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

萃》:大地选萃 ·《周易》中的《女娲造人》

2017-03-06 05:13阅读:587

《萃》:大地选萃 ·《周易》中的《女娲造人》

一.卦前传

1.女娲抟土造人本义:堆土为坟丘

1-1.文献与传说中的《女娲造人》

  《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淮南子·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三皇本纪》:“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而王天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包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宫,号曰龙师”。“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巧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我们的语文课文:《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 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妈妈”“妈妈”的喊声在四周回荡。

用这种方法来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想:人是要死的,难道死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绵延不绝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增多了。

1-2.女娲抟土造人本义:风水学意义上的大地选萃

《萃》卦资料:

《卦辞》: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辞》: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辞》: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旧传·序卦传》:“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杂卦传》:“萃聚而升不来也。”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屈原《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实际上已经给与强有力的反驳:“未有人民”,女娲不是人吗!王逸注解的话是说:“女娲,真的不是人啊,她长的是人头蛇身的样子,还没有完全进化成人”。

我们重点解释“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我们来仔细对照和玩味《萃》卦初六爻辞“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与“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这两句话,是不是讲的同一件事情,是不是讲同一间事情中的同一种情形?

我们在来对照和玩味《萃》卦六二爻爻辞“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与“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这两句话是不是讲的同一件事情,是不是讲同一间事情中的同一种情形?

再对照以下:

“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原汁原味的民间传说中并没有这段内容,无疑是我们的现代作者所添加。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人,用泥和水掺和捏出泥人,是不是就因为初六爻辞“若号,一握为笑,勿恤”中有“握”字,结合《周易·萃》卦卦象上有《坤》卦之土,有《兑》卦之泽之水,再有了这“握”的动作,人们才认为《女娲造人》行为就是捏出泥人,然后给泥人吹上一口气,这个人就成了活蹦乱跳的一个人。“勿恤”,“剧务”,不要心疼力气,不要停下来,造出好多人。

“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这是“萃如嗟如”,感叹“力不暇供”之后“引吉”的“推广方法”。传统民间传说中女娲不是使用“一条枯藤”,使用的是杨柳树的树枝。

“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这是近代以来我们有了人人平等观念后的现代版本,是现代人加进去的一些意义。在原始传说中,女娲亲手捏制的小人为上等人,用杨柳枝甩出来的人为下等人、普通人。或许《萃》卦九五爻、九四中也有过解释: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既然是“大吉,无咎”,为什么《象辞》又说“位不当也”?“萃有位”,指女娲亲手捏出的人类。“位不当也”,指用柳枝甩出的泥点形成的人类。按照《新传》爻位时间排序,也是五爻在先,对应第二时间段,九四爻在后,对应第三时间段。也是讲女娲首先亲自捏制人类,然后甩柳枝制作人类。“萃有位。无咎”,为什么又“匪孚”,没有完成自己大的愿望?也即“志未光也”,还没有把造人的事业光大发扬。如何发扬光大?在《周易·萃》卦爻辞中用的是“引吉”,似乎没说用的是什么工具“引”,典籍中讲了如何“引”,讲“引絙于泥中”。传说中也讲了“引”,讲是把柳枝“伸”进泥水中,蘸满泥浆后再甩出去,此为“引”。

对于“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或是“把柳枝伸进泥水中蘸满泥浆后再甩出去造人”,我们要有更准确的理解,这里不是讲女娲的第二种造人方法,而是讲女娲发扬光大造人的方法,是讲女娲将选择地理风水土葬“造人”,制订为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传扬开来,成为每一个人中国人的行为规则,它形成了中华民族孝文化的根源所载,以及实质性内容与操作规程。

我们来理解絙字《说文》:“絙,缓也。从糸亘声。”段玉裁注:“絙,绶也。此亦绶之类也。从糸。”作形容词为缓慢。作名词指绶带。读絙gēng,古同緪,指大绳索。是说絙这个字在《周易·萃》卦爻辞中应该读geng,不应该读huan,是绳子的意思。能够扔到泥浆中把泥浆从泥水中引出来的,只会是绳索的意思,不会是缓慢的意思。这里要注意结合民俗中的葬俗来理解。数千年来,民间葬俗,“中未变也”,父母去世,葬礼中以及出殡时孝子披麻戴孝,所佩戴的孝布,就是这个“絙,绶也”的“絙”了。并且出殡时孝子要身上披挂长长的一条白色孝布走在棺木前面,称之为“拉灵”,引领先人魂魄不至于走散,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去的意思,要一只把棺木“引”到墓穴中为止。风俗的力量,如此强大。以“风”为姓氏的伏羲、女娲制订的规矩被称作“风俗”。风水的“风”字也来自伏羲、女娲“风姓”,并不是藏风聚气的自然之间的风雨。

《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也有“禴”字。杀牛,牛为大牲,指大的祭祀,表示祭祀之盛。禴祭指薄祀。爻辞意思是后羿参加东边大的杀牛祭礼去了,不如西边的嫦娥独自举行的简单的薄祀,这样才能实享神赐的福分。《周易·萃》卦中的“禴”与《周易·既济》卦中“禴祭”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我们把中间的几个字略去,剩下“引禴”,作“引絙”解,作“把柳枝伸进泥水中蘸满泥浆在向外抡”解,《萃》卦中的这个“禴”会不会是“抡”字?

我们来理解“萃”字。萃,草丛生、茂盛的样子。有聚集,萃集,萃聚,荟萃等义。《集韵》通崒。如:崒崒,巍巍高大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聚拢。又如萃止,萃次,萃,群,类。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萃取:用溶剂处理去掉可溶物质,用溶剂彻底除去不需要的成分,萃取药品。

注意《集韵》讲:萃通崒。如:崒崒,巍巍高大的样子。我们把《萃》卦以《女娲造人》释义,解释为地理风水的选择与堆起坟丘,安葬去世的先人,这个《萃》卦的“萃”字就不应该是草字头的这个“萃”字,而应该是山字头的“崒”字。《萃》卦之卦名也就应该是《崒》卦。如果用“萃”字,就只能够用萃字的萃取、选萃、选择的字义。

结合考察民俗中的葬俗,《旧传》可能就弄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大象《象辞》:“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萃》卦爻辞讲到了军事、战争、国防敌人、敌国吗?没有,一点也没有。哪怎么冒出个“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哦,那可能根本就不是一支兵器,而是葬俗上孝子手中提着的那根哀杖。中国民间葬俗,或许真的做到了原生态地古老,不是简单的一个“中未变也”,是延绵近万年未曾变。中国民间葬俗,亲人中的父母去世,儿子便称作孝子,披麻戴孝的同时,要去活着的柳树上砍下一根手能够握住的柳木棍,还要在柳木棍上缠满裁成牙状的白纸条(花絮、花序之义),出殡时拉灵孝子手拄为杖一直到墓地,等撺土成坟丘后,那根柳木拄杖就要插在坟头上,并且期待那支柳杖能够在春天活下来,生根发芽。我们解释《大过》卦,讲到华胥氏观察杨柳发芽开花制订植物历法。坟头插柳枝哀杖,期待生根发芽,就是纪念华胥氏行为。是说女娲最初抟土造人,用的就是母亲华胥氏的骸骨?当抟土造人成为了风俗,这一行为也被仿照和继承下来。也即是说,华胥氏不仅仅是伏羲、女娲的母亲,也早已经是遵循古老葬俗,在坟头上插下柳枝哀杖的每一个人的母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

