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出自《伏尔泰语录》
2018 年 1 月 3 日,年仅 14 岁的澳大利亚童星 Amy,不堪网络上他人的辱骂与威胁,自杀身亡。[3]
Amy 是一位善良的小姑娘,经常会悉心照顾小动物、小孩子,以及学校里有着不幸经历的同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女孩,最后却无奈地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实际上,这件事并非突然发生,可以说是 “蓄谋已久”。
Amy 从 6 岁开始代言广告,当时收到了很多的赞美与喜爱。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中出现了一些深深的恶意 —— 一些人毫无理由地谩骂她,攻击她的相貌与生活,甚至诅咒、“劝死”……
她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对待她;她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父母举足无措,因为根本不知道网络对面那些人到底是谁。
面对铺天盖地的恶意,幼小的她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像她留下的这句话:
“Speak even if your voice shakes.”
即使你的声音颤抖,也要勇敢发声。
但不幸的是,她最后还是没能够在那个黑暗的地方见到光明,自己微弱的声音也被淹没在冰冷无情的网络之中。
举行葬礼前,Amy 的父亲在社交网站上公开邀请那些 “喷子” 来参加葬礼: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在网络上所说的话只是玩笑,并不断通过欺凌、骚扰别人而获得优越感,那么请来参加葬礼,看看你究竟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一句句看似 “微小” 的谩骂,最终却引发了雪崩,毁掉了一个家庭……
BBC 曾经拍摄过一个纪录片,旨在帮助那些受到网络暴力的人,“猎捕” 喷子、与喷子见面,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2]
当成功 “猎捕” 到一位在网上 “恶搞” —— 骚扰、恐吓别人的喷子时,他说:“我以为这么说他们会当成玩笑,但是他们当真了。”
是的,被攻击的人会当真。
正如纪录片中一位饱受网络暴力的女孩说的那样:
“当别人在网上谩骂、贬低我时”“我会觉得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不想去健身房”“也不想去买吃的”“我不想让任何人看见我”“因为我害怕……”
虚拟的网络,带来了真实的伤害。更可怕的是,这些伤害可能会夺去人们的生命,而且这些伤害一直在持续着、从未减少……
02
为什么网络暴力如此普遍?
根据研究报道,近几十年来,面对面的暴力、欺凌事件已经有所减少,但网络暴力却越来越猖獗。世界各地的网民们,都可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网络暴力,同时,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了施暴者。
《奇葩说》辩手陈铭曾讲述过一段痛苦的经历。某年六一儿童节,他把自己和女儿的照片发在了微博上时,并附上一句 “六一快乐”。但就是这样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动态,却引来了 “讨伐”。
有一个人留了下这样一句话:这个孩子真的丑得…… 湖北村货的基因,没差了。
就是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地图炮”、“基因炮”,全开了。
陈铭有些难以想象,这么深的恶意到底从何而来?
“那一瞬间,马上情绪就涌上来了。我当时就想说,你妈** ……”
不过,还没来得及回复,陈铭的手机就被老婆抢了过去。陈铭立刻意识到,喷子所造成的情绪状态是特别易于传染的,当我们面对他们时,自己离喷子或许只有一步之遥了。
也就是说,喷子们会调动我们这些被喷之人的情绪,一不留神,就可能把我们 “转化成喷子”。长此以往,网络上负面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多。
其实,除了这种 “传染性”,喷子的产生以及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与网络的特性密切相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匿名性。
太多的心理学研究都发现,匿名性会让人们更加不道德、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情。
例如,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电击的实验,把一些参加实验的人蒙面,如下图所示:[6]
然后发现,这些被蒙面了的人,更容易电击别人,而且电击持续的时间更长!
如今的网络,匿名性就更强了,所有人都好像蒙了面一样,混迹在人群当中。还记得上文介绍的 BBC 记录片吗?虽然他们想找出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人,但即使请了很多专业人士,还是很难找出喷子。
网络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了一把保护伞,让人们可以自由发言的同时,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他人,即使这种攻击毫无道理、即使这种攻击只是为了泄私愤。
更恐怖的是,“跟风” 的人多,而制止的人少。
或者说,制止的声音完全被掩盖了。
有人做过社会实验,把网络暴力搬到了现实。他们找来一些 “演员”,扮演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例如,在地铁上有一位女士在责骂一位 Cosplay 的女孩:[1]
“穿成这样”“不觉得丢人吗?”“你这样还能嫁出去吗?”
面对着这般咄咄逼人,周围群众会怎么做?
事实证明,还是有人会发声的,例如一位小哥说道:“你也太落伍了吧,连 Cosplay 都不知道……”
同样,其它类似的情景,例如扮演侮辱女性、同性恋、流浪大叔,都会有人站出来制止。大家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辱骂,令人很难接受。
是的,面对面时,我们可以很直接地进行制止,而且这种制止是有效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 “活生生” 的两个人。
回到网络上,其实很多善良的网友也会为被攻击的人发声,但大多时候,这种发声会很弱小、很无力,因为跟风出现的攻击性语言太多了。
跟风,简单来说就是看到有人在攻击别人,而自己对两个人毫无了解、与自己毫不相干,但选择相信攻击者,果断加入 “喷” 的行列。例如,看到有人说:“这个人打死了一只狗,简直是人渣、是恶魔!” 而自己在完全不了解情况下,就会跟着抨击:“太坏了,怎么可以这样……”
但其实,这个人可能是因为狗要咬伤人,才不小心打死了狗…… 就像曾经有新闻报道,某男子因为儿子被咬,酒后当街摔狗,即使在男子道歉、双方达成和解后,仍然遭受着巨大的网络暴力,收到各种被威胁、恐吓的信息,一家的私人信息也被曝光到网上。
我们可以发声,但也要弄清事实,不要被一两个标签,随便迷失了双眼。而且,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悔改,这也是一种善意。
03
如果被网络暴力,你可以怎样做?
