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旧作《我是怎么死的》直到凌晨两点多,从头至尾过了一遍,有些描述记忆犹新,有些文字相当陌生,似乎不是自己写的,倒带来不少新鲜感。《我是怎么死的》更名为《赏金猎人》,已被鹭江出版社买下版权。非常感谢简书经纪团队,尤其是我的经纪人欣之助的付出。还有鹭江出版社的编辑天阳,没有她的鼓励和支持,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部作品。更加感谢我的读者们,你们的每一次赞扬我都记在心上。
我清楚地记得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2016年的一天,我躺在床上刷微博,看到一条关于婚姻移情师的报道。他们假扮各种身份接近第三者,或装成闺蜜规劝,或诱导她转移注意力,甚至与她谈起了恋爱,总之想方设法让她从客户的婚姻中消失。当时对这个新兴的职业感到哭笑不得,却也不得不佩服从业者的想象力。
我一直对“说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突然意识到该职业就是在生活中演戏,把说谎当作行为艺术。记得一本心理学著作上提到过一类人,被称为“天生谎言家”,他们说谎时没有任何愧疚和不安,甚至不需要明确的动机,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我想,若天生谎言家从事移情师这个职业,岂不是如鱼得水?
就这样,一个自私、冷漠、敏感、孤独、胆识过人、想象力丰富、带着原生家庭创伤的女主人公形象浮现在脑海里,当然,她最大的特点还是说谎成性。紧接着,她的种种骗术像枝叶一样在这棵树干上生长起来。
这样一个看上去相当另类又无往不胜的主人公,她本人会上当受骗吗?如此一想,戏剧冲突自然而然产生了。
2016年夏天开始构思,10月动笔,2017年8月初稿完成,接着以连载的形式发布到简书上,2018年4月正式进入出版程序。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意义非凡。我希望更多的读者读到这个故事,如果能够产生一丝共鸣,或者从某个细枝末节中有所启迪,那我将感到非常开心。
一部5.5万字的中篇小说单独成书出版,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感谢鹭江出版社和编辑对这个故事的喜爱和信心。我很受鼓舞,庆幸自己的坚持,也将在写作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当然,这个小小的成功仅仅是个开始,明天更漫长。对我而言,写作的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带来的快乐也更为强烈。在创作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
关于写作的忠告,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言简意赅地说了四个字:“多读多写。”
确实如此。
阅读就不必多说了,是每一个写作者必须要做的功课。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建议是:
阅读,阅读,阅读。什么书都读——垃圾的,经典的,好的,坏的,看看它们是怎么写出来的。就像一个跟木匠师傅学艺的学徒一样去学习。阅读!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至于写呢,文字只有通过不断地使用,才能流畅、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维。写作既是一个灵感火花四溅的过程,也是一个熟练工种。纵使再伟大的创意和观点,如果写作手法磕磕绊绊、词不达意,也会使作品黯然失色。
不断吸收营养,不断训练创作,文字才会像一把锐利的刻刀一样,精确地留下你思想的印记。简书上有一些作者坚持日更,我个人认为是一项可贵的尝试,有助于培养写作习惯。哪怕只是事无巨细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多年后回头看也是一笔财富。
另外,我还想稍作补充,那就是观察和思考。
在一个写作者的眼睛里,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都充满惊奇,你可以留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一个流浪者,一个买菜的阿姨,一个发呆的上班族,一个喃喃自语的小学生,描述他们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为他们想象一段人生经历。有意识的训练可以使你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同时也为小说积累素材。
我喜欢在大街上会随手拍一些有特点的人或有意思的场景,以便仔细观察。
任何事都值得思考,尤其是习以为常或者天经地义的事。注意他人的观点、表达方式、行为模式,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说、这么做。进而把视野放大到一个群体,他们行为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你会发现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还有个小秘密,我其实是个喜爱孤独、不善社交的人,接触的人实在有限。尽管如此,也不妨碍了解人性。一件件不起眼的、孤立的小事照样能折射出普遍真理,所谓静水流深。一切等待你去发掘。
二、就是喜欢写日常。
完全是个人喜好,我爱在小说里加入许多看似不相关的日常描写。有些读者认为“多余”“冗长”“骗稿费”,但我还是要写,没办法,就是喜欢。事实上,也并非画蛇添足,一来日常描写可以作为情节之间的缓冲,一部小说不可能总是高潮迭起;二来,更细致地反映人物性格;三来,闲笔处跳出人物局限,视野扩大,让读者看到世情百态。
我觉得,如果只在乎剧情是多么无趣的一件事啊,直接看故事梗概好了。正是大量日常生活的描写,使小说更加饱满、生动。
下面是《赏金猎人》里的一处日常生活描写,与剧情走向无关,但我自己很喜欢。而且,这个细节还是我亲眼所见的一幕,特好玩。
风推着便道上的一只空饮料盒子走走停停,一个残破的黑色塑料袋不甘寂寞地绕着圈,似乎想跟上来,又犹豫不决。头顶之上,悬铃木的枝杈将天空分割成不规则的图形。我将手揣在他的大衣口袋里,身体斜倚过去,下巴刚好搁在他的肩膀上。
迎面走来一位推婴儿车的少妇,眼睛、鼻子、嘴巴都很大,好像要从脸上冲出去似的,富有野性的美感,让人过目难忘。躺在里面的小孩昏昏欲睡,手中牵着一只玫红色心型氢气球。尽管孩子闭着眼睛,仍能看得出和母亲相似度极高,不过小了几号。我不禁想,这孩子父亲的基因还真是弱势啊!就在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瞬间,气球突然挣脱束缚悠悠然升上空中。洛来不及思索,本能地跳起来伸手一抓,牵引线瞬间绷得笔直,改变了气球的运行轨迹。少妇惊呼一声,连连抚掌道谢。看到这一幕的路人也啧啧称奇,“好巧!”
三、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写小说吗?
我的观点是:当然可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固然是一座宝藏,但反思经验则更为关键。
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这段话很好地回答了该问题。
“任何活过童年岁月的人都已经有了足够的生活素材,足以让他在之后的人生中反复回味。如果你无法在很有限的经验中找到可写的东西,那么即便你有充足的经验,你也写不出来。作家的工作是审思经验,而非把自己变成经验的一部分。”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有过极端的心理体验,但生活大致平静,人生际遇乏善可陈。小说中离奇的情节、激烈的冲突、巧妙的诡计完全出自我的想象。只要你有一颗敏感的、充满好奇的心,学会反思,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创作的冲动。若生性枯燥、麻木,恐怕就不大适合写小说了。
目前,创作中的长篇悬疑小说《对岸》仍在稳步推进,相比较之前的作品,无论在技巧上还是艺术性上,自认为还是有进步的。一面踏踏实实地写作,一面等待作品出版,这种感觉真是幸福啊!
简书就像一个梦工厂,实现了我的纸书梦,也一定能实现你的。
无论如何,开始写吧!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话,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