那根缠满裁成牙状的白纸条、表示花絮、花序之义的柳树棍哀杖,很像是后世战场上使用的一种兵器狼牙棒,于是有人写出了《萃》卦大象《象辞》:“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结论一:典籍与传说中的《女娲造人》与《周易·萃》卦卦爻辞相比较对照,事件使用的材料相同,场景相同,细节相同,说明《女娲造人》神话与《周易·萃》卦讲述的是同一事件。与《夸父逐日》神话出自《周易·乾》卦、《后羿射日》神话出自《周易·履》卦、《牛郎织女》神话出自《周易·豫》《周易·晋》等卦、《黄帝羽化升天》神话出自《周易·小畜》卦、《华胥氏洪荒》神话出自《周易·大过》卦一样,我们至此应该明白的是:中国创世神话全部出自《周易》。

结论二:《女娲造人》题目,时常也被写成《女娲抟土造人》,具体内容相同。我们要理解“抟土”这个行为,是指用泥土捏成小泥人,还是指把把黄土抟起来,抟成土堆?用泥捏出小泥人吹上一口气就变成活着的人只能够是神话想象、神话幻想、神话虚构,永远不会成真。我们要相信女娲、伏羲都是具体存在过的真实历史人物,他们的活动都是具体存在过的真实历史事件,他们是第一次演易者,是周易八卦的创立者。他们出生之前之后,不是“天地开辟,未有人民”,不是还不懂得“人”是怎么来的,繁育后代,动物禽鸟都懂得的事情,说是人类还不懂?因此,我们只能倾向于相信女娲抟土是用泥土堆起土堆。事件描述记录在《周易·萃》卦中,让我们联系到《第四次演易方圆图》方图中的《兑》宫竖排八个卦,《夬》卦讲《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故事,《大过》卦讲华胥氏水灾胥溺,有女娲故事等,知道这一派中八个卦多讲年轻女孩子女娲事件,我们由此也可以确认《萃》卦造人事件由上卦《兑》卦表示的主人翁也是女娲。事件描述记录在《周易·萃》卦中欢让我们理解到下卦《坤》卦表示的大地,“萃”的字义上的选萃、选择之义,让我们理解到《女娲抟土造人》的本义是用黄土堆成坟丘葬下先人骨骸,是为了对出人丁、出优秀人物,获取财富等与地理风水能量选择应用上的关系。

《杂卦传》:“萃聚而升不来也。”这话好像怪怪的,实际是说了一句实在话:《萃》卦所讲,确实是讲葬礼。人埋在地下了,怎么升起来?

1-3.传统对《萃》卦的混乱释义

假(ɡé):通格。至,到,感格,义为神灵受到感应降临。

虞翻:“观上之四也。观乾为王。假至也。艮为庙,体观享祀,故通。上之四,故‘假有庙,致孝享’矣。”“大人谓五。三四失位,利之正。变成离,离为见。故‘利见大人,亨,利贞’,聚以正也。”“坤为牛,故曰‘大牲’,四之三,折坤得正,故‘用大牲吉’。三往之四,故‘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郑玄:“萃,聚也。坤为顺。兑为悦。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悦德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为木,艮为阙。木在阙上,宫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为长子。五本坎爻,坎为隐伏。居尊而隐伏,鬼神之象。长子入阙升堂,祭祖祢之礼也。故曰‘王假有庙’。二本离爻也。离为目,居正应五,故‘利见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会时可干事,必杀牛而盟,既盟则可以往,故曰‘利往’。”

荀爽:“谓五以刚居中,群阴顺悦而从之,故能聚众也。”

陆绩解释“王假有庙”:“王,五。庙,上也。王者聚百物以祭其先,诸侯助祭于庙中。假,大也。言五亲奉上矣。”

虞翻解释“致孝享”:“享,享祀也。五至初,有观象,谓享坤牛,故‘致孝享’矣。”

虞翻解释“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坤为聚,坤三之四,故‘聚以正’也。”

利贞,《九家易》曰:五以正聚阳,故曰“利贞”。虞翻:“坤为顺,巽为命,三往之四,故“顺天命也”。”“三四易位成离坎。坎月离日,日以见天,月以见地,故“天地之情可见矣”。与大壮、咸、恒同义也。”

荀爽:“泽者卑下,流潦归之,万物生焉,故谓之萃也。”

虞翻解释《象辞》:“君子谓五。除,修。戎,兵也。《诗》曰:‘修尔车马,弓矢戎兵。’阳在三四为修。坤为器。三四之正,离为戎兵、甲胄、飞矢。坎为弓弧,巽为绳。艮为石,谓穀甲胄,锻厉矛矢。故‘除戎器’也。坎为寇,坤为乱,故‘戒不虞’也。”

传统认为《萃》卦乃是论述君王与朝臣聚萃与处理君臣日常关系之卦。“王假有庙”:“假”(ge格)至。认为此句为君王到祖庙里去祭祀。认为君王到宗庙祭祀,适宜出现大人,亨通,适宜守持正固。

《周易·涣》卦卦辞和《旧传·象传》:“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传统认为《风水涣》卦与《风地观》卦同象,而《萃》卦初至五互观卦,皆有神道设教化导民众之象。《涣》卦卦辞“亨,王假有庙”与其《大象传》“先王以享于帝立庙”意义相同,涣为离散,离散则需要聚集,《萃》为聚集,故卦象皆归于“亨,王假有庙”,认为这是《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之旨。

《彖传》从以下方面说明萃卦:

释卦名:萃,聚也,萃是聚集的意思。《序卦传》“萃者,聚也。”《杂卦传》“萃聚而升不来也。”与彖传同。

释卦辞“王假有庙”:萃卦上兑为巫祝为口为享献,借象为涣,初至五互观,皆宗庙祭祖之象,故曰“致孝享也”。

释卦辞“利见大人亨”:九五居尊而二应之,利见大人之象。相应,故亨。二五皆居中得正,所谓“聚以正也。”故有利贞之象。

释卦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萃卦下坤为牛,三牲古代祭品有牛、羊、豕三牲,牛为大,故曰大牲。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说泽居于地之上,这是萃卦的卦象,君子由此领悟当修治兵器以防不测。刘向在《说苑》中引用:“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几个民俗故事:馍、舞龙、屋脊兽

我们已经讲了一些民俗故事,如葬俗中将柳枝做成的孝子哀杖,葬事最后把它插在坟头上,期待它长成繁茂的大树,人们以此恪守伏羲、女娲为我们制订的葬俗,以此纪念华胥氏。

馍:

我们时常讲饮食文化,饮食是不是文化?有没有文化内含?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一日三餐中经常有馒头,也就是馍这种食物。一个正在拿着一个馍啃食的人,你问他,你又没有觉得你吃的馍是一种文化?他会怎么回答?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个农村农民,或许会直接回答你:没感觉!要是一个知识分子,可能就不同,就可能会讲“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就可能会讲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传统饮食,考古发现几千年前的小麦……这时候你就要反复追问他:与文化有关吗?有多大关系?有吗……

以至喝茶有了茶文化,饮酒有酒文化,穿衣服有服饰文化、汉服文化,喝药有医药文化、中医文化等。这是中国人的本事,要想使得什么高雅,你就在后面加上文化这两个字。比如一些中药很苦,你在心头想想,这不是简单的喝药,这喝药喝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医文化,那苦味,马上就变甜。

