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这是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腊月腊八时,所写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那时作者刚被免官,闲赋在西村,有感而发。
今天就是农历的腊月腊八节,旧历习俗是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锦衣素食。
腊八节,在城里人没多大感觉,但对于劳作一年的农村人来说,是最快乐的农闲开始了,也是在这一天,意味着要拉开春节的序幕了。
腊八节,传说是佛祖释迦摩尼成佛升天的日子,佛经里说每年的这一天,所有的行僧和云游四方的出家人,都要回到寺庙,把化缘来的大米小米麦子豆子等等五谷杂粮,放在寺庙的大锅灶上,熬成稀粥,一盂一钵地众僧一起受用,一是纪念佛祖成佛升天,二也是一种夙愿,希望佛祖保佑自己入得佛门终能成佛。
后来再流传着,形成的习俗则是把没有分完的粥,放在山门外分与避荒难逃的饥民们食用。到后来,只要是灾民或者百姓在这一天都可以去寺院讨得一口施舍,能填饱肚子,还能祈祷佛祖的庇佑。小时候,我奶奶也给我讲过,村东叫庙大地的那片地,过去就是大寺庙,每年腊八大家都去吃粥,可惜后来文革破四旧那场运动,飞灰湮灭。
再到后来人们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习俗就是这天,百姓们在自己家里熬五谷杂粮,希望佛祖保佑全家平安无事,来年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年这天,老人们早早起来,都会把一年来积累的五谷杂粮,每个品种取一点放在一起熬粥,或稀或碉,配点咸菜,正式过腊八节了。在那农村里,庄稼人,只要这一年有收成的粮食,都会留下些做为腊八节这天来熬粥,哪怕只收到一颗粒,也会说这留着腊八吃,因为它是对来年丰收的希望与寄托。即使不是好年头里,吃什么也总要留下一点的,因而我们很小的时候总常听老人们说,这留腊八吃那留腊八吃的。久而久之,我们总认为腊八就是过年,什么都有的吃了,对于喝粥却记忆不深了,只听老人说“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就有鱼有肉吃了。真是那句俗语:老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
今天,人们生活好了,讨吉利的也可以去寺庙抢粥喝,微信、QQ也都能发祝福了。不像饥荒年代里,左邻右舍送一碗腊八粥就是很好的祝愿与分享,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还有请吃腊八粥这种祝福方式,因为她承载的深厚与付出是来自行动,储蓄很久的祝福积累,等在那一天表达出来,让你可以在做与食的过程中去品味人生,品味世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