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封面的文字就很吸引人,“将就的是日子,讲究的才是生活,仪式感,让平淡日子遇见格调生活”。仪式感不流于表面,不拘泥于形式,不要非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让我们的心能够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情地面对生活。全书分为5个章节详述仪式感及其重要性,还有别人的案例参考,倡导我们用心生活,而不是拼命生存。平淡的日子里,当你懂得了给自己制造惊喜,生活就充满了仪式感,而那些所谓的无趣,正是因为缺少了仪式感。
第一章,我们用尽了全力,只为过好这平凡的一生。你也许会抱怨命运,可是命运其实对你很好,它没有给你特别的惊喜,也没有给你足够惨烈的打击,它给了你永恒的平淡,给所有人都一样。幸福原来非常简单,很多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瞬间,就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的人生终究还是因为那些生活中的小事而有所不同。它们没有实体,不能触摸,无法量化,但它们是比“第一次”和“一辈子”更加值得纪念的东西。平凡是我们生活的本来面貌。我们要有把生活给的一地鸡毛,扎成最漂亮的鸡毛掸子的勇气和智慧。就算再平常的小事,只要带着仪式感去做,就能从心理上重新定义。每天出门前将自己打扮得美美的,不仅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会萌生对生活的敬意,心理也良好暗示,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生活从来都不是用来对付的,而是要用心过好的。我们的生活如此美丽,值得我们庄重地去对待。我们在日夜劳作里忘记了抬头看星星,却依然不能怠慢那些特殊的时刻,那些值得纪念的人日子和值得陪伴的人。仪式,是让平凡的日子发光的魔法,它提醒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和时刻,并从中感受到爱、希望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第二章,把时光的美好收集在身边,用朝圣般的仪式开启生活的每一天。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趣,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能让我们从平时细微的小事中抽取出有趣的点,建立一个有趣的仪式。解读发现生活的真味,有趣,能让我们始终对世间万物保持一种包容的态度,让我们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能够过得有滋有味。一个有趣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的人,总是报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即使生活再怎么疲惫,他们也总能从中发现快乐和温暖。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自己的文章写过,安身之本,必资饮食,凡事不宜苟且,而饮食尤甚。
第三章,仪式感是给我们一个契机去找到真实的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要求,生活回报给你的只有荒芜。努力的人们,经常把本该简单快乐的生活,硬生生过成了“生”和“活”。不要活的太潦草,精致早餐,是给一天好心情写的序言。时间的珍贵,是最不可抵抗的一个花费。一个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缺失,才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烦琐的日常生活把一些人压榨得没有一丝灵气和活力。每条星光璀璨之路都必定布满荆棘,但那却是我们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把节奏融入生活里就是一种仪式,而仪式感往往就是让我们生活得更有节奏。不同节奏,合奏出精彩的人生。忙碌的生活里,紧张拼搏与放松休憩同等重要,每一个环节都要全心全意投入其中。仪式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心理锚定,给人以确定感和秩序感。
遇到的人,有些是恒星,有些注定是流星,我们不可能去一一把握。你拥有怎么样的内心,便拥有怎样的人生。仪式感里也囊括了礼仪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经表示过,政治家要重复,一直重复到大家都明白为止,重复到大家认可为止。
