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书中有几百号人物,小说的丰富情节如同一颗百年大树,枝繁叶茂。贾瑞只能算极小的一个树杈,他的故事结束了,又该回归主干的故事。
这一回的主人公是秦可卿,相比之下,秦氏自然比贾瑞更尊贵,可两人相继而死都寄灵于铁槛寺。所谓殊途同归,无论身前的身份地位多么悬殊,死后的归宿不过是黄土一抔。
相比宝黛等人,秦氏依然不能算作主角。我们会发现,连着好几回已经没有出现黛玉的身影了。根据脂砚斋的评论,毕竟秦可卿比不上黛玉重要,这里马上要写到秦氏的隆重葬礼了,黛玉和宁府的关系自然不算亲厚,所以作者必须先安排黛玉的离场,否则黛玉在这里比较尴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心思细腻,于是这里穿插了一段有关黛玉的插曲,虽然篇幅很短,却是对黛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黛玉自打来到荣府,一直和父亲两地相隔。如今,应该也有六七年不曾见到。谁知这年冬天,黛玉的父亲得了重病,写信让黛玉回去探望。贾母听了也觉得伤感,最近的家里总是病灾不断。她放心不下黛玉自己回去,索性就安排凤姐的老公贾琏护送黛玉一同回扬州,这也是黛玉来到荣府后唯一一次回到自己的家乡,父亲过世后就真的是寄人篱下了。
贾琏走后,王熙凤独自在家百无聊赖,除了府里的事,有时也去看看秦可卿,秦氏的病也一直不见好转。这天晚上,她和平儿早早睡下,聊了会天,算算贾琏的行程,渐渐睡着了,却梦到了秦氏。梦中的秦氏说有一个心愿未了,只能来告诉婶婶,告诉别人没用。
因为这是有关贾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王熙凤作为管理者,如果从现在起防微杜渐,早早准备后路,有朝一日贾家遭遇劫难,也能保全根本。不单是提醒,还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措施。所谓盛极必衰,王熙凤作为荣府的管家,秦可卿作为宁府的管家,二人不可能不知道贾家已经出现了问题,可难就难在放下眼前的富贵,直面风险及时止损。
虽然王熙凤觉得她说的特别有道理,却没有照做,反而更关心秦氏透漏的不久之后的一件大喜事。也许是这件天大的喜事又让王熙凤,以及贾府上下乐不思蜀,忘记了秦氏在梦中的劝诫。难以想象秦可卿是否真实存在,现实中没有过多的描述,更没有说过几句话。每次都出现在梦中点出了最重要的细节。
睡梦中的王熙凤还想多问几句时,一阵响声把她惊醒,下人来通知:秦可卿死了。吓的她一身冷汗,宝玉一听吐了血,贾家上下全部痛哭流涕,可见秦氏素日多么受人喜欢。
荣府家眷纷纷赶到宁府,灵堂已布置好,哭声震耳欲聋,所有的亲戚们早已来吊唁。值得一提的是,贾珍作为公公,哭的泪人一般,恨不能替她死,夸赞儿媳比自己的儿子强十倍,尽其所能给秦氏办后事。请了众多高僧超度,买来当年亲王看中的不菲棺木,为秦氏收了义女守灵尽孝,因为儿子贾蓉没有官位,葬礼不够档次,特意为儿子捐了五品官,只为葬礼可以风光些。各个皇亲国戚都来祭拜,整整四十九日,极具排场。
整场葬礼只见了公公贾珍的竭尽所能,老公贾蓉却几乎不曾出现,婆婆尤氏旧疾犯了一直都在屋里休息,貌似那么多天都不曾出来帮忙料理。这样的不合理剧情,让很多学者提出了秦氏的另一种死法:上吊。
据说最早一版的《红楼梦》中有一段叫:魂断天香楼。因秦氏和贾珍有着不正常的关系,东窗事发,秦氏选择上吊自尽。这也和前文第五回中的判词,焦大的醉话,以及之后她再次出现在梦中的情节相吻合。如今的病死,以及葬礼时的不合理确实存在疑点,书中也有多处暗示。据脂砚斋点评,因为涉及家丑,所以作者最终决定删除。
当然究竟真相如何,已经无从知道。秦氏作为最先去世的主要人物,也是幸运的,因为此时的贾家还有能力支付这样豪华气派的葬礼,到了后期贾母的葬礼才真是凄凉。此时的浓墨重彩只为对比最后的惨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