,因为,它给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关系和能力,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类繁多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

比如我们既想肆意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又不想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这样放纵与自律就构成了一组矛盾;再比如在恋爱关系里,我们既希望跟爱人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又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在这里,亲密和独立也就构成了一组矛盾。

精神分析师们把这些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称为“基本冲突”。

当这些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彼此之间产生冲突,并且没办法调和的时候,痛苦也就产生了。那既然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得神经症呢?

因为在安全有序的人际关系里,人是可以灵活调适这些欲望的。而且放弃欲望的痛苦可以被关系中的期待转化为成就感。比如为了陪孩子,我们会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娱乐时间。

虽然没有自己的时间玩会让我们有点失落,可是当我们看到孩子咯咯笑的时候,会想象孩子长大后特别美好的未来,心里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把那点失落冲淡掉,而且,还会因为觉得自己是个负责任的父母,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可是,一旦人际关系紊乱,这些冲突就变得特别尖锐,而且难以调和。同样是带孩子,如果夫妻关系并不好,妻子越是指责丈夫不关心孩子,丈夫就越会觉得带孩子是老婆强加给自己的负担,自己就好像是在赎罪,做了只是应该的,不做就会被惩罚,付出没办法转化成尊严和成就感,非常绝望。

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通过压抑需求的方式来化解基本冲突,避免被冲突的痛苦折磨。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总是被指责的丈夫:

他可能会压抑自己想要单独玩电脑的需求,希望能通过好好带孩子重新让妻子满意,但时间一久就会越来越抑郁;他也可能会压抑对爱的渴望,跟妻子吵架,羞辱妻子不能赚钱养家,让妻子从此不能再拿带孩子的事情指责自己,但时间一久他就会感觉到妻子不关心自己,那么,为这个冷漠的家辛苦工作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工作的压力也会因为工作失去意义而变得难以承受。

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会让他变得烦躁易怒;或者他还可能会完全不理会妻子和孩子,要么一回家就把自己关进书房去玩电脑,要么口头答应得好好的但就是不见行动,要么就干脆出轨。但是这样下去,他又可能会彻底失去这段关系,转头被孤独折磨。

所以,从短期来看,压抑需求的确可以快速平复基本冲突带来的痛苦,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回避冲突的手段反而成了神经症患者持续的心理痛苦和行为异常的原因。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手段变成了更严重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明明害怕过度肥胖会被人嘲笑,却可以用自我贬低来压制对美的追求,让食欲主导自己。有意思的是,摄入糖分和碳水化合物非常能缓解焦虑,所以,这个人在行为上也产生了矛盾,他越是担忧自己会因为太胖而遭到嘲笑,反而就越可能会通过吃东西来缓解这种焦虑。

到最后,压制焦虑的行为反而就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过食症。

到这里,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三个理论基础,结合之前的例子我们好好想一下这三个点。

第一,人类的各种基本需求之间会发生矛盾,构成内心的基本冲突;

第二,人际关系的紊乱或缺失,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法在冲突的需求里作出取舍,就会因为基本冲突而形成心理痛苦;

第三,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指导的时候,我们回避基本冲突的手段只会形成神经症,让痛苦越发地长,最后产生行为异常。我们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讲价值观,其实都是在人们心中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灯塔,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  关于神经症冲突和处理的尝试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就只能通过压抑自己的需求来避免冲突,这种压抑同时也会损害患者人格的成长和完善,让诸如勤奋、信任、友善之类的重要品质在患者的人格中不再展现,如果从年幼时期就开始压抑,人甚至都没有办法在人格中形成这些品质。

一旦缺失这些重要的品质,人就容易形成一些偏执人格特征,让一些有害的行为在生活中持续出现。比如,如果一个人长期压抑对关爱的渴望,他就会因为感觉不到人际关系的温度,而失去对别人的信任感,陷入到持续的敌对与猜忌里去。

如果长期压抑对荣誉的渴望呢,人就不再有动力去追求任何成就,也就失去勤奋的品质,变得懒散而颓废。霍妮在书中把这些偏执人格称为神经症人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她的另一部更早期的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01  三种人格——患者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

刚才我们说了这本书里的三个理论基础,在《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中,霍妮还根据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区分了三种偏执型的人格特征,分别是:顺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和孤僻型人格。