第四章,仪式感是一种人生的修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追逐,习惯性地索取,习惯性地奔走,朝着那些所谓的梦想和未来。快是一种速度,慢是一种哲学深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很多人毕生都在奋斗,努力证明自己生命的不凡。有的人选择用事业成功来证实,有的人用权势来证实,有的人凭借巨额财产证实,有的人用满腹才华来证实。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人生是一个奇怪的过程,有时往往追求得越凶猛,失去得就越多。如果你在错过太阳时哭泣,请擦干眼泪等星空。我们总习惯在别人风生水起的光鲜亮丽里,去发现自己生活的不如意,然后自怨自艾。其实大多给别人看的生活,都经过包装和美化。如果你以美好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淡定从容地享受生活,你就永远能看见天使的面容。星星在哪里都闪亮,只看你有没有抬头去仰望,生活在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选择怎样去生活。生活是一杯白开水,之所以味道不同,是因为我们给它添加了不同的调味料。悦人者众,悦己者王。所以,我们要在不自私的同时,学会爱自己,把更多的沉淀留给自己。有时粗茶淡饭未必输给山珍海味,简单未必逊色于繁华。仪式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而仪式感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且尊重的心理。仪式感能够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尊重和向往。
第五章,你用心的套路,会成为漫长人生里我微笑想起的甜蜜。重点阐述家庭中,父母给孩子的仪式感,比如生日,开学等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时刻的重视。美国家庭中有一些常见的仪式,像生日帽,开心罐,在固定时间吃饭,秘密的拉手方式,家庭时间胶囊,固定的家庭活动,开学第一天的合影,特别节日的全家福等等,都会为我们带来启示。还有爱情中对爱人做的特别化的,有些甚至属于微不足道的事,目的都是让家庭幸福,使日子别致,让生活惊喜,使生命充实。
不是这世界变化迅速,也不是生活节奏太快,只是我们常常忘记慢下来。哪怕只是把东西布置整齐,也是一种仪式。所有美好的记忆都跟仪式有关,从我们每天起床开始,到一天结束;从年初开始,到岁末结束;从出生开始,到终点结束。日子常常快得来不及细数,如果每一天都只是急着向前奔跑,到最后才恍然发现我们能握住的少之又少。相反,慎重地对待每一天,每一刻,用仪式感丰盈生命,丰盈爱的表达,我们才会被满满的幸福包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发生时毫无征兆,结束的时候也无迹可寻。那些平凡的日子总是很容易被遗忘,我们需要做一些特别的事情,留在记忆里,成为一种纪念。很多时候,我们总想为自己的今后做些准备,但唯独忘了当下,苛待自己,疏忽自己,是一种对生活的缺失。省略了前半生的美好仪式,最后换来的只是一场豪华的葬礼。能决定你走多远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你到底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情感是最不受控制的,就像喝一杯冰凉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化成一滴一滴的热泪。如果你这辈子注定要打很多场硬仗,那么你最应该打赢的人是你自己。
37.《禅心欢喜心》,日本作者所著,他1932年出生,后来成为寺院主持。翻开书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也许作者的法只是表浅浮层论说。当初佛法传至日本,融合本土文化,禅味渐生,而且影响了其它行业的主旨文化,比如茶道,插花。日常我们都用有用、无用的价值判断体系思考,会问参禅有什么价值?他自己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即使说出来,听者未必理解。像对一个不懂棒球的人说棒球的好,完全属于对牛弹琴。真正体会过了,才会明白其中的真意。现实里本末倒置的事,成了道理,我们在漩涡中挣扎,自认为了不起,自觉得光芒万丈,风生水起,呼风唤雨,却始终参不透生命的意义价值。坐禅为了探寻本性,在自由的天地任我独步。坐下即佛,能明澈另一番天地。书中作者介绍了坐禅的基本方法,挺直脊柱,放慢呼吸,四到五次每分钟,通过数息平心静气。寺庙的修行中每年定时在禅堂固定打坐一周,甚至连休息都不允许,只坐在固定的地方打坐参悟。另外也有椅子禅、行禅、卧禅,处处皆禅。禅门公案是修行者研究的内容,每个人的理解,反馈,所悟都不同,在作者的观点里,你自己就是你独有的公案。打坐时多想也不行,想忘却做不到,该怎么办?那就转移视线,对空墙或其它能专注的东西。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属于人的本能,善慈大悲属于本性,擦掉蒙上的灰尘,人人得解脱,迈进不同凡响的心境,会发现日日是好日,岁岁皆好时。
