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的散文手稿被我翻出来了,当时为了校报刊首语写了一个系列的连载散文。
再次读起来却发现自己笔力那么生涩,词语的堆砌简直是渲染了文章大部分,根本就体会不到那种隽永,醒心,和沁人心脾的舒适,只有稚嫩和华丽外衣。
其实文字的温度是和当时的心境有关的,也曾很走心的写每一个字,现在看到那时候的一些立意和感触,都觉得羞赧,但也都是一个人状态的最佳写实。
那些文字如果换做现在来写,必定会大有不同。这也许和个人的成长,经历,思想的不断变化有切实的关联。
相信每一个对文字有偏执的人都会对某一个时期的作品专注过,但跳过那个阶段,就会否定自己,再看过当初的写作思想,就会如现在一样又生出许多想法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角度也许改变了,看待事情的方式方法也会超越了以前的一个基点。但如果十年后再来翻阅自己现在的文字,相必又会有新的感悟。
因为悟字是什么?左边是“心”,右边是“吾”,是叫我们学习看到自己的内心,人在不断追求向上的过程,也是追求灵性和探索的过程。
你说那时没有走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信自己也是饱满有力量的,也是丰沛的,更是参照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来抒发的情感不是吗?
每一刻都能融心,这就是散文的魅力。只是心与心的距离是时间和文字体验出来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对等,造就了一个文思的许多出发点和感触。
感触也是细腻的,像清泉一样,可以怡情,修身养性。这种情感的迸发就来自此时此刻,来自当下。是一种心灵的交融,也是一种契入生命的存在。
享受这片刻的存在,这是淋漓精致的表达,没有一点修饰,没有夸张、没有编造、没有违心。完全是真实的体现。
这感觉会使人上升到自由,无拘束,情感本能的释放,释放也是一种修度。只因为人的情感是最复杂的,也是最纯澈的。
说起纯澈,那是因为我们有期待美好的心,有体会生活美妙的渴求,对美的观察会舒服,会放松,会抽离自己世俗的心态。
散文要品,如果你浮躁不安,那是体会不到这字里行间的美感的。静静的,舒缓的心放松下来,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激情澎湃,只有静下心慢慢走的力量。
沉寂下来,你就不再被世俗冗繁纠缠,就会回归到单纯的心态,这也是人类心性的初始状态。这状态每个人都希望拥有。
只要你静下心来,总会有一段话,一个描写的场景引起你的共鸣,找到情感的寄托。不得不说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在文字里达到共鸣,也就是写作者和读者有共同体会,至少两者欣赏的美感所触及目光达到一致,找到共情,那份感受必然能够想通。
生活到处留心,处处有美感,一切皆可入文。光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应该有能体会的嗅觉,还要有明朗的思考和智慧的遐想。
散文即使把刹那间的想法跃然纸上的情怀。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我手写我心”,这是一种贴近生活,并且有感生活的一句话,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表达。
对某件事的突然有感触,脑洞大开,在心扉的沉沦里有启迪,有欢喜,感恩世界万物,感恩一切自身拥有,不困顿。
凌驾于文字之上,书写于笔触之间,无论多少美轮美奂,你不表达,你不涌现在笔墨之间,那都是无迹可寻的。
散文虽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才华,却能彰显出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能恰到好处的反应一个人爱美之心,参悟之情。
我们看待人生,虽然没有绚烂的过往,但却有热烈承担的胸襟。无论人生成绩如何,那都会成为过往云烟,没有豁达的心,就没有任何资格讲生活的美。
钟情散文的人,即是“情中有感”,又是心思细腻,感情深厚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感觉转化成灵性的文字展现出来,因为你还得能够驾驭这种文字爆发出的画面感和唯美。
散文之美,是人生中提升美的体验,是心性对美的深刻诠释,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也是真心字字雕琢的绝美。
每个对散文有热切追求的人都会有同感,读散文是繁华俗事里淡定歇息的释放,对自我心灵的倾听。
只有做到倾听内心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一方净土,只有做到静下心来感受万物的美,才能享受片刻的宁静。
生命的丰盈不仅要追寻,还要看身边风景,“活在当下”,把握即刻。
此时之心,专注之境,再也没有比这一刻更能反应出内心真实的世界了。
《六祖坛经》里说:“语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发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如是即真,即成文。
此为散文之我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