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影评
阿米尔汗又出新作了,从最早的《三傻大闹好莱坞》、《额滴神啊》到如今的《摔跤吧爸爸》,每一部影片都是心血凝结、无可置疑的经典,他的喜剧寓意深刻,闹中带泪,泪中含情,总是让观众在笑成疯狗后却默默地流泪。而这部《摔跤吧爸爸》更是个全程无尿点多泪点的故事,别说这是男默女泪的励志故事,这根本就是爸爸为了你撑起整片天空,为了你不惜对抗全世界的动人传奇。
于是,这部影片如暴风一般平扫了朋友圈,大家的反应出奇一致地激烈,都被片中极其锥心刻骨的父女情所深深打动,更为最终的完美励志结局而深深震撼,很多朋友走出影院后依旧饱含深情地抽泣不已、壮心不止,甚至在我等待影院下楼电梯的时候,也有观众热血沸腾、难以自已地嘤嘤啜泣。
是啊,好久没有见过如此励志动人的影片了,好久没有如此壮怀激烈感同身受了。更令人万万想象不到的是,在观看投资不足、特效简陋的印度片时,身处不同背景文化的中国人居然也被深深打动了,我们看到了恶劣条件下无畏的坚持,看到了如此动人心弦彼此互为支柱的父女情怀,更看到了印度电影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和理性的反思,而这些却恰恰是国产电影中所极其缺乏的因素。就我个人而言,《摔跤吧爸爸》有以下三点特别吸引我,一是节奏适中,二是家庭教育的刚毅坚持,三是影片充满了反思与批判。
节奏舒缓
作为主演兼导演的阿米尔汗不厌其烦地用140多分钟(将近两个半小时),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地描绘了一位坚定挚爱的父亲。导演尤其浓墨重彩地重刻画了这位父亲训练女儿成长的教育过程,他的鼓励、支持、费尽心机、高压手段和关爱都是指引女儿成长的一座座明灯……说实话,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如何推进电影的故事情节,如何综合保持电影的节奏,都是极其考究和困难的事情。为一部喜剧片找一个两个笑点容易,毫无技术含量地堆叠几十个笑点,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高明的段子手,而影片难就难在那么长的时间内都保持着紧张有序按部就班地推进,全程饱含笑点又全无尿点,即便没有鸿篇巨制中惊心动魄的大场面支持,在这样的舒缓节奏下能张弛有度地推进故事的发展,实在是导演高超技巧的综合体现。
影片最吸引我的不是影片如何的充满正能量,如何的鸡汤狗血励志,如何的真实残酷,如何的父女情深,而是导演通过轻松活泼愉悦的方式将那么认真、那么感人的故事如行云流水般呈现了出来,在每个匠心独运的场景中都着力刻画着父亲的执着与坚韧。从开头的藏拙不露、大智若愚的遁世高手,之后费尽心机求子不得还是生下了四个女孩,到承受住乡亲们的闲言碎语嘲笑指点,可始终坚持己见让女儿们练习摔跤,从父亲努力为孩子们开疆辟土建立茅屋拼凑毯子到女儿成功地成为全国冠军,进入体育学后的伴随着父亲不懈的努力,女儿终于站到了世界的巅峰,成为印度第一位拿到国际摔跤冠军的女性运动员。
影片根据时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段,少年到青年时踌躇满志的父亲,中年时的沧桑专制的父亲和晚年头发花白大腹便便的父亲。其中的每一段都设置了相应的笑点和高潮,每个阶段都有故事、有冲突,少年时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到婚后拼命求子的挣扎窘困,中年时灵光乍现忽然开窍让女儿们练习摔跤成就梦想,老年后依旧追随女儿为了女儿的比赛尽心尽力,甚至为了女儿比赛获胜与其教练发生冲突……父亲一点一滴的表现如漫漫长卷扑面展开、深入人心,一方面舒缓观众的观影情绪,另一方面用幽默和自嘲的奇葩事件表现出戏剧的转折和矛盾的激化,既提高了影片的整体感染力,又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笑着流泪。
家庭教育
尽管影片可以归类为一部体育竞技片,里面出现了大量专业摔跤手的竞赛动作,可它更是一部深刻探讨家庭教育的影片。有人抨击这部影片是打着父爱的旗号,无限美化了一种摒弃人性自由的专制暴君式教育。可我却觉得这片子其实正能量满溢而来,都说父亲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把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可是我却看到了一位极其专业优秀的教练,父亲之前的成绩绝对可以笑傲摔跤届,甚至父亲的经验远超过体育学院科班出身的教练,而且父亲全心全意地为孩子考虑,当他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和与生俱来的异禀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带着孩子走这条艰难的道路。
有人说这电影是吉塔姐妹的成长史,因为导演把姐妹两的人生经历都用鲜明的故事细细描画出来,可我看来这分明就是父亲一生奋斗挣扎最终化为对女儿教育的简史。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父亲的良苦用心,女儿的傲人成绩背后最大的功臣还是父亲,所以这是个围绕着女儿成长成熟却始终凸显着父亲重要性的故事,所有的细节和矛盾的展开都围绕着这位伟大的父亲,而阿米尔汗用极其冷峻的色调幽默地表现出了一位父亲对子女的爱。