38.高校的教材《人像摄影》,书较薄,内容纯属入门基本,一章用来讲器材,一章说曝光,一章写构图,最后一部分讲人像姿势。光圈控制景深大小,拍摄时相机与被拍摄者距离也会影响景深。距离与被拍者越近,景深越小,反之越大。书中的光绘作品比较有创意,难度系数其实不高。影棚内自控快门条件下助手穿黑色衣服给裸体模特绘出衣服,最后打闪光灯照亮模特,完成拍摄。摄影和学象棋类似,基本步法非常简单,每个棋子如何走,如何吃,如何守,但高手的招式和心中预判高出一筹。相机参数设定不难,准确曝光也简单,可是如何拍摄出拍案叫绝的作品,得摄影师勤修苦练。
39.《人像摄影摆姿技法》采用多图展示案例,较系统地归纳了人像拍摄类别。前期应该充分准备,计划周详,了解现场。服装、道具、妆容、发型都在考虑之列。服装主题主要有时尚服装、民族、性感、职业、休闲、运动服装等。外景包括草地、沙滩、工厂、公园等,室内的家居环境、咖啡馆、酒吧、书店等都可作为场景。摆姿以协调优雅自然为美。创意部分只提及错位摄影。针对人像拍摄还给出了一些小技巧。控制大小眼的方法,改变拍摄角度,让小的眼睛靠近镜头,大的远离镜头。避免脸过长的反复,可以用刘海、帽子、发带等遮挡。避免脸过短的方法,露出额头,笑的时候露出牙齿拍摄。提高拍摄角度,用衣领、围巾等掩盖,可以避免脖子过长。为避免腿部短,可以用仰视拍摄,穿高跟鞋。避免手臂过粗,则应选带袖子的衣服,尽量避免张开双臂。如果拍摄向前跑动的人像,至少选择1/500以上的快门速度。
40.《职业培训师的8堂私房课》,一本没读几页就很失望,读完更失望的书。为了学习各种场合的主持和讲课思路而购买,读完后发现,写的只在皮毛,也能理解,如果作者都把精髓公之于众,他的饭碗则不好端。八堂课分别是认清职业角色,操练基本技能,高手胜在课程设计,自助者天助,妙用四大元素,活用四大教法,善用教学工具,培训师的成长规划。第一章中,“三一律”是第一次见到,就是培训如果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实现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员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员内在的素质和能力,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形成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而培训师的职业使命是传导——把知识传授给他人,放大——扩增自己的能量,延伸——延续自己的职业生命,回馈——把得到的进行升华。既然讲培训,肯定会说到紧张的处理方法。作者给出五种技巧,缓解紧张。第一,生理舒缓法,大脑空白是肾上腺素增加,加大了耗氧量,深呼吸可以增加供氧量,使大脑正常工作。第二,心理诱导法,回想喜悦,预演成功,心理默默给自己打气。第三,自我解脱法,外重者内浊。把对自己的预期放下,先不管结果好与坏,没有压力自然就没有紧张。当自尊心是零的时候,自信心无限。第四,压力转换法,把压力的还给学员,负向消弭。第五,超量准备法。准备充分,大量演练,这是最有效的消除紧张的策略。
另外,课程导入有五种方法,第一,设疑导入;第二,引言导入;第三,事例导入;第四,数据导入;第五,演示导入。开场最禁忌自杀式的导入,说不太会讲话,说非常紧张。自夸式当然也不妥,大家都喜欢谦逊的人。结尾五种手法则是,一,综述结尾,二,提炼结尾,三,呼应结尾,四,激励结尾,五,悬念结尾。作为讲台上的主导者,有必修的四项风范,服饰,表情,身姿,语言。除了对自身的准备和课程打造,培训师对学员也要有所了解。学员基本分为反思型、推理型、践行型、感受型四种。针对不同思维模式的学员,培训师语言模式以及培训方式应该灵活多样。讲课现场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状况,内容出现错漏、气氛沉闷、遇到挑衅找茬者、课堂秩序混乱、学员总有质疑等情况,完全考验培训师临场发挥能力。不过经历的多了,准备充足,都能轻松化解应对,因为天助自助者。为了让课堂精彩纷呈,可以运用四大元素,第一种,新知元素,包括新事例,新数据,新理论和新技能。第二种,哲理元素,比如企业家总结什么叫幸福,第一叫做生得好,第二叫做活得长,第三叫做病得晚,第四叫做死得快。第三种,情感元素。第四种,综合案例,达到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好我变。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故事最为有用。比如,一位牧师在布道的时候,告诫信徒不能喝酒,喝酒有害健康。为了证实这一点,牧师准备了两只杯子,一只杯子里面装满水,一只杯子里面装满酒。然后,牧师抓来一只虫子,先把虫子放在装水的杯子里面,虫子爬了出来。接着牧师又把虫子放在装酒的杯子里面,马上,可怜的小虫子在酒精里挣扎了几下就死去了。于是,牧师问信徒,大家都明白了吧?“明白了”“明白什么了?” 一位信徒回答说,喝酒,肚子里就不会长虫子。
