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一部非常热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很多的思考与讨论。电影中的药贩子张长林说了很发人深省的一句话“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无药可医——穷病”。
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内心确是十分震撼。因为贫穷,买不起药,所以无药可医。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吗?
最近在访谈上看到一些非常“趣味”的问答。“减肥到底难在哪?”主持人问。“因为你穷啊,因为你穷,所以没钱去健身房,吃不起减肥餐。企图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减肥,这又怎么可能呢?最后你只会在一次次吃与不吃中挣扎,越来越胖。因为越来越胖,你升职加薪的机会愈加渺茫,变得更加贫穷。”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贫穷是一切反应的诱变剂。
Johns Hopkins大学有一项调查,研究了790个孩子的家庭出身对他们的影响。这项调查进行了25年。研究者发现50%的孩子,依旧与他们的父母的处于同一社会阶层。即没有实现阶层的超越或下滑。
只有33位出身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现了底层逆袭,在二十多岁时步入了高收入群体。而那些家庭本来就比较富裕的孩子,只有19位在成年后掉入了贫困阶层。
也就是说:穷者的后代依然贫穷,富者的子女仍旧富足。贫穷仿佛成了一种基因病,扎根在血脉深处,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
两个事例都在诉说着“贫穷是一种原罪”。你贫穷,你就有罪。真的是这样吗?恕我不敢苟同。
诚然,贫穷影响我们的眼界,教育与格局。生活让我们的心中只有眼前的苟且,无法想象诗和远方。但贫穷从来不是一个人放弃自己,扭曲人生的借口。
我的一个学姐来自农村,家里很穷,她上大学的学费是靠国家助学贷款,生活费只能自己每天各种兼职。她从来不向大家掩饰她的贫穷,衣服是永远不变的几套,起了球,脱了丝。鞋面掉了色,鞋底也脱了胶。她好像从未感到自卑,那副坦然的态势好像在说“没错,我家就是穷,我就是没钱。”
这个学姐很了不起,她几乎用了一切的课外时间去兼职,却并未因此而耽误学业 ,还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奖。毕业后,自己创立了一家辅导机构,每年都会资助家乡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我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毅力与坚持。正如她在一次回校宣传中所讲述的,“我从不掩饰自己的穷,因为我的精神很富足。我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并有着拼尽一切的决绝。”
很遗憾我从不曾见过这个学姐,但在其他老师与前辈们的描述中,勾勒出一个风流恣睢,笑容明朗的“高人”形象。
贫穷从来就不是原罪,内心的卑怯才是最大的恶魔。
愿所有内心住着一个恶魔的孩子可以拥有一柄利剑,斩破荆棘,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