其实,大家可能想到了,霍妮提出的这三种人格类型对应的正好是人类应对危机的三种策略,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她关于神经症诱因是人际关系紊乱的判断。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你想呀,人际关系的紊乱最容易发生什么现象?那一定就是让人失去信任别人的能力,这又必然会让人总是处于人际关系的冲突危机中。

比如从小被家暴的孩子,就容易感觉所有人都是强大而邪恶的,留守儿童就容易感觉到自己是不重要的,是容易被抛弃的。而人们应对危机,通常只有三种基本策略可以选,就是投降、搏斗或者回避,你看,这不就对应了顺从、攻击和孤僻三种偏执人格类型了吗?

不过,这里我要再强调一句,不是有这些行为就代表我们有神经症。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顺从、攻击和回避他人的原始需求,只是在平常状态下,这三种原始需求是相互调和的。比如恋人之间会因顺从需求而讨对方的欢心,也会因为对方不愿满足自己而埋怨对方,出现攻击需求,有时候也会希望对方不要太黏着自己,能给自己留一点私人空间,这是回避需求。

只是,人际关系中安全健康的人总是可以通过试探和妥协来平衡需求,灵活地决定某个时候该满足什么需求,又该放弃哪些需求。

但神经症患者却没有这种灵活性,他们为了规避人际冲突,只能让大部分需求始终处于压抑状态,只让其中一种需求来主导自己的行动。

比如顺从型人格的人,会非常相信,只要自己不能满足别人的要求就会受到伤害,所以他们一直展现顺从性,压抑想要独立自主的需求。这让他们特别能忍受别人的折磨,完全没有攻击性和回避性。

顺从型人格的人会幻想别人都是善良的,即使面对那些折磨自己的人,他们也会固执地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听话,总有一天别人就能突然变得温柔体贴,甚至在被折磨时,他们也会担心对方会不会因为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而抛弃自己。

像《红楼梦》中的性情懦弱的尤二姐,就是典型的顺从型人格,性命最后了结在了王熙凤的手腕之下,《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回目上就把两种人物的心理介绍得明明白白,“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苦一酸,赚是被骗的意思,一个被骗一个大闹。

那么攻击控制型人格的人呢,可能总是指责他人,总是想要争夺话语权。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控制了对方,就可以防止对方控制和伤害自己。在他们心中,柔情容易让自己变得依赖他人,而一旦依赖就容易被控制。

所以,哪怕是一丝丝的柔情,在他们看来都是危险而可耻的。他们既不能同情别人,也不能被别人的温柔感动,所有人都不过是他们用来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已。

上面提到的《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大概就是这种人格,对于老公贾琏,她明明可以以诚相待,可她偏偏要算计,要控制,最后走到夫妻反目的地步。“红楼曲”怎么唱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而孤僻型的人则有可能干脆远离人群,谁都不见,这样就既不用讨好谁,也不用和谁产生矛盾了。但这种回避并不会带来躲进世外桃源的安全感,相反的是,孤僻的人还需要不断地暗示自己外界非常危险,才能帮助自己打消想要接触他人的念头。

所以孤僻的代价往往就是持久的孤独和不安。《红楼梦》中的惜春,基本上就是这个类型,直接出家当尼姑了。

当然,这些相对偏执的特征,一般都被我们理解为“性格“不同,对吧?那是因为他们的表现并没那么严重。没有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

听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情况极其严重的神经症患者是怎么做到压抑需求,而不感到痛苦的呢?比如极端顺从型的人怎么就能忍受别人总是对自己指手画脚呢?