培训中常用到教学工具,以PPT居多,也有写字板,可能会配合背景音乐。书的最后还附带了几个培训游戏,不过都是网上能搜到的。总的来说,把六个方面(一个定位,一个目标,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起点,一个资源)做好了,成为优秀的职业培训师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先当专家,后做教练,再成为导师。
41.《冥想》
书的排版做了基本设计,至少行间距宽松,阅读起来不会觉得压抑,乏累。书中给出了概念,冥想是觉知而非思考。让你的自我来到意识的中心,你就是和平、幸福和快乐。这样的理念和“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基本相同的意思。自由是你的本性,要反反复复地体验它,直到它与你同化。有的人把内在本性称作“三摩地”,而也可以称为“涅槃”,“圆满”或“开悟”,标签都不重要,只要我们能修炼到那样的层级和境界。冥想有很多好处,比如对健康状况和人际交往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在初始阶段,冥想具有理疗作用,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与自主神经系统,缓解精神压力。
冥想是一个过程,让意念放下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判断、回忆,以及对过去的执着、对未来的期待。它是一种非常简单、安静、不费力气的专注与清明。在冥想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胡思乱想,浮想联翩。我们的大脑总是有一个倾向,就是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去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有几个概念,”曼陀罗“是用来集中意念的声音,可以是一个词、一句短语、一段唱诵,或仅仅是一个音节。OM是目前瑜伽练习中,老师经常开始和结束时用到的。对冥想不能误解,它不是沉思或思考,也不是睡眠,更不是自我暗示,也不是宗教。
基础指导,地点可以是相对安静、整洁、祥和、舒服、安全的任何地方。最佳的时间段是清晨和晚上,可以避免别人的打扰。刚开始练习的时间段可以控制在5-15分钟。每天在固定时间冥想会取得最快的进步。冥想整个过程有五个步骤,第一,清理,各方面做好准备;第二,伸展,拉伸活动避免身体僵硬,有一些体式可以用来热身;第三,放松,以摊尸式安静躺下放松是不错的选择。第四,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放松,通过呼吸练习来达到效果;第五,冥想坐姿,做好后让心念关注你使用的曼陀罗。用拇指和食指相碰形成小圆圈的”手印“。冥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全竖直脊柱。无论是高位坐、简易坐,还是吉祥坐、雷电坐、至善坐、莲花坐,都要确保脊柱的竖直。总之,冥想的实际操作很简单:静坐,讲呼吸调整均匀,让意念平息下来;关注身体内部默念的曼陀罗,当意识游离的时候将它带回。虽然听起来简单,却非常有挑战,因为意念很灵活,像一条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小鱼,不容易抓住。练习冥想后会发现我们的精神世界有多么混乱嘈杂。冥想的目标就是让这些噪音自己安静下来。
意念有四种功能,心,是较低级的意念,我们通过它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接受各种感觉与信息,同事也倾向于怀疑与质疑。智,是较高水平的意念,是通往内在智慧的通道,它能够提供决定与判断的能力。自我是指“我执”,小我的意识。意识是记忆的仓库,储存我们的印象和经验。“唤醒中脉”的方法能使意念保持平静与愉悦。我们要将意念集中在呼吸的流动上,即嘴唇上方、两个鼻孔之间的连接处,称作结合,也就是太阳与月亮的结合,左脉与右脉的结合。这时心情会非常愉悦,既没有担忧,恐惧,也没有其他能够转移意识的负面思想。不过没有经验难以保持太久。当有规律地在早晨和晚上将意念集中在两个鼻孔的中央位置时,会发现大脑很容易恢复到愉悦轻松的状态。书本的问答部分,明确指出不提倡冥想音乐,因为会分神,而不会引向内在专注;香薰也会造成干扰。闹钟计时也不可取,应该在时间不紧张的时候进行冥想。饥饿,饭后都不要进行习练冥想。冥想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坚持练习后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和好处。呼吸练习方法为一比二的练习,呼气时长是吸气的两倍。
