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话题一直是热议,也是我们在生长环境之下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之相关的工作,被列入今年的重点任务,这两个词也因此成为最热词汇首选。
·碳达峰
指全球或一个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点,即碳峰值,经平台期后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碳中和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当下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猛增,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强降水、高温等,不仅影响生态系统,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冰川和积雪融化,大量企鹅死亡
企鹅拥有较厚的皮下脂肪,特殊的身体结构帮助它们抵御南极寒冷的天气,在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却遭受到冰川融化,家园暖气温入侵,生命受到威胁。
科学家认为,正是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增多,影响南极洲风的形态,把更温暖的海水推向南极大陆,冰山发生坍塌,坍塌部分搁浅在海边,巨大的冰块像一个内陆,阻止企鹅的正常觅食,成为企鹅大量死亡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气候变暖磷虾锐减,其对温度极其敏感,每上升0.05度就会阻挡它的大量繁殖,而它是企鹅食物的重要来源。
·极寒跃迁到温暖气候,北极熊生存危机
北极熊觅食利用坚冰做为支撑点觅食,而冰川的融化导致它们觅食的支撑点减少。为了觅食与找寻适合的栖息点,体积硕大的北极熊只能在汪洋中奋力前游却难以找到支撑自身体重的坚冰。
尽管北极熊号称游泳健将,但总有力气耗尽的时候,在它精疲力尽之时,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大势所趋,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球共识。
“科技创新”在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主动力和主路径之后,迫切需要选择出关键、核心和急需的方向。
“双碳”目标为这点提供了极佳的抓手和落脚点,它不仅被定义为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
相信大部分对碳排放此还是没有太大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衣食住行,碳排放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服饰制造,纺织印染在大量排碳;农牧生产在大量排碳;暖气供暖在大量排碳;甚至吃掉200克牛肉,就能排出7.5kg的二氧化碳…..
浪费1度电,意味着:消耗0.4千克标准煤;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排放0.99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0.03千克二氧化硫。如果我们节约一度电,就可以让25W的灯泡亮40个小时;灌溉小麦0.14亩;生产啤酒15瓶;洗净50公斤的衣服。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以通过“调低电视屏幕亮度”、“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用电饭煲蒸米饭时提前浸泡10分钟”、“每月少开一天车”、“纸张双面打印等行为”积极参与到双碳当中。
双碳目标很大,但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数据表明,2020年,国内汽车使用阶段碳排放约7.2亿吨,占汽车碳排放九成左右。传统燃油汽车保有量大、使用阶段的化石燃料燃烧,是造成汽车使用阶段碳排放高的主要因素。
专家分析,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上游产业链制造环节及下游交通环节的碳排放均不容忽视。未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行业将呈现碳排放总量增长快的特点。
因此,汽车行业的碳减排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