霍妮说:三种神经症人格展现的是患者对他人的态度,但他们也有一套对待自己的态度,而且和他们紊乱的人际关系一样,这些态度往往也是紊乱矛盾的。比如顺从型人格对别人极端讨好和顺从,但对自己却是异常无情和残忍。

他们为什么能忍受这一点呢?答案是他们运用了防御策略,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套补偿机制。在神经症的产生中起主导性作用的两个防御策略,分别叫:理想自我和外化作用。

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02  理想自我

先来看看什么叫理想化自我。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结构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模块。本我对应的是原始欲望,只愿意偷懒享受,超我对应的是对社会道德和理想抱负的追求,催着我们努力拼搏。至于我们什么时候该偷懒享受,什么时候该努力拼搏,则是由自我在中间权衡决策的。

自我发挥决策作用是需要一些心理功能的,比如当我们需要坚持工作学习时,就需要坚毅、自信与执着这些品质来帮我们克服安逸舒适对我们的诱惑。

这些品质组成了我们的人格,因此,自我作出选择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人格发挥功能的过程。真实人格是需要不断地锤炼才能完善的,比如我们要是想获得坚毅的品质,就必须要不断去冒险,去锻炼,随着经验一点一点积累,最终才能提升抗挫折的能力,获得坚毅的品质。

但这个过程并不能只靠我们自己来完成,冒险需要自信和勇气,而这些心理资源都是在安全的人际关系中才能获取的。可是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由于人际关系的紊乱,他们不仅无法从人际关系中汲取能量,反而还会被各种关系损耗能量,这就会让他们非常缺乏自信和勇气,没办法锤炼人格。

那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些品质,又不想失去这些品质带来的好处时,怎么办呢?那就只能走捷径,通过幻想,创造一个完美形象来替代自己的真实人格。这个幻想的完美形象就是理想化自我,或者叫理想自我。

03  理想自我的基本功能

用理想自我来让自己获得自我满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它真的能产生很多虚幻的美好感觉,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有理想自我就是神经症,毕竟绝大部分人都有自我感觉良好的中二时期,也有过一夜暴富的白日梦。

只有当我们过度依赖理想自我的时候,才会产生神经症。霍妮在书中总结了5个理想自我的基本功能:

理想自我的第一个作用是生产虚幻的优越感,来消除缺乏自信带给自己的压力。

比如顺从型人格会让人感觉,只要我不犯错、牺牲够大,同时足够厌恶原来那个真实自我,那么我就是善良而优越的,这样讨好他人造成的屈辱感就平复掉了;

攻击型人格则会让人感觉,我本来就是优越的,应该成为凌驾于别人之上的评论家和统治者,这样就可以指挥别人来替自己办事或达成某种目的,从而避免暴露我的无能,也规避掉了随意利用他人的亏欠感;

而回避型人格则会让人产生一种幻觉:“我是纯洁善良的,我选择与世隔绝,完全是因为我看不上这个肮脏的世界!而我之所以无能,也是因为这个肮脏世界妨碍了我挖掘自己的天赋和潜力!”

这种对外界的鄙视可以让人心安理得地逃避责任,同时也不用忍受无能带来的自卑感。毕竟是这个肮脏的世界没有给我机会,不然我本可以凭借天赋一飞冲天的,只要这个肮脏世界被消灭就好了,我干嘛要努力呢?

理想自我的第二个作用是保证当事人看上去像是具有卓越品质的样子,从而在社会竞争中抄捷径赢得竞争。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那个非常有名的瑞典环保少女,现实中甚至可以算得上是问题学生,在极度缺乏经济、环保、政治常识的情况下,仅仅用环保公主这样一个理想主义外壳包裹了自己,居然就感觉自己可以在环境问题上指导所有人了,这种自我良好的感觉甚至让她有勇气去联合国大会上痛骂各国元首。

有意思的是,她只能用痛骂和不满来展现自己的理想主义,从没能对如何真正做好环保提出过任何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她号召大家不要使用矿石能源,又提不出替代方案。批评问题谁都会,难的是怎么解决问题。

这位环保公主构建自己人设的方式,正是大多数用理想形象伪装自己的人最常用的手段,他们觉得只要我是在对付坏人,那我就是正义而卓越的。

但其实在人类的各种能力中,只有暴力是不需要锻炼和学习的,只要提升情绪等级,暴力程度就可以跟着提升,这会给人造成一种“只要情绪高涨,能力就一定强大”的错觉。

理想自我的第三个作用是替代真实理想,为患者产生虚幻的人生意义。所有替换了理想自我的人都相信只要自己达到某种条件,就可以永远不用努力,安心愉快而荣耀地活下去了。

比如在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范进一辈子所追求的就是中个举人,但他并没有思考过成了举人后应该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他的终极追求就是中举,这就是终点了。