42.《与心对话》,开一剂良药,解五毒之苦恼。生命说来也简单,生和死而已,但是整个过程中,有亿数级个故事,存在不同的生命痕迹。人像蜜蜂一样飞进轮回的玻璃瓶子,盲目地飞,却不容易找到出口,认为生活也就是那么一点天地,在其中拼命振翅。如果有一天飞出进来的瓶口,那就是涅槃顿悟的时候。
善良,先从不做坏事,不起恶念开始。为别人付出,在这当中自己受益。佛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的内心原本都是良善的,却被贪、嗔、痴、慢、疑、嫉妒等烦恼如灰尘般地障蔽着。佛陀曾说过,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苦难的世界,让每个人痛苦不堪的根源在于我们放不下心中的贪、嗔、痴、慢、疑。每个人都渴望在这个繁杂的红尘中让这颗狂奔的心能停歇一下,因为它备受折磨而疲惫不堪,心里那种始终感到迷惑和不安的觉受希求能找到依靠。如此,我们就要学会从认识这颗心,改变这颗心,反省自己的心,体悟自己的心,观照每个起心动念开始。
乐观,人世间雪中送炭的事,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而锦上添花的事情,大家都喜欢做。乐观的人,大家都愿意为你奉献。平日对生活的无常,不能总抱着一副别人欠你钱似的嘴脸。我们人自身愚昧,永远不能怪事情怎么去发展。我们往往遗失的不是东西,不是人,而是一颗本该可以淡定和洒脱的心。
我执,想要挣脱轮回的樊笼,只有在破除“我执”上下功夫,只要对于自我的执着存在,烦恼、苦楚、情绪的波动就一样也不会远离。在这个攻克的过程中,除了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正确的认知外,更需要“理应顿悟,事须渐修”。历经岁月的洗礼,获得的最珍贵的“财富”是跌宕起伏后能胸怀淡泊,笑看世间沧桑。我们对于世间法的态度或许过于认真也太过于严肃了,这是由于执著的心念所致。用平常心尊重自己所拥有的,不用期待未来,也不用回顾过去,当下的时刻才会是最极致的美好。
心性,快乐的时候,世上所有负面的东西我们都能够容纳,慈悲心、善良、智慧全部都跑出来了。一旦心被负面情绪所笼罩的时候,一切都像很小,从“腾云驾雾”,心也完全被迷失了。所以,人的心,它很小,小到不容易找,它很大,全世界多少灾难因人的怒嗔恨心而引发的,又有多少慈爱和善业也是从心的力量产生出来的。这就是心的一体两面性,亦佛亦魔。
回向,把自己的功德奉献给众生,把好处拿来分享。如同一杯水倒进大海,它保存了水的模样。真正的回向,就是把自己最美好的愿望和希望送给每一个众生。利他,常常替别人着想,别人也会想着帮你。而贪婪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眼前的美丽伸手去碰触时,一定会因自己的鲁莽而受到刺痛的伤害。惜福的感恩,却像黑暗路上的一束光,光线不一定很强,却可以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心中会感到慰藉和踏实。得到物质享受时的喜悦,就像大象洗澡,天热的受不了时在泥浆里滚一下,舒服一阵子,可是在太阳地下,身上的泥还会被烤干,扯的皮肉疼。
放生,尊重所有的生命体,不以口腹之欲害命杀生,减少罪孽的行径。
挫折,是顿悟的加速器,逆境和顺境的区分都在于我们的内心,顺我们意的就是顺境;让内心煎熬的就成了逆境。所以,事情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好与坏的不同。太过于顺意的生活,人会缺乏斗志,内心不够坚强。也很容易倦怠和迷失。而逆境对于修行人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这是对于我们修行、修心的考验。人无论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前行,都会随时与自己的内心抗衡和斗争。面对逆境,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烦恼,有办法改变,不用烦恼,因为有办法;没办法改变,也不用烦恼,因为没有办法。
随缘,不是消极等待避让,而是积极作为之后的顺其自然。憧憬未来的同时,也要懂得挥手告别过去。生活中每分每秒的流逝,都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终点。过去,现在,未来的交替转换。无常赋予事物的本意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义。努力展望,努力回望都是一种自欺的奢望。把握当下或许才会更务实。
