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以爱女死于校内的中学女教师在班会的告白开始,从复仇者、杀人者、杀人者家属不同的角度展开,使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意想不到的结局令人唏嘘。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推理小说。
这本书通过写作这样一个反面的教训试图告诉人们,面对青春期的躁动与无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仅要依靠法律,家庭,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法律方面。
第一,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健全。由于少年身心未发育成熟,由国家代替家长制定的最有益于他们改过自新之法,比如未满16岁的少年杀了人,只要家庭法院同意,连少年院都不用进,这种钻少年法的空子,导致20世纪60年代时,十四五岁孩子的恶性犯罪频发。
第二,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方向不正确。书里面举例的是一个t市一家五口灭门案,“露娜希事件”,有一个13岁的初一女学生,在暑假期间,每天将推理小说里出现的毒药少量的掺入家人的晚饭里,并将每个家人的症状记录在每天的博客上,但是症状没有犯人想象的那么严重,她感到不满意,终于把氰化钾加入晚餐的咖喱中,害死了双亲、祖父母和小学四年级的弟弟,她在博客上发的最后一句话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氢化钾最有效”。由于犯人未成年,照片和姓名都没有公布,媒体只是在残忍的作案方式以及凭推测得出的少女内心阴暗上大做文章,关键的真相却不明不白的被人渐渐淡忘,这类报道只不过在某些孩子的阴暗处植入了这种变态的没有一点人味的猎奇的犯罪值,只不过是在煽动可悲的孩子们,崇拜愚蠢的犯罪而已。
家庭教育方面。
第一,渡边修哉很依恋自己的母亲,而认为父亲是属于死了也不足可惜的类型。
他母亲本来在日本顶尖的大学读电子工程博士,但是在去外县的国立大学参加学会活动过来途中遭遇了车祸,然后嫁给了救出她的后来成为渡边修哉的父亲的人。
又因为无法抛下渡边修哉,母亲拒绝了原先大学研究室的教授的继续读书的劝说。母亲开始每天打他,饭菜没吃完,考试丢了分,关门声音太大……随便什么理由都挨打。
父母离婚,母亲不准再来探望。渡边修哉沉浸在对母亲的回忆中,一心想着要得到母亲的称赞,哪怕母亲过来看一眼。
渡边修哉开始发明创造,电子钱包得了名古屋科学博物馆举行的全国大赛三等奖。可惜母亲没有联系他。
渡边修哉开始注意“露娜希事件”,他要犯个震惊社会的罪而且要追究母亲的责任,才能见到母亲。所以他策划杀了班主任的孩子。
渡边修哉希望森口悠子老师真的在牛奶里注射了艾滋病病毒,他希望得病,可以见到母亲。
渡边修哉杀了班长,因为班长骂他恋母狂,戳穿了他的泡沫:“你可能以为,妈妈虽然爱你,但是为了追求梦想,不得不忍痛割爱离开了你,可实际上不就是抛弃了你吗?既然这么盼望妈妈回来自己去找她不就行了,去东京的话一天就可以来回,再说你也知道他在哪所大学吧?这样滴滴咕咕抱怨干等,只能说明你没有气,你是害怕自己去找他,遭到拒绝吧?其实你早就知道,自己被妈妈抛弃了,是吧?”
渡边修哉制造炸弹,对母亲进行报复。
渡边修哉的父亲,完全是个透明的人,第一次结婚生了渡边修哉,只听老婆的话,完全不知道家里人的情况,儿子被打到鼻青脸肿不知道过问,最后离婚是因为邻居告诉他好像儿子被虐待。第二次结婚,只照顾自己的小儿子,把渡边修哉赶到祖母在河边的平房里去了,然后继续不管不问他。
渡边修哉的母亲,是个纠结的女人,一方面想着自己未完成的学业,一方面放不下孩子,心理发生阴暗的变化,她瞒着丈夫写论文寄给美国的学会,瞒着丈夫打孩子,好像做什么事都不需要家里人商量同意了解。
渡边修哉最后炸死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母亲。当然不是他去放的炸弹,是为爱女报仇的森口悠子老师转移了他本来要制造大规模犯罪的炸弹。
第二,直树家就有一个管教很严的妈妈,和一个连在家里蹲了两个月不上学儿子都不知道的父亲。
从直树一懂事起就在妈妈的称赞中长大,因此他一直认为自己头脑聪明,体育也比别人强,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他渐渐发现那些只是妈妈的期望而已,真实的他无论多努力,最多是中上的程度。
上了中学之后,妈妈倒是不这样夸耀了,却动不动就说善良善良的,每当妈妈夸他怎么怎么善良,就觉得自己好悲惨,悲惨,悲惨,悲惨。
直树被渡边修哉利用来一起杀老师家的孩子,渡边修哉希望他证实自己杀人,然后自己的母亲会来看他。直树抱起被电晕的小女孩时,她慢慢睁开了眼睛,可是直树心里希望破坏渡边修哉成为杀人犯的计划,让渡边修哉被他打败,他把小女孩扔进游泳池淹死了。
他很怕死,听见自己喝光了加了艾滋血的牛奶,他想到了40个死字。开始不安全感,怕传染给爸爸妈妈姐姐,怕怕他们知道了真相不要他,他怕一个人没地方吃饭没地方睡觉,绝对活不下去。
他开始留长头发,长指甲皮肤堆着一层厚垢,这些用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终于在各种心里慌张失策的境况下直树告诉妈妈真实的情况,是小孩醒了还把她抛进游泳池,不是已经死的时候。而且他还有句没敢说出的话“最接近妈妈教育理想的那个家伙没有完成的事,我完成了”。
又因为新来的班主任的不当处理,直树情绪失控中,和拎着菜刀想要结束这个失败品的妈妈起了冲突,然后他失手杀了妈妈。
两个人都有透明的父亲,不管是重新组织了家庭还是一直住在同一屋檐下,一点也没参与孩子的教育,心理,成长,完全不作为。一位母亲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再也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哪怕写封信都没有,及其冷漠。另一位母亲,对孩子的要求甚高,让他压力大到极点,不管做什么都怕让母亲失望。这样的家庭,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没有疏散的渠道,就很容易走上歧途。
现实里或多或少的也有小说的影子,做到自己能做的,做不到的呢?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