而有些人的梦想就是当大老板,有钱,在他们的想法中,老板就是霸道总裁,什么都不用做了,天天耍帅,享受就行了,这就是他们唯一的人生意义。至于从事什么行业,怎么经营,他们没有兴趣去想。所以霍妮会说,理想自我并不像真正的理想那样会催人奋进,它反而会让人在追求人生价值时停下来。

理想自我的第四个作用是防御和否认冲突的存在。

比如一旦接受了自己就是个完美圣母的设定,那就不会因为别人的欺压和霸凌而感到难受了,毕竟圣母本身就是应该忍受得了所有不公和苦难的。

理想自我的第五个作用是把实在无法掩盖的缺点渲染成美丽而浪漫的。

最典型的就是赌徒。他们都非常相信自己的理想自我,相信自己有超凡的天赋和运气,所以总有一天可以实现圆满的梦想,甚至让家人都跟着鸡犬升天。

所以欺骗家人的钱财,在赌徒看来是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理想,而必须付出的必要而伟大的牺牲,他们自信地认为自己总有一天是可以给家人补偿的。

霍妮也提醒我们,过分依赖理想化自我来解决基本冲突,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个后果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愈演愈烈,最后你需要用一些极端手段来化解,比如站在理想自我的一边去攻击丑陋的真实自我,这会造成严重的悲观厌世情绪,让人产生自残或自杀行为。

而另一种极端则是导致患者的内部专政,也叫极端偏执,比如相信自己是完美的人,会忽视掉自己的一切缺陷,让理想自我主导自己的一切行动,从而变成一个彻底的自大狂,彻底失去了改善自我的机会。

04  把冲突外化

除了理想自我,为了回避基本冲突,神经症人格还经常会把冲突外化。

所谓冲突外化,就是把自己内部的冲突当成是外部发生的,或者把自己的责任归咎为环境因素。

比如明明是自己想要背叛,却总是怀疑别人在背叛;明明是自己非常可怜,却总会因为别人的不幸而感到别人可怜;明明是自己不想学习,却总是认为环境噪音干扰了自己的学习。

而这里面最痛苦的冲突外化,可能要数把对自己的贬损外化为别人的贬损了,明明是自卑,却总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这会导致患者长期处于低人一等的羞耻感中,每天都感觉身边充满了敌人,要一直用战斗姿态或者讨好姿态去化解真实自我的乏力感和不安感。

而那些把心理冲突外化到身体上的人,会感觉身体总在和自己作对,他们经常出现很多查不出原因的病,比如持续的疼痛或者腹泻。很神奇的是这些问题还总是会在患者的重大时刻出现,曾经在新闻里就看到有个小伙子,每次想要跟自己喜欢的女孩出去玩,就会不停放屁。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喜欢那个女孩,又害怕女孩会嫌弃自己是穷光蛋。

当然,把冲突外化的后果也是同样严重的,如果说依赖理想自我会加大一个人的与真实自我的冲突,那外化策略就是在加大自我与外界的冲突。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外化了鄙视感的人,因为总是害怕别人嘲笑、伤害自己,就不得不反复采用危机应对策略去处理人际关系,不仅自己疲惫不堪,人际关系通常也糟糕得一塌糊涂。

除了理想化和冲突外化这两个神经症的主要诱因以外,霍妮还列举了许多辅助防御手段,比如拼命给自己的扭曲行为找理由的合理化措施;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营造“不是我无能,我只是没认真”的假象;或者像苦行僧一样过分控制自己的某些欲望;又或者是像墙头草一样在几种态度之间变幻无常等等手段。

这些策略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在进一步放纵或者压抑自己的一部分需求,把人变成不可理喻的偏执狂,让理想自我显得更加真实。

好,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心理需求的基本冲突,以及神经症患者为了缓解这些冲突所做的徒劳尝试是如何加深症状的。那如果冲突一直得不到解决,会怎么样呢?

