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图片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开始,到今年已经118年,因为1914、1918、1935、1940到1943、2018,这几年由于特殊原因没有颁发,1904、1917、1966、1974都是二人获得,所以共产生了114位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奖是一项世界性的大奖,它带来的不但是崇高的荣誉,也有丰厚的奖金,那么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到底会有多少呢?
它起初基本为3万多美金,60年代后为7.5万,80年代为22万,如今则超过百万。像莫言2012得到的是800万瑞士法郎,这折合成人民币,大约为750万。
800万瑞士法郎的奖金额,恰恰是诺贝尔奖基金会为“避免基金资本受破坏”,在2012年6月才改的,不然莫言就能跟前面11年一样,拿到1000万,也就是900多万人民币了。
但是这些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全额,因为各国的税制不一样。比如中国,对此类奖项是全额免税,而以色列则是优惠制,你要交出25%,而美国,则从86年之后就干脆一刀切了,国税、州税转一圈,你就被切掉了一半。
不过这未必就预示着得主们的收益就一定大大减少,尤其在美国。
因为大师们一旦获得诺奖,就会带来包括作品销量剧增在内的其他相关高额收入,而美国那些国家的版税显然要比中国高得多。
像莫言的获奖小说《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2009年出版,在获奖前,共印刷了20万册,莫言获奖的消息刚一传出,其库存5000册就立刻销售一空。
至于他随之出版的各种单行本、合集的销量,那就更会是一个惊人数字。
你若再看看这个,应该就能想到更多。
老莫获奖之后,他那高密大栏乡平安庄的旧居,随之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有人甚至还会把墙土抠走,拿回去撒家里以求沾点文气。
他那坐落在高密市第一中学的莫言文学馆本来像座废屋,也随之就成了一座香火不绝的圣庙,他那老家还紧接着就要投资数亿,打造一个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以弘扬所谓的“红高粱文化”……
我们在类似情况下,却不只对本国作家如此买账,对国外作家更是买账。
亚马逊中国曾经公布过一个数据:
2013年,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在获奖一个月后,销量比上个月增长1500倍。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则是一个月增长240倍。
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则是74倍,再到2016年,她的作品就连续八个月,位居诺奖得主作品排行榜第一了。
阿列克谢耶维奇之前本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早先买到她作品版权的磨铁公司那些日子算是狠狠赚了一笔。获奖消息传来,好几本书还未上市,他们就已经在准备加印了。
当然,这种情形在所有国家都会有不同程度地体现,国内外的版税收入还只是其中之一,电影、电视剧、游戏改编等,也会给获奖作家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莫言正是从2012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的,当年排名第二,版税2150万,2013年也是第二,版税2400万,料想他获得诺奖时所说的奖金使用方式,在北京买套房子,早已不是问题。
老莫在北京居然没有套像样的房子?要真是这样,那这就太不公平了,怪不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获奖之后,会说她打算拿800万瑞士法郎只做这样一件事了:
我每一本书都要花5到10年时间,我要给我自己买个自由。
纯文学作家的确活得不易,付出与收益往往不成正比,幸运儿只是少数,因此盘点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史上,那些奖金使用、处理方式,就显得尤其有意思。
这其中很出过几个另类。
请输入图片描述
1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得主,第一个桂冠诗人,是法国的苏利·普吕多姆。他的代表作是《孤独与深思》,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普吕多姆当时因为健康问题,并没有去参加授奖仪式,替他领奖的是法国驻瑞典公使。第一场世界文学盛典,第一个获奖人,斯德哥尔摩的场面会如何盛大、隆重可想而知,但这些对普吕多姆来说,却未必是他所重视的。
他获奖之后,立刻把奖金全部捐出来,设立了一个诗歌奖基金。他显然跟老诺贝尔是一个路子。
请输入图片描述
2
1909年的得主,瑞典的西尔玛·拉格洛夫,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她是瑞典第一位得主,也是世界第一位女性得主,获奖理由: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理想主义,这是诺贝尔设置文学奖的一个条件,托尔斯泰就是因此不能获奖的,但是它在后面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变味了。
此书为拉格洛夫赢得巨大声誉和收益,使她能够买回童年住过的莫尔巴卡庄园,一面成为一个辛勤的庄园主,一面继续进行她的文学创作。
拉格洛夫有正义感,反战,二战爆发后,她曾把价值不菲,且代表了她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章赠送给芬兰政府,希望能帮助到芬兰筹钱,进行苏芬战争,但是芬兰政府却没好意思要,退还了。
拉格洛夫之所以会说,获奖对她是一件难以应付的事情,这是因为她是一位隐居者,害怕交际。
能够躲在庄园里隔绝喧闹,写作和干些农活,就是她最愉快的事,所以诺贝尔奖算是帮了她一个大忙。
请输入图片描述
3
1915年的得主,法国的罗曼·罗兰,是一位在全世界都不陌生的大师,无数人读过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并为之感动,他不用多说。