打坐,脊柱伸直,略微低头,左手下右手上拇指相碰结手印,呼吸深轻细柔,清杂念,悟菩提。总归,人生活的简单,快乐的来源才会越来越多。
43.《手机摄影构图大全》,一本把所有要素都扯到构图上去的书。作者的构图非常广义,除了最基本的点线面构图,多点、单点,三分线,对称式,斜线式,水平线,垂直线,十字线,交叉线,对角线,平行竖线,中央线,曲线,C线,L线,三角形,圆形,矩形,还有黄金分割,九宫格,画中画构图,散点式、棋盘式构图,以及透视构图、立体感构图。远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这些也统统收编,甚至画幅构图,横画幅、竖画幅、宽画幅、方画幅也算。对比也不可幸免地被扯了进去,阴暗、大小、远近、虚实、动静、颜色、冷暖、形状、质感、数量对比,这应该划分到摄影艺术手法。光线和俯仰平的角度也拉进了构图。作者最厉害的是创造出一种叫思想感情构图的方式,试问哪一个构图不带点思想感情。还有不同天气的构图,不同镜头的构图,色彩的构图,都是在基本构图主线上穿了不同服装的叫卖。45°俯角拍摄人像能把大多数脸型拍的漂亮。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构图方式,摄影的常规原则还是要通过主体、陪体和环境要素,突出主体,体现主题,画面简洁,手法艺术。
44.《摄影观察的发现技巧》,属于一本徒有其“标”的书。标题让人充满想象,认为有很多值得参考的技巧,借鉴的经验,翻看起来发现只堆了些图和文字,而图多是别人的作品。可能和排版有关系,不够明晰。大致获得如下的要领,第一,诠释时候意义的角度;第二,从生活情趣的幽默出发;第三,非常规角度;第四,等待特殊天象;第五,通过线条、透视、色彩色调渲染作品;第六,人像抓表情眼神还有手姿以及局部特写;第七,花卉,建筑,林木,舞台,夜景等都从日常艺术修养中判别框选。
还有一本摄影书是以阅读为主线的影集。作者把游览过的国家中拍到的阅读场景进行汇总,搭配文字成书。不过书中的体系不够明确,图片数量也不多,每两页至多一张占四分之 一面积的图片。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图书馆中拍摄的照片。可是这个阅读的专题还是非常不错的。宣扬学习的主旋律,同时让读者了解一些别人的,他国的日常生活片段。
45.《明灯》,修自心,修自行,倡导佛法智慧。从最基本的改变生活态度做起。懂得珍惜,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富足。感恩是生活的大智慧。能舍掉烦恼才装得下快乐。善良是人生最该坚守的财富。一念之慈,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一念之恶,是一切悲剧的源头。为人处世,贵在宽人律己。放下是一味开心果,是一剂真正的解忧丹。负面情绪源自内心的匮乏。人生很短暂,一呼到一吸即是人生,人生也很漫长,从生到死。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艰难,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善良。世间法中的善良是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善良,掺杂着各种人情世故。善的动机是执取贪爱的对境,善的回馈是为了被认可的自我满足。这样的善是持续不多久的,并不是佛法所宣说的善良。佛法中的善,是要放下自我的执着,让内心变得谦卑无我,并随时将心向外平等地付出,以成就圆满他人为己任。这样的付出就像冬天的篝火般暖人肺腑;像夏天的冰水般沁人心脾。
很多人为了生活、赚钱,总在忙碌奔波。人越来越忙碌,身心也就越来越疲惫,甚至因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完完全全做自己的主人。微笑的时候必须清楚,你不是在应酬,也不必敷衍;以喜乐的心情做事;静坐片刻,观照呼吸;学习禁语,收摄六根;气不外散,心不外驰。慢慢做,心中自然会产生喜乐,让心真正休息,一步步学会放空的智慧。万物无常,智慧观待。世间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会变,世间一切都在经历成住坏空。学佛可以超越平凡人的智慧。佛法可探寻生命的宁静与智慧。智慧的善良是慈悲。观修慈悲心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观想一切众生皆做过我的母亲;第二种方法是经过实修,对空性正见的教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再着重观修空性正见。
