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天方夜谈’
文/徐金栗云
01
每当看到昏黄的路灯,脑海里总是会一直出现一个画面:两个男生坐在路灯下的马路牙上侃侃而谈,地上是一大片的瓜子皮……
那年是高三,坐在路灯下的是我和阿彪,周日下午按例不用上课,我和阿彪闲逛了整个小城之后,百无聊赖的坐在了马路边上开始侃大山。
当时谈的是什么早就忘了,只是依稀记得我们谈了人生,谈了理想,当然还有女人……
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依然很怀念,怀念那时身边有可以掏心掏肺的人。令人唏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改变,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样的经历也不再有。
现在我大二,对于大学室友,在高中时就充满了期待。理想中的大学室友,我以为会像初中,高中那样,经常会有“天方夜谈”。
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却发现这种情况几乎没有,晚上在宿舍,大家都是安安静静的玩手机,偶尔听到一两声交谈或者笑声也是对着手机。
再后来,谈恋爱的整天和女朋友煲电话粥,没女朋友的开着语音玩游戏,好几次我都以为室友是在和我说话,但是当我回复他们时却尴尬的发现他们是在对着耳机讲话,不过后来仔细想想,或许他们可能都没有注意到我。
02
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面性。科技发展更是如此,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这的确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仅仅是在网络之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却变得越来越少,这也是整个社会交流能力正在逐步下降的原因。
有一首歌叫做从前慢,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由于以前的科技落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靠书信,但书信邮寄的速度很慢,所以每一封书信都显得弥足珍贵,书信中的每一个字也都是仔细斟酌而来,字里行间饱含了抒写者的情谊。反观现在,虽然科技无限发达,交流方式数不胜数,说爱一个人也很简单,当然也可以很随意,这样的爱又有多少意义?
身边的朋友经常抱怨和恋人在一起时无话可说,但是在微信上却聊的热火朝天。很多人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明明面对面就可以说的话却只能通过手机才表达出来,这种现象正常吗?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到了难以相信的地步,甚至于连感情都要寄托其上。
现在的小孩子手机玩的很溜,有时候看着他们玩王者都会自叹不如,但是仔细思考一下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的原因,其实家长完全可以背这个锅。
小孩子最擅长的是什么?是模仿。如果家长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全都是在玩手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认为大人都在玩为什么我不可以玩?即使教导他们,他们也会有反驳的理由。
记得以前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吃着零食,聊着天,看到搞笑的片段时一起哈哈大笑,而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各自玩各自的手机,一分钟不看手机就心痒难耐,总是觉得有人找我,好像这个世界离开了你就不转似的。
而现实却是并没有那么多人找你,除了家人和朋友,你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普通人关闭手机一天,没错就是一天,此时肯定会有人在想,怎么可以那么长时间呢?我还有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人要联系,也应该有很多人要联系我。
然而一天过去之后,当这个人打开手机,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人找他。其实甚至当你悄悄的离开几天,然后再悄悄的回来,也并不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一直都是一个怀旧的人,特别是我的中学,我感觉那时候的科技发展的恰到好处,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科技交流,但是不泛滥;也可以通过书信沟通,但是不落伍。
中学的时候,手机在同学之间还很少,那时候也用不上手机,大家平常就在教室里,有什么事情面对面就可以解决。
那时候,晚上的宿舍是最热闹的,冒着被查寝老师发现的风险我们彻夜长谈,老师查的越紧,我们聊的越欢,反倒是进了大学,老师不再约束宿舍纪律,而我们也不再有夜谈一说。
同学和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她说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一位女生一天晚上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床铺上,看着其她室友,熄灯以后室友们发现她仍然在那里坐着,于是就问她为什么不睡觉?那位女生说,我们现在不应该开始聊天吗?大学宿舍不都是这样吗?
同学说,在那一刻她的室友们都很吃惊,面面相觑,空气顿时安静。然后说,哦,是是是,夜谈,夜谈~。
其实最后也并没有聊天,大家还是习惯性的逃出手机做自己的事情。
我想在同学的室友面面相觑的时间里,她们应该是在想,夜谈?那难道不是上一辈人才会有的吗?
其实夜谈会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但是每当回忆起和室友彻夜长谈时的情景,心中总会充满一种莫名的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