罗兰1915年获奖,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到1916年才得到瑞典文学院正式通知,他最终把奖金全部捐赠给了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这之后,1917年的国际红十字会奖,及其他文学奖金,他都没有去领。
他是一个在文学和个人行为上都保持一致,达到高峰级别的人物。
请输入图片描述
4
1931年获奖的埃里克·阿克塞克·卡尔费尔德,是瑞典诗人,代表作《荒原与爱情》。
卡尔费尔德在这之前就已获得多次提名,但因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和终身秘书,所以都被他自己推掉了。
本来,诺贝尔文学奖是不可以颁给死去的作家的,卡尔费尔德是一个例外。
他去世了,就不用避嫌了,大家都想给他一个公平。
卡尔费尔德由此便成了一个自己无法对奖金做主的人,这是最另类的一个。
请输入图片描述
5
1933年的伊凡·亚历克塞维奇·普宁,俄国人,代表作《夜里个的玫瑰》、《米佳的爱》,第一位俄罗斯诺奖得主。
获奖理由:真诚而精湛的天赋在其散文中再现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
普宁获奖时在巴黎,他不喜欢苏联,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亲自发信邀请他回去,他都没理。
1933年11月,普宁获奖的消息传来,巴黎的俄罗斯侨民开始了大联欢,就连从没读过他的书的搬运工也跑来祝贺,这是属于一个民族的荣耀。
普宁领回奖金后,挥金如土,曾连续几天几夜大摆流水宴席,招待各方宾客。
狂欢过去,他随之把大部分钱都救济、资助了俄国难民和各种社会团体。
这笔奖金本来可以够他活一辈子,但他连套房子都没买。普宁的好友,俄罗斯女诗人沙霍夫斯卡娅后来如此回忆道。
请输入图片描述
6
1949年的威廉·福克纳,美国最伟大的文学大师之一,代表作《八月之光》、《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和夫人都是挺能花钱的主,常常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他为此常常需要到好莱坞混生活费,攒钱还债,他当然并非不知道钱好使。
但是他获奖后,把奖金也做了类似于诺贝尔和普吕多姆的用途。
一部分设立了“福克纳小说奖”,一部分捐献给密西西比银行,为帮助当地的非洲裔美国老师,设立了一个奖学金。
好莱坞对于福克纳仿佛是一个噩梦,他尤其令人赞叹的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他的文学雄心与原则。
请输入图片描述
7
1958年获奖的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人,代表作《日瓦戈医生》,获奖理由: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述文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帕斯捷克纳克对获得诺奖一直怀有期待,获奖后非常高兴、自豪,但是苏联政府不高兴,不自豪,说他的作品是“毒草”。
他多次受到批判,并被作家协会开除,甚至要被取消国籍,驱逐出境,就连他的情人都被解除公职,没办法,帕斯捷克纳克最终只好宣布拒绝领奖。
他给赫鲁晓夫写信,我拒绝了,请不要开除我的国籍,并哀求,请把工作还给伊文斯卡娅吧,我都已经拒绝了。
1958年以后,帕斯捷克纳克只能靠领取养老金度日,他是纯粹的被动式。他的奖金最终由他儿子在1989年领取,此时他已经去世将近30年。
请输入图片描述
8
1964年的让·保罗·萨特,法国哲学家,代表作自传体小说《词语》。
这位大师一生拒绝任何奖项,瑞典文学院似乎非要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或者非考验他一下,所以就被他毫不客气地怼了一通。
萨特的获奖理由是: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深远影响。瑞典文学院那次算真正领教到了他的自由气息。
萨特在声明中说:
我之前不知道诺奖是不征求受奖者意见的,所以曾提前写了一封信拒绝。
我此举不针对瑞典文学院和诺奖,我的拒绝理由有二。
一,“我的拒绝并非是一个仓促的行动,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
“这种态度来自我对作家的工作所持的看法。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
我是署名‘让·保罗·萨特’还是‘让·保罗·萨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决不是一回事。
接受这类荣誉的作家,他会把授予他荣誉称号的团体或机构也牵涉进去……所以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哪怕是以接受诺贝尔奖这样令人尊敬的荣誉为其形式。”
二,“当前文化战线上唯一可能的斗争是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共存而进行的斗争。
我并不是说,双方应该相互拥抱,我清楚地知道,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抗必然以冲突的形式存在,但这种冲突应该在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进行,而无须机构的参与。”
“我很清楚,诺贝尔奖本身并不是西方集团的一项文学奖,但它事实上却成了这样的文学奖。
有些事情恐怕并不是瑞典文学院的成员能决定的……所以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诺贝尔奖在客观上表现为给予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一种荣誉。”
萨特也谈到了钱的问题。
萨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用明确理由拒绝诺贝尔奖的人,他当然也知道那25万他可以用来做很多有益的事,但是他说:“我拒绝这笔二十五万克郎的奖金只是因为我不愿被机构化,无论东方或是西方”。
萨特真正是一个坚决维护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人,真正使他为难的,永远不会是金钱和荣誉。
请输入图片描述
9
奇怪的是,1965年获奖的苏联作家,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据说其幕后推手却是萨特。