【三】  冲突得不到解决的后果

霍妮为我们展示了4种严重的后果。

01  恐惧感

冲突未解决的第一个后果是,恐惧感会弥散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恐惧蔓延,首先会表现为害怕失控。

一些过分理想化自己的神经症患者会非常害怕自己突然失控。因为人格的一部分是被压抑的,对患者来说就是感受不到或者不存在的,所以当这一部分压抑的人格偶尔暴露后,患者会非常害怕,觉得一定是自己疯了。

霍妮在书中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案例,一个温和勇敢的妇女,遇到了一次比较严重的麻烦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暴怒、恐惧的一面。她回归正常状态后,就开始担心自己哪天会因为暴怒,疯狂到杀死制造麻烦的人,她把那个愤怒的自己理解为是自己的疯狂,而不是自己真实的一部分。

把内心冲突外化到躯体上的人,会特别害怕对健康失去控制,因此饱受惊恐发作或者疑病症的折磨。他们会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也会担心自己会猝死或晕倒,或者会在紧张情绪造成心跳突然加速时,误以为自己心脏病发作了,所以会像强迫症一样不断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

但其实这种对健康的担忧,本质上是在焦虑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和关心自己,所以他们非常相信自己一旦生病就会陷入无助的绝境。那你说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努力让别人喜欢自己呢?这就是因为一旦人们对人际关系失去信任,就特别期望自己是完美无瑕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不会有人攻击自己。

但是要达成完美状态几乎不可能,即使当事人异常残酷地苛责和压榨自己的潜力也办不到,于是获取他人的喜爱和对自己友善一点,就构成了一组无法调和的基本冲突,如果转而去担忧身体健康,就不用忍受人际压力和自我压榨的折磨了。

而如果把冲突外化到他人或者环境上,会让人特别害怕对别人失去控制。比如一些焦虑的家长,总是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拼命强迫孩子变得优秀,要求孩子无比的乖巧听话。

这事实上就是通过对孩子的压榨来转移他们自己的自卑和绝望,这其中的逻辑就是:“我已经无法再变得优秀了,但如果我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没有人再敢看不起我了!”

害怕失控是一方面,恐惧蔓延的另一个方面,是害怕暴露。这和人们完全用理想化自我替换真实自我有关。害怕暴露的人会非常害怕自己的失误和他人的评价,因为这可能会暴露自己的瑕疵,打碎幻想中的完美自我,让真实的丑陋自我暴露出来。

为了防御这种恐惧感,患者会变得特别懦弱逃避,又或者喜欢大吹大擂夸海口。甚至还会引发一种心理疾病叫“冒充者综合征”,这是用理想化自我打压真实自我的极端体现。

患者会在取得任何成就时都表现得恐惧不安,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凭运气或者什么不公正的手段赢得的成绩,迟早会被人揭穿,所以感觉特别焦躁不安。

恐惧蔓延的第三个表现是害怕改变。这种恐惧的核心逻辑就在于:任何改变都需要自己去重新熟悉,在建设全新的防御体系过程中,自己是毫不设防的,也是容易犯错的,一旦犯错,理想自我就破碎了。

我们前面提到过,理想自我是虚幻人生意义的来源,所以每次经历改变都像是在冒生命危险那么可怕。为了防御这种改变带来的恐惧,患者要么就态度暧昧,不作出支持任何一种意见的表态,要么就干脆在不甚了解情况时就急于改变。

如果一个公司老板有这样的特征,你就会发现他表面上非常支持改革,但你真要推进任何一项新措施都会感觉艰难无比,不仅整个过程得不到任何实质性支持,而且做好了功劳是他的,做不好责任就是你的。

或者你会发现他经常会非常盲目地投入到各种改革中,别人上什么项目自己也要跟着上,到处插秧生怕落后,结果最后颗粒无收。当然,失败的责任也肯定由下属这些替罪羊来背!

02  人格的萎缩

好,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冲突未解决的第一个后果:恐惧蔓延。它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害怕失控、害怕真实自我暴露、害怕改变。下面我们来看看冲突未解决的第二个后果:人格的萎缩。

关于人格这个概念我们之前已经有所了解,它可以看作我们各种品质的集合体,比如坚毅、信任、智慧、勤奋等等,都是帮助我们维持日常生活学习所必须的心理能量来源。

而人格萎缩,可以理解为这些品质因为长期压抑而枯萎,再也不能提供对应的心理能量。我们在理想自我的部分已经了解到了,如果一个人发生了人格萎缩的现象,就会变得懒惰又愚蠢,无法承担应尽的义务。