世界是自心的镜子,心轻松了,人才自在。真正的修行其实没有动、静、行、卧的分别。如果心里没有修行,那么呆坐一辈子也是白坐;如果心中有修行,吃饭睡觉,开车行走,工作学习都是修行。修行是一种心态而非形式,要把修行融入生活、工作当中;发心清净、身心一致,一切就会越来越圆满。精进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如盔甲般的精进,即去发展一种充满喜悦和坚忍刚毅的状态。拥有这种勇气和坚忍刚毅就如同把盔甲穿在身上对抗气馁沮丧一般。第二个是持善法精进,即行动的精进。透过没有延迟或耽搁,充满决心,坚持不懈地区修持六波罗密多来积聚功德。第三个是饶益有情精进,即不息的精进。日日夜夜用各种可能的方式直接或间接来利益众生。慈悲心的生起,能化解一切仇恨;消除一切烦恼;解除一切恐惧;清净一切障染。父母爱孩子,而佛陀把众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生起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正见,是佛法的精华,是真正解脱的法。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作者对无著尊者的《佛子行》进行了解读,列举修习之法门。抛弃故乡,居于静处,舍弃今世。身体像客栈,心识寄居在其中,想舍就能舍得。依止正士,皈依三宝,希求解脱,发菩提心,正觉利他。杀害蚂蚁我们也要被杀500次来偿还,对生命应当尊重敬畏,而放生是佛法实践最有效的实修。回向于他,自身代受,深怀慈爱,恭敬如师,顶戴如师,愿我们的心变得调柔,断除傲慢,以慈悲喜舍心来对待每一个众生。代受众苦,世福无实,调伏自心,内心若调柔,外敌不能害。放弃贪恋,对名利的贪婪同喝盐水,尝的越多,口越渴。具足精进,修习禅定,视为幻相,慷慨布施,修持安忍,修持智慧,断除过患,杜绝粗语,正知正念,回向菩提。“南无”的意思是我顶礼。《佛子行三十七颂》的精髓是不论自己用身、语、意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从事什么样的佛法修行,都应该要以利益无量有情众生为发心。如果自己的发心是出于纯粹的利他,没有任何的自私自利的心,一切的圆满将自然而然地生起。
46.《孩子,我想给你拍张照》是身为父亲的作者,在两个孩子身上拍出来的经验。无一例外,首先开始讲器材和相机设定。其次是服装准备。书中的照片参数作者没有给出,因为他知道读者都没法复拍,也不希望聚焦点在参数上,而是孩子身上。
拍摄中所用的道具比较丰富,包括棒棒糖、眼镜、墨镜、各种挂饰、捕虫网、气球、篮子、糖葫芦、毛绒玩具、花、伞、草帽、水果、奶嘴、书籍等。环境有街道、儿童游乐设施、火车、电车、古典园林、家里、学校。摆姿方面可以拍回头、背影、卖萌搞怪、嘟嘟嘴、看向远方,手和脸互动,吐舌头、捂脸,捂嘴笑,跑走跳,专注做一件事,和人或道具的互动,特写小情绪等。手法上可利用遮挡物,拍出虚实对比。构图和大多出版的书中所写一样,三分法构图、对称、引导线构图、三角形、曲线、L形构图、垂直线、留白构图。为避免拍摄现场的光线直射进入镜头,可以用遮光罩或者改变拍摄角度。后期运用二次构图,进行合理修剪调整,保证照片的品质。
47.《不可不知的手机摄影技法》,内容方面没有多少新东西。从构图开始切入,因为构图是作品艺术感染力最关键的技法。构图有加法和减法。基本常用构图无非是黄金风割、三分法、对称、极简构图,三角形,中心构图,边框式、开放式、多点棋盘式、透视构图。如果非要把线条也拉进来,就有汇聚线、螺旋线、放射线、S曲线、对角线的构图。色彩、不同视角、光的性质和光位、各类对比都是在拍摄过程中把控的元素。给手机加个微距镜头,拍摄花朵、昆虫、食物的细节也是不错的作品。作者用几乎三分之一的版面介绍手机软件snapseed的使用方法和其中的修片技巧。之前别的书上看到过,下载试用一段时间,发现其中双重曝光功能比较好玩。
48.《我决定活得有趣》,买的时候没有细致看简介,以为它是一本灌满鸡汤的读本,或者能像一股溪流,尝出甘甜惬意来,读了才发现失望大于当初的幻想。最前面就放了作者蔡澜的语录,整个文风不像书的语言,而是市井中的游手好闲之徒,也像山野里的潇洒狂傲隐士,不拘泥在文体和修辞。可能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对于活的有趣,作者的论点也非常简单,无非吃饭,喝茶喝酒,养宠物,穿衣,打领带,抽烟,做喜欢的工作。同时书中写了几个挚交好友的故事。然而,简单的事,可不一定容易做的到,做的好。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把生活的质素提高,今天活的比昨天高兴,快乐,明天又要比今天高兴,快乐,就此而已,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活下去的真谛。和伴侣吃的饭最好吃,和爱人一起走过的日子才最幸福。兴之所致地活,才算精彩。
(2018年6月30日,周六,雷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