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德芬空间做一个心理测试,测试的结果很有趣,说我是20岁的年轻外表,88岁的佛系内心。
我承认当了母亲后更加的佛系,但佛系不代表对一切的包容和随波逐流。20多岁时,很有拼劲儿,幻想很多,随着现实和理想差距的加剧让内心的浮躁感一点点降低,尤其是当了母亲后,当孩子一点点成长对自己耐心的磨练,让自己多了一份沉着和冷静,更懂得如何顺势而为和蓄势而发。
持续的成长比短期的成功更重要。见过很多为了权势争夺的例子,如同宫斗戏,有人把《延禧攻略》里的宫斗整理成职场攻略,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争宠攻略或者爱情保卫战。魏璎珞一直在成长,不管有多少次跌入谷底的情况出现,她还是最终最大的受益人。但如果把一部宫斗戏当成职场法则来践行,似乎还远远不够。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既要讲究道又要讲究术,还得借助好的运气。好在现代的职场给大家太多的选择性,可以自由的选择你的环境,但很多时候成绩才是你的“免死金牌”,管理者更愿意选择的是“为我所用”的人,那种没什么业绩,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小白兔员工很可能成为淘汰的对象。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认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把困难当成一件事情的终点,遇到问题就会停止前进,不愿意继续努力。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困难当成另一件事情的起点,他们遇到问题时会通过努力去改变局面。
用高视野解决问题。如果以宇宙的视野看地球,地球是微如尘埃的,人生遇到的问题,站在人生的长河来看,也许显得微不足道,所以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
某天上瑜伽课,老师提到修炼瑜伽也像做人一样,格局不同,修炼的效果也不同;有人会和某个体式较劲,觉得自己的体态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才行,但是往往物极必反,当你非要达到某个目标的时候,有种对抗的力量也会反弹,让自己遇到下一个难题。解决高难度问题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想跟它较劲,有可能会让情绪变得很差,这时你又要去解决情绪的问题。
生活在北京、香港的白领都很焦虑,这种焦虑有时会表现在说话,行为上,为了争夺资源不惜放弃初心,放下道德的标准,可是有时跳出框架看问题,这个世界给予的资源是源源不断的,根本不存在你有我就没有的情况,只有可能是你有,我以别的形式也有的状态,只要你真正想拥有。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频率里。如果站在四维的角度看待世界,遇到的人和事,会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人生,而不是狭隘的世界观。 比如当咬一口苹果,你突然发现一只苹果虫,而那只虫子也在惊讶地看着你。因为在你没咬开这只苹果之前,这只虫子会以为它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每啃一小口苹果,它都会认为已经为自己扩展出一小块宇宙空间。
佛系不代表不争不抢,而是成熟而安静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不那么市侩,也不那么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