不要说,有些食物还真的文化味十足,比如粽子,说是吊念屈原,于是成了文化。比如月饼,中秋节那天食用,也就在那一天,月饼会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道。我试过,要是不是中秋节,那月饼可就真的没有文化味了。

我们要讲,屈原固然很伟大,古代著名诗人,爱国者,但也就是文人。与伏羲、女娲比,那是比不得的。

至于中秋节的月饼,以前我吃月饼,吃出过实实在在的《嫦娥奔月》味道,现在知道那是被“中国创通文化”骗了,嫦娥不曾飞到月亮上去,以至现在再吃月饼,拿着那圆圆的月亮的象征,有一种“很美但可能是有毒的蘑菇”的感觉。把月饼啃一嘴,才意识到我啃的是“不周山”了。

馍,是真正有文化内涵的食品。

孝罐上的馍:

《萃》卦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舞龙:

在南方北方,在民俗中,年年舞龙。舞龙中的绣球,即龙所吐之珠。所舞之龙即此帝王龙。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没有亲自舞过龙,但绝对看过不少舞龙,但在中国,无人真正懂得舞龙民俗中深藏的中国文化意蕴。

你不要说你是中国人了,行吗?

你不懂!你不要张嘴闭嘴舞龙是中国文化了,行吗?

不是这种东西方向上的山体,会吐出龙珠吗?

那三大山系、四大山系的,与龙脉不沾边。

在中国,山体高大而又称得上龙脉的仅有一条。

屋脊兽:

孝是人的天然的情感,但孝并不是现成的,并不是说,我想对父母好我就一定能对父母好。孝里面一定有“时”,真正的孝子,既发自内心地爱父母,也有“时”的智慧。比如我们举个例子,曾子的父亲打他,他不跑,他把自己对父亲的爱、敬、顺,给规则化了。孔子知道以后,大怒:如果不跑,要是让父亲把自己打死了,父亲就犯下了杀子之过。最后曾子也醒悟过来,如果父亲拿大杖打,就一定要跑,如果父亲拿个小棍儿打,就不应该跑。所以,孝不是规则化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有所变化。儒家学《易》,恰恰是把我们原本的爱,用最合乎时机的方式实现出来。

3.从面相论地理风水能量与应用之可能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周易》是不是科学?是。即便完全按照现代社会关于科学的定义来衡量,《周易》也是标准的科学。

在近万年之前,那样的洪荒时代,在几乎没有任何技术设备的条件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曾经进行过一次完全符合现代科学所要求的标准的科学考察、发现、探索与实验。我们今天观看西方一些关于野外动植物科学考察节目,惊叹于西方的科学精神:细微、缜密,纪实之逼真。现代人使用摄像机、摄像头,野外救生设备,代步汽车甚至飞翔器、直升飞机等。伏羲、女娲时代什么也没有,他们用鸟羽编织成头饰戴在头上,把自己装扮成鸟的模样,为了尽可能地接近鸟、亲近鸟,伏卧在鸟群之中,最后甚至徒步去追赶从天上飞往南方的大雁,直至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观察并且记录,用图画把观察到的内容全部绘制下来,为了获取符合标准的记录,他们创造出天干地支。现代西方对于动物、禽鸟的观察,限于纪实,强调逼真与细微,强调原生态。

伏羲、女娲的观察,不止于此。

发现了人的生命的来处。发现人的生命在形式上是来自母亲母体的孕育,实际上同时还受着自然即山水大地的制作与孕育。母体的孕育给了人的生命的经络血肉这些作为人的材料,自然山水大地对人的生命的孕育,才决定着人类个体的生命质量。

伏羲、女娲发现的就是地理风水作用于人的生命原理。人类自主地对地理风水的选择应用,就是女娲“造人”,就是人类自身有能力、有技艺参与到自然山水对人类生命的造化中来,从而实现作为人类生命质量的自我形成、提升和完善,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愿望、生命自由与生存理想,从而不再是任由天地自然生出的自然的人类。

抟一堆黄土就能够实现造人目的。黄土中埋葬先人骨殖,上一代人以自身作为牺牲,这是“义”的本义;以死者和生者之间的“仁”,保证属于这一族群的后代;而“孝道”之所以突出到“道”的层次,是伏羲、女娲告诉后人风水的意义是效法天地。抟一堆黄土,以此在天地间立一太极,以此知道任何一个人的个体生命的来处。

风水造人之可能:风水与面相

阴宅风水与人相之关系:

西南方向地理形势决定了一个人面部上鼻子长什么样。

东北方向地理形式决定一个人面部下巴长什么样。

东南方向地理形势决定一个人面部口部长什么样。

西北方向地理形势决定了一个人面部眉毛额头部位长什么样。

也即是说人的面部正中上下一线的几个主要器官,是由地理上的四维所造就,而不是由地理上的四正所造就。地理四维,分居12地支辰土、未土、丑土、戌土,女娲抟黄土造人,即抟此四土造人。地支中的辰、未二土,属于阳土,归属于天干中的戊土,造就成为人的两个下肢腿脚;地支中的丑、戌二土,属于阴土,归属于天干中的己土,造就为人的两个上肢手臂。这个象,是一个圆(圆形的人体)前端伸出两臂、后端伸出两腿的样子,其意味极为深远,是在大量考古资料中,女娲之所以被误读为青蛙即蟾蜍这样一个形象的深层隐因。

阴宅左侧若有古树、古桥、古道观等,反映在所出人物面部右方,为长毛面痣、红色胎记等。若古树、古桥、古道观等位于阴宅右侧,则反映在人物面部左侧。阴宅两侧有挖掉、损坏的山体、挖断的河流、挖出的大坑陷等,在左侧则反映在人的面部右侧,在右侧则反映在人的面部左侧。无论是出现吉祥征兆还是出现凶恶征兆,什么时间形成,人的面部便会在什么时间出现相应标志。之所以会有阴宅在左,体征在右,阴宅在右,体征在左的区别,是因为地理风水造出人物之时,每一个要在家族中出生的人的生命,都是面对了阴宅穴位从大地上站起来、呈现出来,渐行渐远而去。人与阴宅穴位的关系与大地的关系有如两个人对面而立,一个人的左侧所对应的是另一个人的右侧,一个人的右侧所对应的是另一个人的左侧,即“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作用与结果。

父母给生命以肉体,风水给生命以寿夭贵贱。一个人的生命的形成过程,并不是选取阴宅能量范围内的所有山水大地,他只能够选取一部分。阴宅整体能量范围规律是,以穴位为中心,以龙脉入首处为半径范围之内。一个人获取阴宅风水能量的规律是,以这个人出生年的地支所在方位,顺时针到达这个人在阴宅所庇护的家族族群一代人中的排行数所在方位之间的地理形态。虽为同宗,不是使用同一阴宅者不计。

阴宅能量作用于人的面部五官形状的规律是以穴位为中心,以中国传统道路计程的“里”为半径作为作用范围。

一个酉年出生的人,在阴宅所庇护家族族群一代人中为长子,酉位在西方偏北,长子位在南方偏东巳位,酉年生人取得地理风水能量,即是由酉位顺时针旋转先后经过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到巳位止。我们要认识这个酉年出生的人,这个酉年生人的命运内涵,即认识这个阴宅上述范围内的山水土地即可。地理风水,有147、258、369即《洛书》房分之分。兄弟之中长子为酉年出生,在147宫位,再有第二个酉年出生之人,则一定不在147宫位。

