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冬至佳节。
冬至又名“一阳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过冬至的习俗因地理差异存在不同。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有“吃饺子不掉耳朵”的说法。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具体习俗,各地又有差异。下面我们来看看全国各地都有哪些过冬至的习俗。
北方人冬至吃馄饨和饺子
冬至吃饺子,据传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至今南阳民间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潮汕人冬至吃冬节丸(汤圆)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四川人冬至吃羊肉汤
在四川冬至吃羊肉汤,羊肉可谓冬日滋补之首,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湖南人冬至吃赤豆糯米饭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每逢冬至三餐做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宁波人冬至吃汤果
宁波有“拜冬至”,按照老宁波的习俗,要做冬至羹饭。冬至日早上还要吃一碗甜甜的番薯汤果,寓意把之前的霉运全部“翻”过去。酒酿圆子、汤团这天吃上几个,寓意团圆、圆满 。老宁波人还要做一道烤菜年糕,寄托“年年高”的美好心愿。
上海人冬至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 “冬至团”。
银川人冬至吃“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 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 炒,水汽炒干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 (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将清好的蘑菇 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 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 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节,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 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 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在外地很少见这样香辣可口的饺子,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
台湾冬至九层糕祭祖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在冬至这天,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猪、牛、 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本。
以上有没有你的家乡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家乡过冬至的习俗。其实不管怎样过冬至,重点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过节日。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