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够活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非但没有流浪街头,步履维艰,反而吃饱穿暖,有工作,有朋友,这难道不是胜利吗?
好好活着,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慢才是最正确的成长方式,可快是最需要的。除了好好珍惜当下以外,还有和时间赛跑。
1.
大姑五十多岁了,到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年轻时拼命打拼,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开始表现为疾病。
早上家人群里说大姑要做一个小手术,幸好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需要好好休养。爸爸要去看天津看她,因为不放心。大妈也嘱咐说千万别告诉爷爷奶奶,怕他们担心。
记得小时候出最远的门就是去天津大姑家,那是放假最开心的事情,因为和在家里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天津是一座大城市,也是一个哪里都是美食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麻将烧饼。天津有很多桥,每天我都会经过金刚桥,喜欢狮子林桥的夜景。晚上妈妈会带着我去解放广场,在那买了我第一个溜溜球,会闪光。住的是筒子楼,同院的老奶奶会把给孙子买的哈密瓜分给我,律师媳妇阿姨每天都到我们屋,她很喜欢我,给我好吃的,叫我小“黝”子,我妈说那个阿姨想认我做她的干儿子,后来搬走了,再也没有联系,因为电话号码丢了。
去天津还会去大姑家,姑父会买海鲜给我们吃,带我们去吃烧烤,他自己也很会烧饭。刘晶姐会把她的东西送给我和大哥,带着我们去买玩具,她给我买了第一个麦当劳汉堡,我受不了里面沙拉的味道,吃了一口就吃不下去了。大姑会给一些零花钱,都是比平时自己的零花钱多好几倍的钱。
在天津,有我一段难忘的童年,十几年过去了,我对它仍有感情。曾经住过的筒子楼现在变成了大厦,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地方。而今年,最常去的大胡同也要消失了。
这个城市变得更加年轻,而我的大姑却老了,他们都变老了。
如果说有什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所有的家人都好好的,再给我十年的时间,我可以成为他们的骄傲。
2.
马云说大学生毕业之后最好先工作五年,然后等到了差不多三十岁再把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四十岁五十岁要做自己最强的事情,五十岁到六十岁要帮助年轻人成长,六十岁到七十岁就在家干。
这个按照年龄划分的人生规划同样让我想到了古典老师对人生的划分,其中一个关键阶段就是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个时候人开始走下坡路,不管是身体还是精力,如果没有好好奋斗,积累能量,会很困难。因为父母已经到了暮年,他们需要人照顾,孩子们刚刚长大到了奋斗的年纪。个人的压力会非常大。
对于二十岁的我来说,渐渐的靠近这个人生阶段,没有什么理由不把握住。和时间赛跑,人总是会输得,而和自己赛跑才能正真的胜出。
再把古典老师在罗辑思维带班的演讲听了一遍,在最后,超级个体的概念的解释回到了善与恶的问题。对未来的构想与期望是关于这两者的选择。
在有限的人生做最美好的选择,也许这就是我要的未来。
3.
【直面人生的美与丑】
一个学费为每年一万的写作俱乐部,承诺可以在学习之后可以在三到五个月收回成本,有机会接触行业内最顶尖的大咖,并且可以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并且达不到这个标准可以全额退款。
我的大学学费每年一万,要交四年,学习一门专业。到现在对自己的专业都是一片茫然,我能创造的价值,直白点,财富也是空白的。我的身边人也大多和我一样迷茫着。
要是不上大学报四个写作俱乐部这样的社群,我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最后又回到了上大学的意义在哪里?大三的我没有答案。
一万元:
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状态,不同的人生。
到底哪个好,如果大学也像俱乐部那样来做,或者分裂出一系列的执行社群,我们的社会是否会多许多高能人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