地理风水理论排行中,长男位包括1、4、7,中男位包括2、5、8,少男位包括3、6、9。长男位上的1、4、7,是指同一阴宅的一代人中排行的长子、四子、七子;中男位上的2、5、8,是指同一阴宅的一代人中排行上的二子、五子、八子;少男位上的3、6、9,是指同一阴宅的一代人中排行上的三子、六子、九子。长男位上一个酉年出生的长子取得的地理风水能量由酉位顺时针旋转经过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到巳位止。同样是长子位上的四子,出生于巳年,取得的地理风水能量则仅仅是巳位上的山川地理能量。同样是长子位上的七子,出生于丑年,取得的地理风水能量则是丑位、寅位、卯位、辰位、巳位上的山川地理能量。这就是说,同样是长子位上生人,命运轨迹相类似,人的内涵、性格等并不会完全一样。其他位上生人类同于此。

天道左旋。即天道顺时针旋转作用于地道。其作用先后是长男、少男、中男。也即首先作用于长男位上的1、4、7,然后是少男位上的3、6、9,最后是中男位上的2、5、8。并不是长、中、少的长幼次序。

4.人丁龙:解密伏羲庙泥泥狗之迷

我们学习研究《周易》,确实需要研究到风水上,研究到地理风水上,才应该算是研究到目的地了。

《周易》有三大根本作用:族群人丁繁衍,财富获取,族群政权掌控。

《周易》的三大根本作用不是仅仅研究预测能够实现的,不是把《周易》做成宇宙的诞生、宇宙代数学能够实现的,不是把《周易》做成某种幻方能够实现的,不是做成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能够实现的。同样,也不是把《周易》做成宗教神学能够实现的。

要想掌握理解和发挥应用《周易》的三大根本作用,只有落实到地理风水上。

然而,地理风水与《周易》的关系,被人们做成了两张皮,做成了两个不着边、不相关的学问,做成了两个不着边的体系,做成了风水是风水,《周易》是《周易》这样两种东西。有典籍以来,不见有任何风水地理宗师真的从《周易》卦爻辞中讲出地理风水来,也即是说,似乎《周易》卦爻辞中本来就找不出地理风水的出处,扯不上《易经》是地理风水的直接源头的。这是从古至今前赴后继地做着《易经》研究的人们,为什么从来无人自觉地从《周易》卦爻辞中讲出来风水地理研究的真正原因。

我们说《周易》直接讲到了风水,讲到了地理,不止是在《水风井》卦、《风水涣》卦这些卦名上,在《泽地萃》这个卦,从卦名到卦义讲的都是大地选择、大地的选萃,讲的就是《女娲造人》的地理风水原理。是孔子作《旧传》,德义一出,形成了极大的错误诱导,禁锢了后人从地里风水角度去解读《萃》卦,解读《萃》卦的卦辞、爻辞。

而风水学术一路,历代宗师们除了用一下卦名代标地理方位外,是根本不会用卦爻辞讲出《易经》的三大作用的。龙、穴、砂、水、向,这是地理风水的五个基本要素,也是基本概念。在对概念的解释上,从来就是各说各是,各求各是,理路纷争,术法驳杂,错误百出。比如风水第一要素龙,分人丁龙、权力龙(帝王龙、官龙)、财富龙(水龙),当代地理风水界,我相信是没有人分辨得清楚、讲得清楚的。自有典籍记载以来,也无人这么讲过,无人不懂得龙分三种:丁、官、财。《周易》文化确实是一种俗文化,是解决具体问题的“百姓日用”文化。如人死后使用的那个木匣子,就叫做“棺材”,棺材的棺字,就是官的寓意,棺材的材字,就是求财的寓意,棺材中间放的是什么,不就是人吗?不就是丁吗?我们说这是很庸俗,另一种说法,就可以说是“民族记忆”,通过称名,形成对民族族群千秋万代的垂示。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懂得仁义礼智信的本义。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纲五常

《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又有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也指五行所代表的五类事物,即木、火、土、金、水。

也叫“五伦”。一说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二说是指仁、义、礼、智、信等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它和“三纲”常连起来说,即“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五常”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班固撰《白虎通义》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白虎通义》总结了两汉经学的成果,集两汉今文经学大成之作,主要内容为记述白虎观会议关于经学之议论,大部分为复述董仲舒的学说及基本观点,并有所发挥。并提出了“三纲”、“六纪”的伦理金条,“三纲”是“署为数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为“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认为“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六纪”是从“三纲”而来,是“三纲”之纪,把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说成合乎天意的、永恒的自然关系。《白虎通义》以三纲五常为核心构建了一整套神学目的论和政治伦理思想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制度充分体现出来,在东汉时期实际上起了法典作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字经》:“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他山之石——韩国学者赵骏河在他的《东方伦理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一书中对“三纲”解释如下:“纲”具有“模范”的意义,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君为臣纲”就是说上级是下级的模范,“父为子纲”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夫为妻纲”是说丈夫是妻子的模范。模范具有带头和示范的决定作用,是主导的方面。

赋予“三纲”以“模范”和“示范”的意义,说明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在“君臣体系”、“父子体系”和“夫妻体系”中,“三纲”体现了整体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个“纲”,就难免出现互相推诿、彼此扯皮、责任纠缠不清的问题。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易纬》作为汉儒神化《易经》的作品,在大谈鬼神迷信、天地阴阳的同时,也忘不了讲儒家的三纲五常.

《乾凿度》卷上:《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是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只要君臣、父子、夫妇之义正了,于是人民乃治,君亲以尊,臣子以顺,群生和洽,各安其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封建道德的 三纲是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除了三纲之外,《易纬》还以大量的篇幅对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永恒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乾凿度》卷上: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之道也,故东方为仁。成于离;离,南方之卦也,阳得正于上,阴得正于下,尊卑之象定,礼之序也,故南方为礼。入于兑;兑,西方之卦也,阴用事而万物得其宜,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渐于坎;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盛,阴阳气含闭,信之类也,故北方为信。夫四方之义,皆统于中央,故乾、坤、艮、巽,位在四维。中央所以绳四方行也,智之决也,故中央为智。故道兴于仁,立于礼,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际也。圣人所以通天意,理人伦,而明至道也。

很显然,《易纬》的这段话,是用其卦气说来附会、说明仁 、义 、礼 、智 、信的封建主义的五常禀于五气 、合于天。

《易纬》的这段论述,比董仲舒的以五行论证忠孝更加系统而有条理,但也更加充满了神学色彩。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

不懂得人丁龙,如何做得出人丁?

不懂得帝王龙(官龙、权力龙),如何做得出帝王?

不懂得财龙、水龙,如何做得出财富?

山龙,山为龙,来山为龙,山为龙脉之类,是风水界应用的最基本概念,也是最为混淆的概念。其中最大的混淆处,就是中国三大龙脉说、四大龙脉说。元朝龙兴蒙古,清朝龙兴东北之前,中国风水宗师们,是把中国中原地带和南方的三大山系称作中国三大龙脉的。有了元朝、有了大清帝国,风水宗师们就又改了口,把最北边蒙古的山系加进来,说成中国有四大龙脉。风水师这里所说的龙脉,都指的是出真龙天子的龙,出帝王的龙。把帝王龙归功于这些大的山系,就是说高山、大山就是龙。

是吗?