为了不被人讨厌和指责,他就会不得不幻想一个具备各种优秀品质的理想自我,来掩饰真实的自我。

赌博上瘾为何这么难戒除,就和人格萎缩很有关系。赌徒长期沉溺于打翻身仗的幻想中,脱离现实太久,就会造成人格严重萎缩,所以就很难再忍受日常工作的压力和枯燥,这让他们非常害怕从赌博的美梦中回到真实世界,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害怕改变。

同时,由于道德品质的分裂,他们一边相信自己是在为家人谋福祉,一边又做了太多坑害家人的事情,如果不一直赌下去,那之前的谎言就再也无法自圆其说了。这种对真实自我暴露的恐惧,让他们只能不断想方设法搜刮钱财继续赌,直到自己翻身的那一天……可惜,我们都知道,并不会真的有这么一天。

03  绝望情绪

说完了人格萎缩,我们再来看看冲突未解决的第三个后果,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恐惧和压力中得不到解脱时,绝望的情绪就会开始蔓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大多有这种心理的驱动,患者并不是真的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只是这么绝望地活着,每天都要忍受恐惧和孤独折磨,实在是太可怕了。

04  施虐倾向

冲突未解决的第四个后果是施虐倾向。霍妮是在书中是这么描述的,她说:“施虐者感到被排斥,心灰意懒,于是自暴自弃,以盲目的报复心理发泄他对别人的愤怒,他通过折磨别人来减轻自己的痛苦,从打败自己的生活中求得补偿”。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一下什么是PUA的话,就知道这个后果的可怕之处了,就在不久前一个北大女孩就被自己的男朋友折磨到自杀。

施虐倾向足以把人变成真正的恶魔,为了防止别人控制和伤害自己,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控制别人,也会用不断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平复自己内心的软弱和自卑所带来的痛苦,比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就是这个后果的极端化产物。

【四】  如何解决神经症冲突

好,我们讲了那么多基本冲突未解决造成的问题。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书里介绍如何处理神经症的部分,只有短短一章。而且这一章总体看上去是写给精神分析师们作参考的,有很多精神分析的术语,讨论的也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如果没有心理治疗相关的知识,理解起来就有些吃力了。

所以,我会利用书里最后一部分的几点治疗要素来为大家进行案例分析,看看心理治疗师通常会怎么帮患者走出痛苦。希望这些案例解读能给你带来解决问题的灵感。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大学生厌学而患上抑郁症的故事:

王同学本来是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但他坚信自己是没有足够的智力可以学得好,而且又害怕一旦考试挂科就会被当成蠢货,被老师和同学嘲笑,所以每次看书时都焦虑万分,怕不学会暴露自己的笨,又怕再学也学不好,更显得笨,一边学,一边担心后果,一边觉得还是别白费功夫了。

这种学习的过程无疑是让人非常焦躁和痛苦的,所以每次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时间一久,王同学就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拒绝再去上学。

为了帮助王同学振作,老师和家长们想尽了办法,从制订跟成绩挂钩的奖励措施,到劝他不要对成绩期望太高,或者用威逼恐吓让他回到学校,结果都没有用,最终王同学由于情绪失控发生了自残,被家人急忙送去医院后,才被医生诊断出了抑郁症。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帮助王同学,治疗师需要先了解他的基本冲突,以及防御冲突的手段。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察王同学的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的冲突,以及理想自我和外部环境的冲突,从这里来找到他内心冲突的运作模式。

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倾听,治疗师了解到:

在生活中,王同学坚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除了学习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好。他总是理想化地认为只要自己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可以过上成功的人生了。至于上什么名牌大学,要学什么,以及要做一份怎样的工作,他其实毫无概念。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王同学想要获取优异成绩,其实只是为了塑造一个贴着名牌大学标签的理想化自我,仿佛有了标签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干,直接走上人生巅峰了。

这样一分析,治疗师就可以发现,如果王同学成绩不够好,就失去了遮掩真实自我的遮羞布,这时他会站在理想化自我的一边去攻击真实自我。那个无能的真实自我就像身上的毒瘤一样,而理想化自我通过把无能的真实自我踩在脚下,来展现自己对懒惰和愚蠢的排斥。

