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齐白石曾做“三余图”,此“三余”谓: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他认为,不需要专门拿时间作诗、作画、寻求长寿,一切来源于闲暇时的偶得之。(联系材料)当今社会,世事纷繁,风气浮躁,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无需急功近利、过分追求。适当停下来,安于尘世之中,用好碎片化时间,感悟留白之美,品读三余之味。(提出中心论点)
“三余”有味,味在只争朝夕里。(分论 1)董遇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习,他擅长研究《老子》,后又为其注解。后生钦佩他的才华,跟随其后学习,但董遇不肯过多指教。(巧用材料中的典故做例)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后生却抱怨没有时间进行学习。董遇又说,要利用“三余”学习之法。后生不解,董遇解释道,“冬天就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就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连绵的日子,就是农作的空余时间”。在农耕时代,皆为闲静无事潜心读书研习的好时光。利用好这些闲暇时间,必能精进学问,学有所长。(论证惜时的重要性)
“三余”有味,味在闲适淡定间。(分论 2)中唐著名诗人、政治家刘禹锡,进士及第后,先是委身于淮南节度使杜佑做幕府,后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不料改革失败,与好友柳宗元被贬偏远之地,一生坎坷。在那样的时光里,刘禹锡没有愁苦颓废、虚度光阴,而是选择闲适乐观、享受生活。(举例论证)即便被当地知县刻意刁难,身居狭小的屋内,却始终能怡然自得,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于余暇时“调素琴,阅金经”,享受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悠闲。(突出余暇,点题)
“三余”有味,味在体悟生命中。(分论 3)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一生波折坎坷,经历过战争和动乱,见识过时代的浩劫。但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她也从没停止读书和工作,坚持创作出多部伟大作品。她说:“时间就是生命,你对生活怎么样生活就对你怎么样。”这是这位百岁老人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感悟。(再次点题)也正是如此,她能不受俗世纷扰,寻到一处安稳平和,在岁月的洗礼中,坚守住从容优雅的初心;在生命的长河中,谱写出不朽的人生篇章。
有人曾说,得“三余”有味者,得人生境界,亦必懂生活之人也。放慢脚步,品味闲适。以豁达的心境和释然的态度,精赏留白之美,细品“三余”之味,方能领会人生真谛,达高深境界。(总结全文,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