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有些“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习惯问题”“道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转化心理问题生的时候,教师的角色类似心理医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找到他的“情结”才能解决问题。
专业引领:
老师的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是教育成功的第一秘诀。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价值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让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教师转变问题的关键。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材施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而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
收获:对于问题学生,宽容、循循善诱、发现闪观点进行表扬固然重要,但必须找见问题的症结所在,真正读懂孩子,从根本上实施教育,教育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