是他向瑞典文学院推荐了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这本书当初也颇有政治争议,若非高尔基保护,肖洛霍夫的获罪一般不可避免,它据说还有剽窃之嫌。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部小说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绝对当得起“俄罗斯转折时期哥萨克史诗艺术力量和价值”的评价。肖洛霍夫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带着孩子们周游世界,诺贝尔奖奖金,让他做到了。
领奖之后,他带着全家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算是欧洲、亚洲都转了一下,他还曾在英国,给朋友们花了3000美元,买了20件毛衣。
然后他就捐出62000美元,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图书馆和一个文学俱乐部。
68年第一个获得诺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也是领奖后从欧洲一路旅行回国的。
请输入图片描述
10
1970年获奖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苏联人,代表作《癌病房》、《古拉格群岛》,获奖理由: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
他曾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也被认为获奖有意识形态斗争的原因。
1945年,索尔仁尼琴曾因为在朋友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而入狱,1953年才被释放。他在与赫鲁晓夫度过一段蜜月期后,再遭批判,并于1969年被开除出作协。
索尔仁尼琴前脚被开除,后脚就获得诺奖,这当然是“敌对势力的行为”,因此他这个奖跟帕斯捷尔纳克一样,就都得拒绝。
他1974年曾解释说,难道我能为领这么个奖而离开俄罗斯,最终失去祖国,无家可归吗?
然而他74年被以叛国罪驱逐出境后,却并没有无家可归。他领了奖金,带着妻子在美国佛蒙特州买了一处庄园。
索尔仁尼琴的文学成就,据说可与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契科夫、高尔基媲美,1994年,他在叶利钦的邀请下终于回国,后于2008年病逝于莫斯科。
帕斯捷尔纳克死于诺奖,索尔仁尼琴幸亏有诺奖。
请输入图片描述
11
1987年获奖的约瑟夫·布罗茨基,代表作《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奖理由: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
布罗茨基名义是美国人,实际上是俄裔,他是1972年因为政治原因移民美国的。
他获奖之后,用奖金在纽约开了一家俄罗斯餐厅,据说红火异常,他是一个经商的另类。
这位流浪的灵魂诗人,大概是想用此寄托乡愁吧,但他死后却按照遗嘱,葬到了水城威尼斯。
或许,那里是诗人心灵的家。
请输入图片描述
12
2004年获奖的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奥地利,代表作《利莎的影子》、《钢琴教师》,她是第二位拒绝领奖的作家。
但是她跟萨特不同,她在2004年的维也纳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理由是:
一,身体健康原因。
二,获得这个奖项,我不是高兴,而是绝望,因为我没有这个资格。
“我从来没有想过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
她的第一个理由显然只是一种说辞,因为去不了也完全不必拒绝。
这个先前的音乐神童,后来的文学大师,在之前就曾获得过多项大奖,比如德语文学最高奖——比纳文学奖,以及海涅奖、柏林戏剧奖、电影奖等等,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并不一定这么简单。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能够拒绝这项荣耀和奖金的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这种大师做事,只会遵从自己的内心。
诺奖史上还曾有位最年长的女性得主,2007年获奖,时年88岁的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获奖后,对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授奖词很不领情。
她说:“您瞧,我真不明白当他们写评语时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的意思是说,他们面对着令人吃惊的一大堆五花八门作品,要确切地加以概括,是相当困难的。您想是吗?”
人家可一点没说她坏话。
…… ……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一部诺奖史,就是一部文学史、世界史、人性史,仔细研究一下,里面会有形形色色的事件,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现象,而一个人挣钱、用钱的方式,对钱的态度,无疑是很好的考察方式之一。
大多数作家一生所得有限,想必用这笔奖金争取自由一定会是主流倾向,对于其中的某些异类,我们惟有敬仰而已。
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只希望诺奖不再违背初衷,不再出现丑闻,能真正成为一处圣地。
最后,最想问的是,我们最喜爱的大师之一,村上春树,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他的陪跑?
最近有消息说,瑞典发起了一项针对今年丑闻的文学奖,村上春树是呼声最高的男性入选者之一,相信村上春树的读者们看到后,心理一定非常矛盾。
他能够得到这个,当然聊可安慰,但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够真正登上诺奖奖台。
END
文 | 九鸦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