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圣贤教诲的注意事项
以下观点均出自蔡老师:
前面提到学习态度包括“学贵立志”,另一个是“学贵力行”。学习圣贤学问的关键在于我们学一句就做一句。所以学习圣贤贵不在时间,贵在有没有按着圣贤智慧去践行。
除了力行,学习也是讲求顺序的。三字经中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这里的《小学》是一本朱熹编纂的童蒙养正书,书中教导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尊重长辈,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距今快一千年,为何学《小学》如此重要,因为我们从小需要扎下做人做事的根基,我们在读其他经书就不只是读而已,还会懂得落实与人相处中,也懂得落实在生活中。但因这本书距离我们有点久远,很多术语都不懂。《弟子规》是由清朝李毓秀夫子编纂的,根据《小学》里最重要的内容,抓住其纲领编成的《弟子规》,与我们的生活完全相应,没有一句做不到。还依据了孔老夫子在《论语》里一句重要的教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此为纲目,编纂而成。把《弟子规》学好,就是把《小学》的根基扎好。
学习的方法要抓住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一门,是指中国圣贤告诉我们的教诲,若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道德”。道德两字是圣贤几千年教诲的整个纲领。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为道,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法则,不违越地做人,谓之德。
“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俗称“伦常大道”。在五伦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夫妇关系,“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所以夫妇关系影响深远 。因为夫妇同室,假如和睦相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父子关系自然会很亲,夫妇关系处得好 兄弟也会和睦。
如何把夫妇关系处好?
“慎于始”,还未结婚前,要睁大眼睛,要选好对象。你挑别人,别人也挑你,最好的方法是“众星拱月”,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到时候就任你挑选。要先建立正确的认知,从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要很冷静,要想了解一个人,仔细观察他与同事与同学与朋友的相处,这样观察才能客观,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做人做事的态度。相知很重要,要多观察,要冷静。
再来就是相惜,珍惜彼此的因缘相处的机会。要有共识后才能走向婚姻,我们要随缘不要强求,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婚姻才不会过的太辛苦。
然后是相爱,什么是“爱”,我们从繁体字“愛”来看,中间一个“心”,外边一个“受” ,所以爱是用心感受。感受什么?感受他人的需要在哪里,爱的感觉是温暖。假如不是 就要快快抉择,不要执迷不悟。
爱的语言是正直的,不是一大堆花言巧语,一个人今天他可以对你花言巧语,改天他同样也会对其他人花言巧语,所以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
爱的心是无私的。一个人懂得关怀,爱护别人,他应该是对父母,对妻子,还有对朋友,甚至于是陌生人,都是同样的态度才是。
爱行为是成全,成全对方的善良,成全对方对的行为。做人做事的态度从哪里来学,要学圣贤教诲才能形成正确的态度。
选择了对象,接下来就是经营,要取得共识,家庭中第一件大事是把孩子教育好。“至要莫若如教子”。五伦关系中,夫妻伦叫“夫妇有别”,夫妇是道,有别是德。“别”在责任不同家庭中两大主轴,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古时候男主外 解决家庭经济问题,女主内,解决家庭的精神生活,把孩子教育好。反观现在,孩子的教育留给了谁,有一个新名词叫“代理父母”包括:或托班,或保姆,或隔代教养,或电视电脑。
当我们选择把孩子交给“代理父母”,而自己出去挣钱时,孩子到最后不懂事,我们要一辈子担心了。
所以教育还是要靠自己来教育,因为孩子的成长不可能重来一次。有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认为一个人挣钱养活不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挣多少,问题在于没有掌握治家的核心态度“勤俭”,“俭为治家根”,只要勤俭,一个人赚钱,足够家用。
感悟:何为“爱”,用心感受对方的内心,我们现在更多的时候是向对方索取,要求,这都不是爱,值得我重新认识,思考爱。还有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在十年前是体制内的老师,因为和先生结婚后,先生想要我侧重于家庭,当时心里还是有些许的不开心,但我还是遵从了他的需求,辞职回归家庭,扶养孩子,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对的,现在我自己找了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还可以照顾孩子,我觉得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