父爱如山,父亲的爱不是无条件的溺爱,不是不限制的宠爱,而是一种精心的陪伴,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或接受,他都以一种狠厉的方式断然决然地出现,压倒性地胁迫孩子接受。父亲难道不知道摔跤训练的辛苦吗?恰恰相反,一个运动员出身的父亲怎么可能不晓得其中的辛苦、伤痛的焦灼、漫无天日的艰辛和无止境地磨练呢?那既然父亲如此了解,为何又这么粗暴这么坚持地让自己的女儿子承父业,去练习如果艰巨的摔跤运动呢?父亲就这么希望获得冠军,就如此渴望得到荣誉,为了荣誉不惜牺牲他的女儿们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是建立在对孩子的用心了解基础之上的,他不是蛮干不是不讲道理,他为孩子制定了计划设置了时限,若一年后发现孩子并非这块璞玉自然也会朽木不折立时放弃,同时他对孩子的要求并不是冠军,而是希望孩子努力朝着目标迈进,努力成为国家的骄傲,成为睥睨天下的女性代表。
充满反思
这部电影令人瞩目的因素是除了励志,还体现了阿米尔汗为了无数地位低下的印度女子发声反抗的沉思。
印度是一个非常歧视女性的国家,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根据媒体报道,在印度每3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在印度性犯罪最严重的主要城市新德里,平均每18小时发生一起强奸案,这里甚至被冠以“强奸之都”的可怕称号。强奸案的频繁发生源于男女极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印度的女性往往在家庭中不受家长的重视,很少有读书的机会,在某些落后地区甚至把女孩视为可以交易和买卖的商品,还在天真浪漫的年纪就被家里逼着嫁给一个素味平生的男人,开始辛苦操劳琐碎的家庭生活,很多女性甚至毫无缘由就遭受家庭暴力、任人欺凌,她们每日辛勤劳作堪比奴隶,却始终得不到他人的体谅和应得的尊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阿米尔汗温情脉脉的批判尤其难能可贵。他通过吉塔早婚的同学的口所出这样的事实,一个早婚新娘含泪哭诉,“我并不要这么早就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相夫教子无聊度日的生活。”生活在如此的环境中,父亲对女儿的严格要求,为了女儿对抗全世界,默默承受所有人的嘲讽,那极端严格苛刻的训练就更显示出父亲的苦心一片,因为这是他所能给自己女儿选择的最好出路,是女儿能够独立能够独当一面能选择自己的生活的唯一出路。这简直是悬崖上的栈道,是一面是深不见底的巨大鸿沟,一面是摇摇欲坠的羊肠栈道,无论选择哪个都是无比艰难的,而这种出路也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唯一选择,甚至是一种成功率极其渺茫的出路。
可他们有更好的选择吗?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社会那么就只能尽力地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术业有专攻,成败在此一举。于是吉塔努力了,奋起一搏,一个小小的十来岁的女孩儿不再偷懒,不再和父亲对抗,不再憎恶运动和训练了。在同学的开导下,她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更了解这是她能够改变自己命运,走向康庄大道,把握自己人生的唯一选择。阿米尔汗用自然流畅的对白和娃娃新娘的含泪哭诉对比着吉塔的自信桀骜,控诉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他用了戏剧中最典型的冲突和冷感的幽默表达了社会的问题所在,所以结局中他告诉吉塔,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背后承载了太多太多不能独立自主的印度女性的希望,她是无数少女的偶像和精神力量,虽然这样着力过重的刻画可能会上纲上线,也可能会变成标语立好旗帜,增加影片的说教意味,从而降低其观影的赏心悦目程度。但阿米尔汗不动声色地讽刺之间也尖锐地批判了体育局的官员们吏治的黑暗腐败,甚至直白地指出国内体育和政府的不作为大有关系,又仿佛一把利剑直入乌云之中。
总结
尽管作为一名家长,我并不认同父亲的教育理念,也深深觉得让那么小的孩子去进行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实在太过于残忍,但是我还是被父亲的坚定和女儿的坚持所深深打动。坚持本身就具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生花之力,我相信只要坚持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明月,只要努力就能做到无愧于心无悔于是。同样是摔跤,有的人选择半途而废临阵脱逃,有的人选择锲而不舍努力坚持,哪怕一再挫折困苦一再地坎坷波折依旧不改初衷不忘初心,而这种坚持更是其背后家长的坚持与肯定,而家长的态度则大大地影响了孩子的人生。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是一个在农村底层摸爬滚打、惊世骇俗的故事,是一个女性慢慢成长,直到独立自主地化蛹成蝶完成蜕变的故事,更是一位坚定的父亲史诗一般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