不是!怎么会是呢?

这里我们要透露什么是人丁龙。

透露什么是财龙上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财龙不只是有水龙,还有以山取财的山龙,传统所谓山主人丁水主财,是不知道山中藏有大财龙,是无视“大富在深山”的历史史实。

这里要透露什么是真正的帝王龙。

我们已经知道女娲“抟黄土”造人到底是指什么。女娲“承疱羲制度”,疱羲即伏羲,女娲是伏羲创造易经八卦时的参与者、应用者、传承者和传播推广者。我们是在从易道阴阳角度去理解女娲造人本事的真相与价值:“抟黄土”的实质是女娲为中华民族族群订约:人死后不仅要土葬,还要作出山川地理风水选择,要“抟黄土成坟丘”。这一古老民俗中的葬俗,竟然是从近万年前女娲开始的。

人是从哪里来的?女娲造人,并不是指地球上还没有生命,还没有人类,女娲造出了最初的人类。女娲造人之时,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女娲造人指向的不是“宇宙开辟,还未有人民”,指向的不是这个地球上最初是怎么有了人类这一最初始时期。伏羲、女娲兄妹同我们一样也是由父母生育而来,由父母养大成人。只是他们生存的时代比我们早近万年,那时的地球上,作为人的生命的数量要比现在少得多,按照其他典籍记载以及《周易·大过》卦爻辞记载当时又发生了大洪荒,洪荒之后人口数量更为减少,怎么样增加人口数量成为生存的首要问题。

再大的洪灾也不会对飞禽造成伤害。洪水中人类、兽类、爬虫类大量消失,此时地球上存在最多的有生命的物种就是鸟类,最初洪水下去之后人类的生存可能就是依靠捕食、豢养鸟类维持下来的。鸟类大多不属于猛禽,大多有着善良的天性,伏羲、女娲在捕食、豢养飞禽过程中与飞禽建立了感情,增进了了解,为了豢养、繁殖飞禽的需要,进而观察研究飞禽。俗语讲“天上雁肉,地上驴肉”,这或许也是伏羲、女娲捕食、豢养大雁的缘由之一。但大雁可以捕食,很难豢养,每当季节节令到来,大雁是一定要迁徙的,倘若人为地阻止大雁飞走,大雁便宁可死去也不会屈存。大雁不会因为受人豢养,不缺少食物,就终止每年秋春二季的南来北往。这或许是伏羲、女娲从鸿雁身上得到的第一个发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大雁不是为了食物而生存?大雁每年从南方飞回北方之后,是大雁的身子最肥美的时候,是说大雁在南方可以得到更为丰足的食物,那么大雁为什么还要飞回到北方来?我们今天知道,南方气候可能更适宜于生命本身的生存。但南方冷热温差小,北方冷热温差大,当每一年春天到来时,这种温差造成的天地之气在人生理上反映不同,南方反映小,北方反应大,在反应大的地域上,人的情愫增生大,女性受孕几率大。为了最大值地繁殖后代,这或许是伏羲、女娲从鸿雁身上得到的第二个发现。兽类与鸟类中,都各自有着两类族属:有王与无王。无论是兽类还是鸟类,有王的族属都是强者一类,无王族属都属于弱者一类。兽类之中的王,大多是是凭着力量称王,是拼出来打出来的王。禽类中大雁的雁王是世袭制的,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的世袭制。怎么会这样?这或许是伏羲、女娲从鸿雁身上得到的第三个发现……第四个发现,则是从鸿雁身上发现的雌雄婚配制度。

我们实际上已经是在讲《旧传》中几个基本概念:元亨利贞。

元:元即圆丘。圆丘的作用以及怎么样形成族群政权。

亨:《周易》中有大亨、亨、小亨之分,是指社中集会以及集会规模,讲怎样形成族群的量。

利:即以资财为主的利益。

贞:指婚姻。婚姻制度的建立以及人丁壮大的保障。

《周易》讲什么?四个字:元亨利贞。

然而,在风水作用的原理的认识上,数千年来很实在地印证着一句老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风水作用原理,自古难以辨识,没有完全讲得通讲清楚的。有略微讲到一些的,不外乎是在阴阳上乱讲一气,往往是连这个讲阴阳的人也终究不知道阴阳为何物。

地理风水作用有诸多行迹可以证明。人的生命形体,由地理“模具”和天道阴阳“萃取”而来。有什么样的阴宅地理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所出人物的模样相貌的“相”,即阴宅地理风水与人体头部相貌即面相相通。阴宅地理是出官贵的风水则所出人物具有官贵之相,阴宅地理是出富裕的风水则所出人物具有富裕之相,阴宅地理若无官贵、无财富则所出人物是贫贱之相。阴宅主命,阳宅主运。地理风水之无情一如俗语所云:一个人一生中吃多少喝多少都有命中定数。这个定数,就由阴阳宅地理风水所决定。

5.帝王龙:猪龙,辰戌丑未四土之外的甲土

这里要透露什么是真正的帝王龙。真正的帝王龙与再大再高的山系,是没有关系的。帝王龙行龙,必是东西方向上行动的山体,必是由西向东形成的山体,不需高,也不需远,十几公里远近,即成气候。在龙脖子处,必有过峡,有南北河流切断。过峡之后,龙首昂起,然后吐珠。

在南方北方,在民俗中,年年舞龙。舞龙中的绣球,即龙所吐之珠。所舞之龙即此帝王龙。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没有亲自舞过龙,但绝对看过不少舞龙,但在中国,无人真正懂得舞龙民俗中深藏的中国文化意蕴。

你不要说你是中国人了,行吗?

你不懂!你不要张嘴闭嘴舞龙是中国文化了,行吗?

不是这种东西方向上的山体,会吐出龙珠吗?

那三大山系、四大山系的,与龙脉不沾边。

在中国,山体高大而又称得上龙脉的仅有一条。

我们透露出什么是真正的帝王龙了,要我教给你具体的操作方法吗?真想,以免你再说你是风水大师的时候连帝王龙、官贵龙是什么都不知道。

真正风水知识,就写在《周易》的卦爻辞中。现实状况是做预测的做了一辈子、几辈子预测,一个个都世家了,也没有读过《周易》的卦爻辞。做风水的祖传七八代十几代……祖师嫡传至今了,也照样连你的祖师到你为止,从来不曾读过《周易》的卦爻辞。

很遗憾,在这个发明了风水术的国度,截至目前,我还没有读到过一本风水典籍中有真风水。

女子怀孕,在中国往往会说身怀六甲,那么这身怀六甲是哪六甲呢?六甲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不是“身怀五甲”或“身怀七甲”呢?据考证,这源自于道教的“房中术”,认为“六甲”是上天创造万物的,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用于人们求子之时说的祝福之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演变,渐渐成为专指“怀孕的妇女”。

[转载]女子怀孕为什么叫身怀六甲?身怀六甲是指哪六甲?

