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溺爱成自然
过度养育是指对于孩子过度开发,使其失去了自我空间。孩子力所能及或是可以学着做的事,都是父母代劳。
这样的养育方式是一种恶性循环,你越过度养育,孩子越依赖你,你投入的也变得更多,慢慢的,你会觉得越养越艰难。
这样的家长,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上空,随时准备俯冲下来,解救孩子于水深火热之中,有人就给他们取了个形象的绰号,叫“直升机型父母”。
直升机型父母通常会陷入以下3种困境:
被孩子的情绪绑架
上周带女儿逛超市,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妈妈的衣角大声哭喊“我就要买奇趣蛋…”。妈妈劝说到“上个星期给你买了一箱,你才玩了两天。今天不买,乖”。显然小女孩不买账,继续歇斯底里在地上打滚。周围人都把目光投向她们,妈妈的表情略显无奈。“好吧,好吧,买。”小女孩破涕为笑。拿着奇趣蛋欢欢喜喜走向收银台。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家长,一看见孩子情绪失控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就算一开始很有原则,到了最后也可能为了换取片刻宁静而选择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
有些长辈在这方面更为严重,几乎见不得孩子哭闹。一见孩子流眼泪就开始万分心疼,百依百顺。孩子从此多了一项新技能,用自己的负面情绪操控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以及不合理要求。
家长们这样做剥夺了孩子感受负面情绪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和它们和平相处。
认识情绪—分析背后原因—安抚情绪—设定界限
从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开始,孩子有情绪产生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宝贝,你现在的感受是……,是因为……?”设定界限是指家长可以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绪但不包括破坏性的行为。家长必须明确的摆出界限,让孩子知道我们不会因为他们的负面情绪而妥协。
上文中,妈妈在超市遇到孩子非要买玩具耍赖不走的情景应该怎么处理。首先妈妈要教孩子认识自己情绪。“宝贝,你现在看起来很伤心,是因为妈妈没有答应给你买玩具,对吗?妈妈可以抱抱你吗?今天不能买玩具,如果你还是觉得很难过,可以大声的哭,但不能在地上打滚。”
被孩子的困难绑架
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成长。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时刻准备着将他们解救于水火之中。而是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起初,家长们很有耐心。从孩子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他们一次次重复、一次次鼓励见证着宝贝们每一个解决困难的时刻。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家长们烦躁不安的次数增多。他们再也无法理解孩子怎么可以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算错,他们忍不住不在孩子不小心打翻杯子那一刻大发雷霆。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家长们选择“代劳”这种省事的应对方式。“你看,这道题应该这么做…”“宝贝,杯子会摔破的。还是妈妈帮你倒水吧”。
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生活中鼓励孩子多尝试解决不同的问题。孩子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收获各种各样的经验。这些经验慢慢积累转换成能力。
当孩子成功解决一个问题时、家长应当及时给予正面反馈,也就是肯定。这样便能培养出足够的自信。今后就算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退缩。
被孩子的人生绑架
你有你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你无法代孩子过一生。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是最重要的,这样对孩子也更好。
有些家长一有了孩子后,就会把孩子视为全部。毕生的目标就是将孩子培养的很优秀,其他一切都可以牺牲,其中包括自己的爱好、娱乐休闲、理想。假如你是一个妈妈,你有多久没有出去旅行?你有多久没有去看一场自己想看的电影?你有多久没有和闺蜜享受慵懒的下午茶?
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养育孩子上,密切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白天忙得像个时刻不停转的陀螺,只有晚上那个疲惫身躯才完全属于自己。
渐渐地我们越来越脆弱,只要孩子稍有不适就会牵动我们每一根神经末梢。“哎呀,怎么又发烧了?”“怎么又不开心?”“别怕,我来帮你。”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觉已经悄无声息地被孩子“绑架”。
我们不再是自己,我们错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人生。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单纯变换频道—重塑人际关系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周末单纯的陪孩子玩我们不觉得放松反而更累。那是因为我们在陪孩子的过程中精力并没有得到恢复,而是消耗。这种看似玩的休闲娱乐实则是被动的休息。
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变换频道。每一周找出几个时间段和自己独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全身心放松产生愉悦情绪的事情。
例如,我会在周一晚上老公和孩子都睡着后画一个小时的禅绕画。早晨六点至七点一个人安静的阅读。这些不被打扰的时光和让自己快乐的事让每一天的我都觉得精力充沛。
有了孩子后,和朋友聚会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见面也会以匆匆忙忙一句“下次有空再约”结束。而那个“下次”遥遥无期。一段深入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长期保持正面情感。更不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漩涡无法自拔,想要改变这个状况,不妨和闺蜜约定好时间一起喝杯下午茶或者出游。
每一个家长都竭尽所能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想让孩子在自己的庇护下健康、快乐成长。而太多的给予和庇护恰恰会让孩子失去丰满羽翼的机会。尽早从孩子的“绑架”中解脱出来意味着我们和孩子都能更好的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可不要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哦!愿每一个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曾遗忘自己!
青少年儿童心灵成长教育网站:www.youthap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