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庄四月初一古刹会(故事连载之二)
民国年间,有一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南关的小满会,河庄的老少爷们和往年一样,扒明起早就有推的有拉的去赶会卖桑杈。
日见三竿时,先赶到的人刚把桑杈捆解开,有的刚卸下小推车或牛车,一把桑杈还没卖,这时从禹县税务局出来了三个人,直奔专卖桑杈的地方就要收税。
为啥县税务局的人一出门就直奔卖桑杈的收税?原来当时桑杈值钱,卖桑杈的摊点又多,可以多收税钱,所以他们二话不说就直奔卖桑杈的摊点而来。可按当时的法文规定,桑杈是自产自销的农具,可以不交税。再者是刚到会上桑杈都还没有卖出去,按当时的说法叫作都还没有发市,所以河庄人软抗硬磨都没人交。
河庄人不交,而税务局人要强收,双方是越说越多,争执不休,越说言语越过激。收税的人仗着是县税务局的人,又在自己的二亩地头的管辖之下,离县税务局又不远,便飞扬跋扈,口无遮拦,指指戳戳,骂骂咧咧。其中有一个收税人员盛气凌人地说道:“不交税恁都老光棍?谁是光棍不交税试试,我就把他抓起来。妈来X,看哪个敢抗税不交”!说着就照跟前一位卖桑杈的老头脸上就是一耳刮子。
收税人这又打又骂,可惹恼了河庄卖桑杈的人,要知道,河庄卖桑杈的可是人多势众,心又一般齐,在好几次古会上都和人干过仗,因为心齐从没有吃过亏,就是在外县外省也不受窝囊气,何况在本地县城呢!其中有一人大吼一声就来到那个骂人的收税者跟前。这人就是禹县赫赫有名外号“一声雷”的倪书林。 倪书林是倪氏家族中第十一世人,他身高五尺八九,浓眉毛,大眼睛,四方脸,玩火枪,好打猎,枪法准,练过拳脚,脾气耿直,遇事有主见,爱打抱不平,说话声如洪鈡,人送外号“一声雷”,当地人都习惯叫他老倪林、“一声雷”,时间长了,叫他的大名倪书林的人反倒不多了,老倪林、“一声雷”却成了他的官称了。
说起“一声雷”的来历,还有个小插曲: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有三个贼人来到河庄倪金重家,其中一个贼人拿着刀威胁金重的家人不许喊叫,然后就牵走了倪金重家的牛。仨贼人走后,他家人才哭天喊地的大叫坏人抢牛来啦,把牛牵走啦!老倪林听到喊声,随手拿上猎枪,急忙赶到倪金重家问坏人在哪儿,倪金重家人就哭诉经过,说仨坏人牵着他家的牛往东走了。老倪林一听,二话没说拔腿就向东追去。 河庄四面都有河,要到河庄必须得过河,因此取名叫河庄。那天下大雨,东河涨水后刚退去不久,把原来的小桥淹没了。三个偷牛人路不熟,又加上泥泞,还没到对面河边老倪林就追了过来。追到河边听到对面有动静,他就大喊“站住,把牛留下,饶恁不死,不然我就开枪了”!那喊声就如同打炸雷一般,顺河估计两三里外都能听见。看看对面仍没回音,老倪林朝对岸原来发出响声的地方就是一枪,然后就和追过来的其他人议论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发现河东岸地上流了一摊血,倪金重家的牛卧在一旁正在倒沫,周围青草被牛吃了一大片。原来就是头天夜里,老倪林追仨坏人追到河边时,这三个坏人刚蹚过河一多半,还没走到对面河岸上,听到老倪林如炸雷的一声大喊,吓得三个贼人使劲就跑。刚跑到河边,老倪林就放了枪,这一枪正好打在一个贼人的腿肚子上,一时间血流如注,另两个一见同伙受了枪伤,又害怕被对岸的人追到,也不顾牵牛了,慌忙背上受伤的那个贼人落荒而逃,这样牛才没有被牵走。
还有一次,在十一月的一天夜里,寒风刺骨,月色昏暗,有七八个人的小股土匪(我们当地人称作刀客),想趁夜间昏暗来到河庄村抢东西,刚进村就被执勤的打更人发现,更夫急忙敲锣呐喊招呼人,大喊刀客来抢东西啦!老倪林听到喊声,胡乱穿上衣服,掂了一把大钢锨就冲到大街上放开洪钟大嗓喊道:“全村老少爷们,都赶紧起来抓刀客了,东面多去几个人把好桥头,西面挡严实路口,北面看后栅子门,南面寨门上牢靠,都带好家伙,一个刀客也别放掉,活捉他们去县里领赏钱,人人有份啊”!光听听他那粗门大嗓的吆喝声,就把土匪给震住了,吓呆了,也不顾抢东西了,慌慌忙忙地夺路而逃。有一大个儿土匪慌不择路正好和老倪林对头撞上。老倪林用上平时练上的功夫,三下五去二没等土匪弄明白是咋回事就被撩到了,兴亏另外三个土匪刚好赶到才救起同伙慌忙逃走。 从此以后,老倪林就成了传奇人物,说他大喝一声如雷击顶,土匪听到他的喊声就魂飞天外,腿肚子发软;说他夜间能看三里远,夜间打枪能百发百中;说他一身好武艺,三五个人也近不了他身,一时间他被传得神乎其神,十里八村传遍了他的传奇事迹,老倪林成了传奇人物,也自然成了河庄人的主心骨,从此“一声雷”就成了他的代名词,这是前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