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网上发声,无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种社交媒体的账号,可能在上面回答一些问题、可能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可能是讲述自己的独特见解……
有言论的地方,就会有争吵,有攻击。
可见,如今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无法完全避开被攻击,即使是 “小白”,也可能因为在热门话题中的评论,被喷子盯上,更何况是有些粉丝的 “小V” 、 “大V” 了……
所以,平时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私密信息,避免把电话号、住址、身份证等重要信息,发布在网上。
那么,如果被人网络暴力,你可以怎样做呢?[4]
1. 告诉身边的人
据统计,遭受过网络暴力的人群中,10 个人只有1 个人会向身边信任的家人、朋友倾诉这种糟糕的经历。
由于网络暴力往往伴随着对自身的侮辱与贬低,把这种事情说给旁人听,我们可能会感到很尴尬。而对小孩子而言,他们更多的可能是恐惧,担心如果自己说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攻击。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他人恶意的攻击并非完全是事实,如果自己默默承受,反而会很难走出这一阴影。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块阴影拿到阳光下,和值得信赖的人说一说、吐吐槽,他们会安慰你、鼓励你,帮助你更快地摆脱被攻击的负面情绪。
其实,被攻击的时候,你可能很不想说话、有一种被打倒了的感觉,但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发声,这样才会从那些 “杀不死你的攻击中”,变得更加强大。
2. 保留一切有效的证据
有的时候,网络暴力可能特别严重,包含刑事骚扰或威胁等各种形式。
这些事情,曾经发生在 Izzy Dix 身上,她也是一位 10 多岁的小女孩,却遭受着各种持续的骚扰,在 2013 年 9 月份自杀身亡。警方随后对这件事展开了调查,但却没有有效的证据来惩治那些始作俑者。
如果你受到一些恶意的网络暴力,可以及时截图或拍照,并记录时间和日期。
如果那些骚扰与威胁,已经严重地干扰了你的生活,请拿着保存下来的证据,及时报警。
3. 尽可能不要以暴制暴
被攻击的时候,我们可能特别愤怒,特别想攻击回去。
但这样,可能正中了那些喷子的下怀,因为他们攻击的很大目的,就是为了要激怒别人、引起关注。如果我们没有攻击回去,他们更多的感觉可能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了无兴趣之外,或许也会放弃攻击。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以暴制暴,自身也会陷入愤怒的情绪当中,使自己的身体处于高度唤醒的状态,会很疲惫。这样一来,虚拟的世界会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大负面的影响
那可以怎样做呢?
嗯,把前两条建议结合一下:
截图他们攻击你的言论,发一条动态,感慨一下他们的恶意,完美。当然了,还是建议打码一些私密信息,例如他们的头像与姓名,毕竟我们心存善意。
4. “逃离” 是特别有效的方式
如果经常在某一社交平台上,受到充满恶意的网络暴力,我们也可以选择 “逃离”。
例如 “举报”、“拉黑” 那些攻击者,避免再次被他们骚扰、威胁。同时,我们也可以删除 APP、注销用户,总之,就是离那些负面的语言远一些。
看到 “逃离” 这两个字,你也许会有一种羞耻、被打败的感觉,但其实不然。因为这样做会特别有效,即可以有效地远离暴力、正常地生活。而不会像那些攻击者、喷子一样,始终活在谩骂等消极情绪当中。
是的,你值得更美好的生活。
写在最后
国外著名社交应用 Instagram(照片墙),是一款可以发布生活照片的 APP。
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他人的照片,以及进行评论。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会交互,但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例如 “你真丑”、“你怎么好意思发这么胖的照片”、“要是我长这样,还不如去死……”
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会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这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Instagram 最近新出了一项功能,即当检测到用户发布的言论带有攻击性的信息时,会弹出这样一句话:[5]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post this?”
你确定要发送这句话吗?
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醒,算是一种阻碍,阻碍大家可以三思而后行。
其实,我们在发表自己的言论前,也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是不是真的要说这样的话,这样的话是否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总之,恶意传染的速度很快,可以与之抗衡的,是你的善意。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1] 蛊惑帮 (2017): “按键”伤人, 你有份吗?
[2] BBC (2016): Troll hunters (Video).
[3] Jessica McBride. (2018). Amy ‘Dolly’ Everett: 5 Fast Facts You Need to Know.
[4] Kaspersky: Top 10 Ways to Stop Cyberbullying.
[5] Olivia Petter.(2019). Instagram unveils new anti-bullying feature to discourage trolls.
[6] Zimbardo, P. G. (1969). The human choice: Individuation, reason, and order versus deindividuation, impulse, and chaos. In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