  《六甲贯胎书》中指的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

  六甲的来源为“天干”,十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其中两者最小公倍数为60,因此天干地支搭配以(时辰)唯一周期。《隋书经籍志三》中的《六甲贯胎书》中说女子身怀胎儿,指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老天爷创造万物的日子,这个日子象征着生命的起始,也是女人最容易受孕的日子,所以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

6.财龙:水财与山财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资本愈来愈高度集中,富可敌国现象被法律所允许,整个世界资本被少数人掌控,平民要求有上升的通道已经越来越少。平民社会中精英参与政治活动的几率甚至高于参与经济活动的几率,参与政治也就只剩下了光宗耀祖意义。因此,财富获取机遇在现代社会有重要意义。

7.天然穴:人的生殖器官

8.天然向

9.砂:四象运行规律

10.水:真水假水

11.意识、潜意识,意识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地理风水学说是不是哲学

12.善与恶,因与果:佛教改革

人之先天禀赋即人之本性,性善性恶,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自古就有争论。读懂《周易》之后,我们就知道了人性善恶的固有的先天性形成于人的来处所依附的山水性情。好山好水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它却往往是由奇峰怪石、水流奔突、泥土贫瘠所构成。奇峰怪石造人,形成的是人的社会行为上的怪诞不经;水流奔突造人,形成的是人的社会行为上的侵扰、霸占;泥土贫瘠造人,形成的是人的社会行为上的丑陋与欲望。这种美的山水、善的山水造化为人,必偏偏是性恶的人。好山好水造恶人,而造化为本性善良的人的山水大地,往往是不具有观赏价值的山水,端庄朴实的山水。

从地理风水角度上讲,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庭伦理的关系永远是上一代人为下一代人担负责任,即造人者对被造出的人承担全部责任,包括下一代能够拥有的社会地位、权力、财富以及人的品行、人的质量。这是不可推卸的天赋责任。

儒家创始人孔子不是这样,他将这种生命责任链条背逆过来去认知和释解,创立了反文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一种社会和家庭伦理关系,这是极端恶劣的行为。在儒家学说影响下,地理风水的价值作用被贬损,女娲造人术成了虚构的神话故事,风水技艺隐而不彰,真术失传,假术流行。造人真术失传了,以假术造人会是什么结果?就只能是大量地制作出属于伪劣产品的人,这也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形成的根源,也就造成了用造人术造出的人不如自然生出的人显得更为优秀。

宗教产生,大倡行善修德,以此外在则有利于社会,内在则净化个体心灵,这几乎成为世界上各种宗教存在的天然理由。依靠精神寄托和修心养性实现人心向善,引导人性趋于至善,有没有这种可能?宗教是不是可以使人人觉悟,宗教是不是道德的根本法宝?《周易》易经文化认识到人性的先天性形成于自然山水,早在女娲发明抟黄土造人,就开启了用地理风水的选择来解决人之初本性、禀赋的善恶,由此实现让善者进入人类世界,让恶者不得流转入世的法宝。

比如佛教,和尚们头顶处烙出几道香火疤痕,知道此处是人的肉体最后闭合的地方,是最为脆弱的地方,是内在精神在肉体上最后关上的一处门户。和尚们寄望将它重新打开,以成为神佛能够再度进入自己体内的机缘。他们真的能够做到天门地户开阖自如,应邀诸佛菩萨一一进入自身心灵草堂吗?一生不用劳作,只需吃斋念佛,也要修得这般功夫,就为了诸佛菩萨,有机缘入得我的心房。

这是知道“入我”,不知道“我入”,不究竟“出神入化”。

佛经记载佛祖是从母亲的肋下出生的。无独有偶,中国典籍中记载黄帝也是从母亲的肋下出生的,老子也是从母亲的肋下出生的,基督教讲女人是取自男人的一根肋骨。在佛祖、黄帝、老子这三位圣母的肉体上最后闭合的不是头顶处,西方圣人最后闭合的也不是头顶处,而是肋下,全都是肋下。打开头顶门户,可以让佛菩萨进入自己心中。这是让诸佛菩萨来“入我”的通道。然而这条通道下接长长的食道,无论你食肉还是食素,这都是一条最脏污的通道,是佛祖、诸菩萨并不愿意通行的一条通道。佛祖诸菩萨走了那条通道,也会渐渐地脏污自身。

打开神佛们的肋下门户,我们可以进入佛菩萨心灵。这是“我入”法门。一个佛菩萨“入我”心灵的人,“佛在心中坐”的人,我们看那个人,那人依然是那个人。一个做到“我入”的人,我们看那人,那人不是那人,那人便是佛,是菩萨。

“肋生”的寓意是什么?是说他们生而为佛,生而为神,先天带了佛性、神性来生而为人。

西方哲人论证意识具有深层记忆功能,把潜意识分为不同层次,最深层次为人类集体记忆。用东方话语表述,或许就是灵魂具有关于生生世世轮回中的深层记忆,这是活着的人不容易分辨的记忆。《周易》理论认为人的意识的这种记忆甚至深层潜意识是不存在的,灵魂轮回中的记忆也不存在。或者说记忆不属于灵魂。这是灵魂本身圣洁的基础,也是灵魂本身平等的基础。

《周易》理论认为,山水存在记忆,大地存在记忆。在一片山川大地上,无论发生过什么事件,无论史籍中有无记载,无论历史已经有多么渺远,只要是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这片土地都刻录在了由这片大地所生化的生命身上。一个生命使用了这片土地,来自这片土地,这个生命便也占有了这片土地的记忆和这种记忆的信息功能。山川大地的记忆作用于人,成为人的深层记忆,这是意识的本质与形成根源。

山川大地具有灵性。圣人、神佛的肋生意义告诉我们,圣人不是修炼而成,神佛不是修道修德的结果,是他们生命的来处占有了具足灵性的山水。

女娲造人,抟黄土为丘,是对生命真理的发现与揭示,是关于人、关于生命的真正哲学。

13.第四次演易与第二次封神:审查道教

13-1.封神内传

这里要披露的封神内传指第一次封神。

13-2.第四次演易的第二次封神性质

附:我为什么批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文中所谓“野合”,其实并非“男女苟合”,而更像是一次对上古感生神话的民间模仿——

一对年龄和地位都相差悬殊的男女,在郊外的尼山上向天帝祝祷,同时进行神圣的交媾,由此怀孕并生下一名伟大的婴儿孔丘。据说孔丘的名字,就源自这个当年野合的山头。虽然严格而论,这场演剧的主题不是“无父感生”,却也暗含“天降圣人”之意,

二.爻辞释义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虞翻:“孚,谓五也。初四易位,五坎中,故‘有孚’。失正当变,坤为终,故‘不终’。萃。聚也。坤为乱为聚,故‘乃乱乃萃’。失位不变,则相聚为乱。故《象》曰:‘其志乱’也。”

 

  解释“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虞翻曰:“巽为号,艮为手,初称一,故‘一握’。初动成震,震为‘笑’。四动成坎,坎为‘恤’。故‘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初之四得正,故‘往无咎’矣。”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虞翻曰:“坎为志,初之四,故其‘志乱也’。”

为什么传统将《萃》卦的聚集解释为是在庙堂上的聚集?《旧传·卦辞》有“利见大人,亨,利贞”。郑玄的解释是:“萃,聚也。坤为顺。兑为悦。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悦德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为木,艮为阙。木在阙上,宫室之象也。”

《新传》释义:

