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的时候,雨辰的脑海中蹦出来的是一篇虐恋文章,不过,读过文章之后,有种让雨辰大跌眼镜的感觉。
立意
准确来说,雨辰无法给文章一个清晰的定义,而且完全分辨不清文章想要批判的是什么,更致命的是,文章的立意雨辰还是在文章之外的评论中看到的,而不是文章本身。从文章最前段,给雨辰一种错觉,这会是一篇讲述情侣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文章,一直到后来结尾的牵扯到吸毒的问题,整个行文构思完全是混乱的。
人物
“我”,文章中塑造的这个“我”准确一点来说,应该定义为社会底层怀抱梦想却不愿意为之付出相应努力的小人物,甚至在迷茫的生活中误入歧途的社会败类。这个人物被设定为一个写手想必是有原型的,但是这个塑造远远不够。
可以想象一个吸毒者,他的言行举止和一般人绝对是不一样的,而作为前女友,对这一点不可能一点儿都没有察觉。文章可以虚构,但是绝对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凭空捏造。
作为“我”的前女友,这个从刚离开学校稚嫩的女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的职场女性的历程在人物的着装变换上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体现。但是这位前女友的感官又完全是迟钝的,怎么可能在快要离开出租房的时候才发现“我”是一个吸毒者,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作为女友,发现“我”有吸毒的情况的时候,正常的反应应该是质问,而不是很冷静得离开,然后报警,至少会有一场不可开交的争执,这一个场景的缺失,使得整个故事以及后期的转折让人猝不及防。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表达在文章中也没有丝毫的体现。
环境
文章仅只言片语提及到两个可有可无的环境,一个就是“我”和女友相识的人才市场以及我们一起蜗居的合租房。必要的环境描写可以避免人物的空洞和太虚的存在感,文中大段的对话完全可以将其中的一些部分更换为环境描写以给人物一个立足点。
情节
从在人才市场相遇,到合租在一起,再到我们之间激烈的争吵,最后到女友出走,警察冲进门带走“我”,整个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趋势没有给人一种舒适感,而是很生硬得给文章一个结尾,完全没有铺垫,完全没有交代。甚至,结局的地方给人一种女友也吸毒的错觉。
女友的出现完全就是伴随着那双明黄色帆布鞋,人物的成长历程没有给读者以明确的印象,倒是那双鞋夺了读者的要求。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塑造的完全脱节造就了这样的不舒适的阅读感。
作者在设定“我”女友吵架的两个情节的时候,如果出发点是表现“我”的言行的反常,那么应该更加突出的进行刻画,这种浮于表面的愤怒感完全没有意义。
最需要指出的是文章从争吵之后到警察推门闯入这个情节的编排太糟糕,没有给人以任何一点的准备,更加糟糕的,草草的结尾给人带来的错觉感。
整体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但不能说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以上评论仅代表雨辰个人观点,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