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朋友跟我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没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这或许是当下很多人的切身感受,每天面对手机app里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即使24小时不吃饭、不睡觉也刷新不完,我们已经对长的系统的内容失去了耐心,无法静心学习。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TED ,演讲者 JP Rangswmi 开场就提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设问: “ What would you do differently if you saw information the way you saw food ? ” (如果用看待食物的方式看待信息,你会做出什么不同的选择?)。
这个8分钟的演讲,我第一次看是大二,信息类比成食物的观点太有趣,激发了我很多思考,以至于在过去近6年时间里,隔三岔五会翻出来看看,看了不下100遍。(当然,有段时间看仅仅是为了学英语)
正是这个神奇的类比,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天看的信息,有了筛选信息的意识,开始像挑选每顿饭要吃什么一样挑选信息,而这也让我避免了信息爆炸带来的很多烦恼。
下面分享JP的观点以及我关于信息消费的思考:
一、JP演讲中提到的观点
1、如果用看待食物的方式看待信息,你会做出什么不同的选择?做出什么改变呢?
2、科学界有这样一个假说:新陈代谢是恒定的,体重确定的情况下,各个器官系统的大小会是一个平衡关系,某些器官大就意味着其他的要小。而人最重要的两个器官系统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所以当大脑特别大的时候,胃就会相应小一些。(哈哈!所以不要说胸大无脑了,是胃大无脑好不好!)
3、信息类比食物,从生产、加工处理、摄入3个方面都无比贴切:
a、生产:食物生产者会把庄稼用栅栏围起来,信息也一样,作家、作者有知识产权;
b、加工处理:人们会把食物原材料加工成不同的食品:pizza、饼干、炒菜,满足不同口味;类比信息,我们将信息用文字写成书、用语音说书、用视频影视等不同方式加工,满足不同需要;
c、摄入:我们挑选食品以饱腹,同比信息,我们选择自己新闻、书籍、视频摄入各种各样的信息。
4、信息也有保质期:一周前的新闻到今天就没有意义,和变质食品会导致人腹泻一样,虚假信息、谣言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一条虚假的行业新闻会让股市大跌或大涨。
5、像食品显示营养成分比例一样,信息也可以,比如某个信息,它的事实比例是多少?(如情绪表达的文章,事实比例可能只有1%,干货类的文章,内容事实比例可能是80%)
6、从来就没有信息过载,只是我们过滤失败!这是美国科技观察家 Clay 的观点:“ No information overload, only filter failure! ”
7、如果让一个人连续30天不休不眠看福克斯电视新闻,他的大脑能消化这些信息吗?他可能会精神崩溃。
二、我关于信息就是食物的延伸思考
1、信息既然是大脑的食物,信息摄入过多也会出现“信息肥胖”。一个人,如果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看书,慢慢就变成书呆子。信息摄入过量,如果不能被利用、充分消化,会成为大脑的“脂肪”,反倒是累赘。
一个人一天能消化的东西就那么多,输入多了要么被遗忘,要么没有经过加工利用,简单堆砌成为大脑的负担,所以比拼数量毫无意义。根据当下事情的需要,去学习并摄入直接当下就能用上的信息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2、类比人的食量,想有效摄入更多信息的方式:
a、加大“运动量”:增加工作量(挑战新任务)、输出(写作、演讲、教别人)、做创造性的事情(消耗存量);
b、选择“最可口的”: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更好吃的“信息食材”,喜欢阅读就吃文字,喜欢音频就听语音,喜欢图像看视频输入。 佩服谁,喜欢谁,就跟谁学。
3、信息营养均衡:不只吃自己偏爱的一类信息,什么类型的信息都摄入一点更健康。往往不同领域的东西交叉碰撞,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2006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就提到美国一些大学鼓励学生休双学位,比如学人文的,另外休计算机,这样的学生就具备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会更有创造力。
正如乔布斯斯坦福演讲中说的,如果不是大学选修了书法课,后来苹果电脑系统字体就不会那么优雅。信息摄入更多样化,会让人更具创造力。
4、碎片阅读是“信息零食”:每天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接受到大量的碎片信息,它们像零食糖果一样,好吃,美味,根本停不下来,但营养比“正餐”差。类比正餐,集中化系统化摄入专业领域信息会是更高效的信息摄入方式。
三、关于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健康饮食”?
1、像挑选食品一样挑选信息
在摄入信息前,带着“今天一定要吃好”的审视眼光去筛选,第一标准是信息质量,也就是信息有多少有效事实。在保证事实比例较高的情况下,选择对你来说“口感”最好的载体(文字、音频、视频)。重新审视我们当下每天“吃“的信息,它们经过精心挑选过吗?
2、规律信息进食:保持规律地系统的信息输入,一周看一本书,半年学一个新技能,做一个信息饮食计划。(这样才不会得“胃”病!)
3、定期做消耗信息的“运动”
增加工作量(挑战新任务)、输出(写作、演讲、教)、做创造性的事情(消耗存量),这些“运动”会促进信息的消化。消耗信息的“运动”会促使各种信息融合成“肌肉”,内化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4、少吃零食,少吃快餐,少吃膨化信息:少吃经过“膨化”的信息,因为事实比例太低,没营养。现在比较流行浓缩书,就是一个人把一本书提炼成几千字,10分钟就能看完一本书,在这种快餐式阅读我们永远不知道错过了什么,或者错过的极其重要呢,而仅仅只是浓缩者本人觉得不重要。至于膨化食品,新文联播算不算膨化食品?
高质量的信息+规律的“信息”饮食习惯+定期的“健身房”信息消耗运动会给我们一个更健康的大脑,用看待食物的方式看待我们每天输入的信息,重新梳理自己的信息“菜谱”!换个角度,也许就不会那么随意地消费信息,再受信息爆炸的困扰。
再次用Clay和JP的话结尾:“ No information overload, only filter failure! ” —从来就没有信息过载,只是我们过滤失败了!“ What would you do differently if you saw information the way you saw food ? ” —如果用看待食物的方式看待信息,你会做出什么不同的选择?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静心学习?
像挑选食品一样挑选信息!
做好筛选,做好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