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热,我把车子停在树阴下,靠在座位上眯一会。
小丽她们下去买西瓜。
有老太太敲我车门……
牙齿多已烂掉,只剩牙根了,黄黄的,我以为是乞丐,很自然地启动了防御模式。
本地口音,头脑清晰。
问我,你往不往南走?
我说,不。
她说,我走了半天了,走不动了。
我说,我不去。
她这身打扮,包括她的牙齿,若在农村,这就是很正常的农村老太,不会怀疑她的身份,但是在城市里,总觉得有些别扭,因为见多了乞讨者,自然把她归类了。
我推测,她应该是真的走不动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拒绝了她,另外我的确不往南走,不可能特意去送她,小丽很好奇地问我:咱为什么不送她?
我问,送哪?咱管不了这么多。
老太继续往南走,遇到一个卖水果的,可能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卖说过的帮着打了110,最终老太被警察叔叔带走了。
因为这个事,小丽对我略有意见:为什么不帮助老人呢?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不解释是错的,解释也是错的,我很羡慕小丽的单纯,等有一天他跟我这么江湖的时候,她也会选择NO!
几年前,我回高中,坐出租车,拼车,里面坐着一个老太,去医学院看儿子,出租车司机不知道医学院,只知道我们高中。
我跟司机说:让大妈跟我一起下车吧,我送她过去。
步行过去也就是10分钟,我知道路……
司机同意了。
下了车,我们走了不到100米,出租车司机又回来了,把大妈重新拉上了车,我在想,他为什么有如此的举动呢?
出租车司机把我归类成骗子了,毕竟我是个成年人,不可能是学生了,万一把大妈身上的钱给骗走了呢?
我特伤心,因为被人怀疑了。
出租车司机应该是想来想去觉得不放心,还是把大妈送到目的地吧,千万别出什么差错。
年龄越大,经历越多,越自私了,你们让我呼吁什么,我装哑巴;你们让我捐款,我当穷鬼;你们让我出头,我当乌龟……
我的处世哲学变了:我不给社会添麻烦,就是最大的慈善,我照顾好我自己,照顾好我的父母,照顾好我的兄弟姐妹。
别人的事,就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
消极了一些?
也许吧!
先别着急批判我,往下看。
我去国外旅游的时候,都喜欢逛书店,看看他们卖的都是什么书,也喜欢看看儿童类的书,尤其是小学和学龄前的。这些书,大多数都是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怎么健全人格,而不是教孩子怎么道德。
记住一点,道德只是一种工具,是中性的,而且是有适用范围的,包括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古代的不一定适合今天,中国的不一定适合欧洲。
但是,人们往往把道德给予升华了。
如果做一份调查,你会让你的子女见义勇为吗?去与持刀歹徒决斗吗?
大部分都会说建议自己的子女这么做,但是我私下里问过很多母亲的,她们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这么做。
她们只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地活着,不要管闲事,别人的事就是别人的事,与你无关。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如此的冷漠?
根源是我们的信任体系坍塌了,前两天,看到有一条消息,内容是去年的,一个老赖,老赖大家都知道啥意思吧,就是欠别人钱,有钱也不还的那种,结果几年前被国家列入了黑名单。
有意思的是啥呢?
他的儿子,考上了很有名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给他们那家寄来一封信,内容大概是,你要把欠的钱还上,解除国家的黑名单之列,否则就不录取你的儿子。
结果呢,马上就还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信用体系。
不过呢,这种办法虽然见效,但不可取,因为这个时代不是父债子还的时代了。
再说上面的问题,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是彼此怀疑的,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冷漠的,因为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是防御系统。
欧美国家为什么那么有爱心?见到流浪狗流浪猫都想救助,内心柔软得不得了,根源是什么?
根源是人与人之间高度信任。
你在那里随便问个陌生人借手机,他们都会借给你的。
在国内,你去大街上借借试试……
爱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例如农村人与人之间很有爱的,比城市人与城市人有爱多了,为什么?彼此都熟悉,都信任。
不是我们没有爱心,不是我们道德败坏,相反,是环境逼迫我们开启了防御系统,你看着路人很可怜,给他点零花钱,没想到是职业乞丐,比你收入还高,而且还要高很多,你日入一千了吗?他们是常事。
从上海飞澳洲,我们顺路去了趟复旦大学,我们一行遇到了一个阿姨,看起来蛮可怜的,一直在咳嗽,她想要点东西吃。
我在潜意识里判断是职业的,于是我建议,给她买点东西吃。
有个队友直接给了她100块钱。
阿姨走了。
我们就在讨论这个事。
老师说,你花100元是买的你自己的心安,与对方是谁无关,是你自愿的,你付出的是钱,买的商品是你内心的满足感。
差不多半小时,我们快到机场了。
老师给我打电话:我刚才在校园里又遇到了那个阿姨,又问我要钱,我很好奇地问,刚才不是给了你100元吗?阿姨说,给了我妹妹,我妹妹病了……
这些消费我们爱的人多了,我们自然就启动了防御系统,不再相信了。
写这些悲观吗?我不觉得。
那么我是在抱怨这个社会吗?也不是。
而是提醒我们自己,我们别去消费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爱。
你做到了,我做到了,大家都都到了之后,这个社会才充满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