《萃》卦初爻直接讲《女娲造人》时的具体情节,具体进行程度。

有孚不终:女娲要完成的“造人”心愿已经开始进行但还远远不到终结的时候,完成的时候。

乱乃萃:女娲一个人独自工作时,又想继续造葬又想出去做地理上的选择。

若号:号,感叹,哭泣。

一握:以手相握或举起拳头。

为笑:是因为大家都愿意学习女娲葬人的风水知识,女娲破涕为笑。

勿恤:工作上不怕辛苦,技艺上毫无保留。

往无咎,女娲安排好大家要做的事情,自己放心地起身,去选择更好的、新的大地。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初六爻爻辞讲女娲最初是自己一个人进行选择大地并对死者进行安葬的,洪灾中死去的人太多了,“剧务”,一个人根本做不过来,“有孚不终”,这样自己想要完成的愿望就完成不了,“乃乱乃萃”,有些尸骨还是不选择风水胡乱埋掉,有些是按照风水选择来安葬的。“若号”,因为实现不了心愿而哭泣。“一握为笑”,大家聚在一起,以手相握或举起拳头,表示愿意学习地理选择知识,女娲因此展开笑容。“勿恤”,女娲没有保留地交给人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往无咎”,学会地理风水知识的人们去到不同的地方,从此地理风水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葬俗。

因为爻辞中有“一握为笑”这一句,特别是“握”这个字,使得后人编撰出“把水浇在泥土上,用水和土形成的泥捏造出形象逼真的人物模样”。事实上不是这回事。

《旧传·象传》说,又心意烦乱,又想继续做事,是说心志受到情绪干扰。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虞翻:“应巽为绳,艮为手,故‘引吉’。得正应五,故‘无咎’。利引四之初,使避已,已得之五也。”

 

  “孚乃利用禴”,虞翻曰:“孚谓五。禴,夏祭也。体观象,故‘利用禴’。四之三,故‘用大牲’。离为夏,故‘禴祭’,《诗》曰:禴祠烝尝,是其义。”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翻曰:“二得正,故不变也。”

 

  王弼:“居萃之时,体柔当位。处坤之中,已独履正。与众相殊,异操而聚。民之多僻,独正者危。未能变体,以远于害,故必待五引,然后‘乃吉无咎’。禴,殷春祭名,四时之祭省者也。居聚之时,处于中正,而行以忠信,可以省薄于鬼神矣。”

引:传统解释“引”字,认为其本义是开弓射箭,引弓待射的意思,引申为牵引。

禴(yue):《升》卦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诗经·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禴祠烝尝”中,禴通“礿”,古代宗庙四时祭之夏祭。祠为春祭。烝为冬祭。尝为秋祭。“祠禴尝烝”,是周代四季的主要祭祀活动。《禘祫志》:“《王制》记先王之法度,宗庙之祭,春曰禴,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祫为大祭,於夏、於秋、於冬。周公制礼,乃改夏为禴,禘又为大祭。《祭义》注云:‘周以禘为殷祭,更名春曰祠。’”是周公依照殷朝以前的禴、禘、尝、烝四季祭祀修订而来。《天保》诗中是春祠、夏禴、秋尝、冬烝。禴,四时祭礼之一。一种说法指春祭,一种说法为夏祭。其祭品鲜薄。或说殷之春祭为周之夏祭。

“引……禴”,是以上意思吗?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女娲抟黄土作人……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萃》卦六二爻中的“引”字,即“引絙于泥中”之“引”。不是拉弓射箭之“引”。

“引……禴”,在其他典籍中却是“乃引絙于泥中”,“引……禴”成了“引絙”。而我们更相信民间传说中的以柳树树枝蘸泥浆为“引”。或典籍中“乃引絙于泥中”是指葬俗中孝子拉灵行为,用长长的孝布一直到把亲人的棺木拉进墓穴为止。或说“孚乃利用禴”的解释应该是指:百信相信女娲制订的选择地理风水葬俗,形成后世葬礼。因是普通百姓,故“其祭品鲜薄”。

六二爻讲:用柳枝作为引灵的哀杖,没有咎害。百信相信女娲制订的选择地理风水葬俗,形成后世的葬仪葬礼。普通百姓只要心存诚敬,虽祭品微薄亦可用于享献。

传统解释《旧传·象传》,说是“牵引群阴”而获吉祥,没有咎害,六二爻居中守正,说“中未变也”,是与初六爻“其志乱也”呼应,“未变”即心志不乱。

我们要把这句《象辞》理解为女娲制订的葬礼葬俗从来不曾中断。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虞翻:“坤为萃,故‘萃如’。巽为号,故‘嗟如’。失正,故‘无攸利’。动得位故‘往无咎,小吝’。谓往之四。”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虞翻曰:“动之四,故‘上巽’。”

传统解释“萃如嗟如”:一边聚萃一边嗟叹的样子,言君臣聚萃一派悔丧气。

传统对整个六三爻爻辞的解释是:“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萃如嗟如,无攸利”这前半句是说如果君王在人材聚萃的朝堂上经常边集会边嗟叹,这将会造成一种颓丧不祥的气氛,它一点好处也没有。“往无咎,小吝”这后半句是说这样前去办事也不会有什么凶险,只不过会一点小的悔恨和惋惜罢了。认为六三爻讲的是为难以相聚而嗟叹不已,无所获利。前往没有咎害,稍有憾惜。

《新传》释义:在时间段上,六三爻对应九四爻“大吉,无咎”。时间顺序上上承九五爻“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萃如嗟如:“萃有位”之后,一边继续选择新的大地,又一边嗟叹不止。

无攸利:一个人这样单独做事,很不利于实现远大的愿望。

往无咎:到别的地方去。

小吝:刚才正在做的事情没有最后做好,或还没有完全做好。

《新传》对六三爻爻辞的解释是:“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萃如嗟如,无攸利”这前半句是说女娲一边在寻找、选择、确认新的风水上的地理,又一边嗟叹不止。女娲已经意识到一个人这样单独干下去,要完成整个改造族群的人的适量上的增加、质量上的提升的大愿望,恐怕是实现不了。“往无咎,小吝”这后半句是说女娲离开正在做的工作的现场去办事,不会是什么过错。只不过刚才正在做的事情,患有个尾巴没有做完就丢下,会一点小的憾惜罢了。认为六三爻讲的是女娲在召集、聚集族群共同来掌握地理风水知识之前一个人工作时的情景,以及女娲为了改造整个族群的人的数量和质量而把地理风水选择制订为一种风俗习惯。

《旧传·象传》说前往没有咎害,因为《萃》卦上爻互出革《巽》卦,而《巽》卦表示顺承。

《新传》认为《旧传·象》曰“往无咎,上巽也”,可以这样解释:《巽》为风,透露的是风姓女娲为制订葬俗选择地理风水为一种习俗、风俗开始行动。“上巽也”,巽为顺从,往求相聚,无咎。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虞翻:“以阳居阴,故‘位不当’。动而得正,承五应初,故‘大吉’而‘无咎’矣。”

传统讲《萃》卦的人才聚萃于一堂,这本身就意味着大吉大利,没有什么过错。

《新传》的解释:爻辞讲“大吉,无咎”,是说大为吉祥,没有咎害。

要注意,传统解释《萃》卦是君臣集会,讲人都聚集到一起了,故而“大吉无咎”。《新传》解释也是指人的集会,但不是指后世朝廷中那些君臣,这里聚集的,是女娲召集来的人。也不是人都召集来了就“大吉无咎”了,是指女娲最后的行动是向人们传授葬俗中要使用地理风水知识大功告成。