这样他就可以继续沉溺在虚幻的优越感中,而不至于让理想自我彻底崩溃。毕竟要是理想自我崩溃了,真实自我那个丑陋渺小的样子就暴露在众人视线中了,对王同学来说,简直没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了。

而在理想自我肆意鄙视和攻击真实自我时,外化冲突也会开始发挥作用,这会让王同学感觉其他人都在鄙视他,甚至就连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和自己作对,只要一学习就头疼。

这个心理作用让他感觉是外部环境在妨碍自己的学习,如果不是这些同学鄙视自己,不是身体出问题,他本可以继续轻松学习,保持优异成绩的。

分析清楚王同学的理想自我和外化冲突后,治疗师接着帮助王同学分析,让他看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维持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冲突。为了寻找维持冲突的好处,治疗师走进了王同学的成长经历,了解到:

王同学小时候因为成绩波动,曾经被父亲殴打,被老师贬低。这让他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唯利是图、不可信任的,即使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只是想要拿自己的成绩去和亲戚们炫耀,要是自己不能取得好成绩,就会失去利用价值,就会被家人伤害,抛弃。

只有在成绩好的时候,他才能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接纳,才能在同辈中获取到足够的话语权来让他们为自己服务。

而现实中有同学为了请王同学帮自己考试作弊,给了王同学不少好处。父亲也因好成绩奖励过他,甚至经常把“我们老王家就靠你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些都进一步扭曲了王同学的价值观。

另外,在王同学看来,为了维持好成绩,优秀的天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自己需要拼命压榨这些天赋资源,才能保证自己可以持续获得优异成绩。自我压榨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为了逼自己专心学习,王同学甚至曾经狂扇自己耳光。

但如果要想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避免被人抛弃和伤害,那这些自我压榨的痛苦又是不得不忍受的。

在王同学看来,失去尊严和避免学习的痛苦,就形成了一个基本冲突,只能二选一。

所以当他感觉自己再也无法通过自残的方式来压榨出资源时,学习的压力也就变得难以忍受,通过成绩来赢得尊严的愿望也跟着彻底破碎了,这时候,他就只能通过绝望来回避痛苦了。

糟糕的是,这个回避过程中,他的理想自我并没有停止工作,即使他躲回了家里,也一边仇恨着无能的自己,一边又仇恨着这个残酷的世界。他每天都在心里不断地呐喊:“总有一天我翻了身,会起来改变这个势利而肮脏的世界。”

在这里,我们也能看见王同学道德分裂的一面,他一边强调自己有想要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伟大理想,一边又把自己当成一个社会不公的受害者,不愿意承担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这时候,治疗师就可以看到王同学维持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冲突所在了:

第一,王同学依靠理想自我为自己保存最后一丝尊严;

第二,王同学避免无能的真实自我直接暴露在众人的视野中,省得被别人嘲讽、伤害;

第三,王同学通过理想自我营造的美好幻想,让自己相信自己还可以等到翻身的一天,从而避免陷入失去人生意义的可怕境地。

既然治疗师已经找出了王同学维持冲突的原因,那他该怎么帮助王同学呢?

按照心理治疗的原则,治疗师首先需要帮助王同学完善价值观。

王同学的自我丑陋感源于他太过强调一个人的功能价值,比如让老爹炫耀,给父母养老,帮同学作弊。过分依赖自己的功能性来产生价值,就容易产生过度补偿效应,什么意思呢?这就好比你要是准备出国旅游,不可能只带刚好够用的钱,因为国外人生地不熟,你没把握,所以你肯定要多带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王同学也是这样想的,他必须要积累远超必要限度的能力和心理资源才能让自己感到安心。这种过度强调功能的价值观导向,让王同学总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结果就给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所以,他害怕学习,因为不可能总是控制住贪玩的欲望,一贪玩,对他来说就前功尽弃。

你发现了吗,王同学的价值观中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情感价值的认识,他没意识到自己除了学习好之外,还有别的价值。如果治疗师能够帮助王同学看到情感价值对关系的作用,王同学就可以不那么偏执地依赖强大的功能来帮自己维持人际关系了。

假如王同学能意识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其实也是在给别人一次做好人的机会。而如果他能跟老师同学说出自己的感激,就会发现这种感恩的心,和勇于提问,不掩饰自己缺点的真诚,也是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元素。这样他就不会过分担心自己会因成绩不好被嘲笑了。不担心被嘲笑,就不用那么害怕失败了。这个时候,即使不降低对成绩的高要求,他也不至于压力这么大了。

只有当王同学完善了价值观以后,他才能够跳出这种一边给自己加油、一边给自己漏油的绝望局面。只有他开始以真实的自我去迎接生活以后,真正的热爱才会萌芽,他才会发现老师和同学们友善的一面,才能看到急切望子成龙的父母也有慈爱的一面。

一个人只有感觉自己的人际环境是安全的,才能汲取到足够的能量来应对生活的挑战,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毕竟人天生是不知道自己会喜欢什么的,所有看似命中注定的喜爱,事实上都是在探索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好,这本书我们主要讲了这个六个要点:

第一点,人类的各种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内心的基本冲突;

第二点,人际关系的紊乱或缺失,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从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无法在冲突的需求里作出取舍;

第三点,当基本冲突无法解决时,人们容易压抑自己的一部分需求,并用理想化自我来伪装自己,同时采用外化冲突等方式来掩盖冲突;

第四点,那些压制基本冲突的痛苦所采用的手段,是形成神经症的主要因素;

第五点,冲突长期得不到化解,人们会遭遇恐惧弥散、人格萎缩等严重问题;

第六点,治疗神经症,首要条件就是要修正扭曲的价值观,修复紊乱的人际关系。

说到这里,你还记得音频开头我们留下的悬念吗?对,就是“人为什么会懒惰”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借用本书的观点来揭晓答案了:

所谓懒惰啊,本质上是人们为了缓解自卑的痛苦,却又无法忍受努力的艰苦而产生的代偿行为。

那懒惰和自卑到底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就拿我们前面案例中提到的王同学来说,当他感觉自己处于窘迫的人际关系中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安全地犯错。这么一来就没办法通过学习来提升能力了。

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安全犯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那能力不足,又必然会让人在人际关系中感觉更加窘迫。这怎么办呢?

他就只能幻想一个理想自我来伪装自己,并且他也相信只要自己证明了这个理想自我的真实性,就可以获得永恒的安宁,不用再担心会被伤害了,同时呢,自己对荣誉和成就感的追求也能得到满足。

但非常矛盾的是,如果只有理想自我被证明的那一刻才是安全的,那去证明的过程就是特别危险和痛苦的,所以他会觉得这个过程越短越好、难度越低越好、成就越大越好。

中间的任何一点闪失,都会打碎理想自我的完美外壳,让虚弱无能的自我暴露在他们以为的大众毒刺一样的视线中。这样一来,成长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变得像走钢丝一样危险,一旦失误就万劫不复。

面对这么巨大的风险,即使投入再多的能力和天赋资源都还是会觉得不够用,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就特别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然后又会因为自卑去进一步压榨自己的潜力,造成努力的过程更加痛苦。

最终,这种困境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他越想早点结束这样的苦难,就越会忍不住压榨自己的潜力,然后苦难就来得越多。在他内心中,想要尽快结束痛苦和不得不承受更多痛苦的矛盾冲突会变得日益尖锐。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里,人们会变得非常焦躁和畏难,做任何事情都巴不得立即得到完美的结果,一旦带着这种心态去做事情,压力和烦躁感就会如影随形,最终只能不断通过拖延和逃避来缓解任务压力。

所以大家明白了,懒惰并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它是价值观扭曲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成长,而是单纯为了一劳永逸地获得一种确定的结果,确定的社会地位,那他就必然会懒惰。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一再说希望大家都具备成长型思维。有太多的人因为自卑而无办法努力,还没轮到拼天赋就放弃了,结果他们却误以为这证明了他们没天赋。特别可惜!其实,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成长型思维,那再好的天赋也不能帮他解决所有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解读到这里也告一段落了。在此祝愿大家都能克服内心冲突的阻隔,成为真实的自己,希望每个人都能具备成长型思维。请大家记住,当我们的内心发生了冲突,那是一种需求的信号,而不是一系列痛苦的包袱。


以上内容转载自樊登读书app今日限免栏目,更多好书,请前往樊登读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