《周易》六十四卦,寓意吉祥的爻辞大多是在卦的二爻、五爻爻位上。《萃》卦中寓意最吉祥的爻辞,既不在二爻,也不在五爻,而是在这个九四爻。因此《象》辞讲虽然“大吉无咎”,但“位不当也”。“大吉无咎”却又“位不当”,如果这样解释,就不会是朝堂上的君臣集会了,难道君王所召集来的人是不应该来的人?是不应该登上朝堂之上的人?当然这句《象》辞也可以这样解:说大为吉祥而没有咎害,正是因为九四不当位。因“不当位”而“大吉无咎”,说明召集的本来就是女娲素偶奥召集的普普通通的百姓。

在《女娲造人》传说中,也因为这句爻辞与《象》辞所说的“不当位”,演绎成了女娲用柳树树枝蘸着泥浆甩出来的泥疙瘩变成的人,都是下等人。

传统大儒们的诡辩:九四刚爻为能聚者,与初六正应,与六三亲比,故九四所聚柔爻最多,故曰“大吉”,然其居位不正,本当有咎,以其功成大吉,得免其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虞翻:“得位居中,故‘有位无咎’。匪孚,谓四也。四变之正,则五体皆正,故‘元永贞’,与比彖同义。四动之初,故‘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虞翻曰:“阳在坎中,故‘志未光’。”

萃有位:指聚萃中的当权者,指君王。

九五爻辞“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前半句说《萃》卦所讲聚萃之象,自当有一个主事的尊位之人,这倒不会有什么灾祸,但是这个尊位不一定就能够有孚于众望。后半句说君王如果能从一开始就坚持贞正,那一切后悔都会消亡。

会聚之时,九五之尊,居于尊位,没有咎害。但未能广泛取信于众,当修其元善(元)、恒久(永)、正固(贞)之德,则后悔可消失。

《象传》说会聚之时居于尊位,而其会聚的心志尚未光大。

《新传》释义:

按照爻位时间顺序,初爻时间上对应上爻,二爻时间上对应五爻,三爻时间上对应四爻。因此前面的四爻“大吉无咎”讲的是女娲召集百姓成功地制订了葬俗中要进行地理风水选择为风俗习惯。九五爻讲在时间上是在九四爻之前,女娲是一个人在工作,选择好了埋葬先人的符合地理风水的位置,即“萃有位”,但洪水之后还有很多要安葬的骸骨。“匪孚”,凭一个人做事,怎么能够实现要依靠地理风水选择安葬死者来增加族群数量和改造族群质量的宏大愿望呢?“元永贞,悔亡”,九五爻的时候,女娲还是认为只要自己不住地工作,做完一件紧接着开始做第二件,就这么劳碌着,即便“剧务”,也没有后悔。此时女娲还不曾考虑让老百姓都会使用选择地理风水的方法来安葬死者。

选择地理风水安葬死者,以此实现增加族群数量和提高族群质量,此谓“女娲造人”。女娲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确实有过先是一个人亲手干以及后来教给老百姓一起干的事实。或许是因为九五爻中讲“萃有位”,九四爻《象辞》作者便在九四爻《象辞》中写了一句“位不当”。《周易》六十四卦每一个卦中的第五爻,如果是阳爻,称作“九五”,在传统释义者眼中、口中,这个“九五”变成了帝旺特用的“九五之尊”。《萃》卦第五爻不仅仅是“九五”,又有“有位”一词,也就课外地尊贵、尊崇。这一个“有位”,又是女娲亲手劳作,到了民间传说中便成了女娲仿照自己的模样亲手捏泥人,捏出的都是高贵、尊贵的人。九四爻时间上也确实是在后期,也确实是老百姓已经掌握知识,已经人人自己动手安葬死者,《象辞》中一句“位不当”,便成了民间传说中用柳枝甩泥浆变成的下等人、老百姓。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女娲“剧务”,凭一个人做事完不成宏大愿望。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虞翻:“赍,持。资,赙也。货财丧称赙。自目曰涕,自鼻称洟。坤为财,巽为进,故‘赍资’也。三之四,体离坎。艮为鼻,涕泪流鼻目,故‘涕洟’。得位应三,故‘无咎’。上体大过,死象,故有‘赍资滋洟’之哀。”

 

  荀爽:“此本否卦。上九阳爻,见灭迁移,以喻夏桀殷纣。以上六阴爻代之,若夏之后封东娄公于杞,殷之后封微子于宋,去其骨肉,臣服异姓,受人封土,未安居位,故曰‘赍资涕洟,未安上也’。”

传统解释上六爻辞“赍咨涕洟,无咎”,是说皇帝上朝时应该经常又是嗟叹又是痛哭,那就什么灾祸也不会发生。悲伤叹息泪涕满面,才没有咎害——如果真的是这个意思,岂止是荒唐?

赍,读ji,抱持的意思。

咨,嗟叹声。

涕,眼泪。

洟,鼻涕。

涕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泣之状。

《离》卦六五爻有“出涕沱若,戚嗟若”爻辞。

其实虞翻的“赍,持。资,赙也。货财丧称赙”有点意思。已经接近了葬俗中出殡时,孝子脖子上用麻绳吊个用馒头盖住的瓦罐,吊着瓦罐有“赍,持”的意思。馒头为“资”。孝子一把鼻涕一把泪,那鼻涕和眼泪,还都要落在盖瓦罐的馒头上。

《象》曰:“赍资涕洟,未安上也”。虞翻的解释是:“乘刚远应(上爻,最后、最远的一爻),故‘未安上也’。”《象传》说皇帝在皇帝位置上坐不安宁,所以才会悲伤叹息泪涕满面。

\高颜值宇宙星座卡 守护2018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1

老公天天晚上不睡觉,忙着躲被窝惩罚犯人!戴上耳机玩,音效超逼真,娇声连连!

3.2万广告

我的更多文章

《周易第四次演易方圆图》(定稿)

《夬》:《周易》中的《女娲补天》

周易第四次演易(兑易 伏羲易)招收学员公告

《大过》:华胥氏 · 大洪水 · 中国何以称华夏

二爻为君五爻为臣:以美国后总统特朗普八字为例

风水调理的本质是?


初六爻讲“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是指女娲已经开始“造人”,葬俗中以柳枝为哀杖,告诉我们女娲第一个用选择地理风水方法葬下的,正是自己的亲身母亲,在洪灾中牺牲的华胥氏,亲身骨肉葬亲之痛,才会有“赍资涕洟”。这“赍资涕洟”,并且也被规定为后世葬俗中一整套的详细的“哭丧”习俗。

赍咨涕洟,又是嗟叹又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痛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神性:一天变化七十次 人性:行走 看看 感到 觉得 走呀走 疲惫 蹲 笑 生气 灵机一动 创造生物 ̄人 过...
    梅子欧阳叶梅阅读 231评论 0 0
  • 话说盘古开天之后,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阴阳二气而生万物。不知过了多少年。。。 这时有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来到这...
    道爱说阅读 208评论 0 0
  • 上帝操纵棋手,棋手摆布棋子,上帝背后,又有哪位神祇设下尘埃、时光、梦境和痛苦的棋局?——题记 王大明在六楼的窗台上...
    山鬼入梦阅读 594评论 0 0
  • 伏羲哥哥说有一场大机缘,大造化在我身上,真讨厌,什么都不说清楚就把我赶下了不周山。我左看看,右看看,那样什么大机缘...
    缘是你的俊阅读 1,089评论 1 2
  • “我身在当时你幻想的未来里,这个狂热和冲动,早已冷却的如今” --五月天《顽固》 在黑暗中,有一双大手把银河里零散...
    木子夜阅读 3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