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生气,可是都不知道为什么生气?
心里想着各种咒语:
比如:生气是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啦,气大伤身啦,生气的样子很丑啦......
然而没什么用,情绪上来了,单纯靠强压是压不下去的。
但是对情绪的控制,也如同锻炼肌肉一样,经过有效时间的训练,是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锻炼肌肉的方法很简单,找出来,照做就可以了,区别只在于想不想去做。
锻炼情绪也很简单,一样的有章可循。
比如,此刻,我就要介绍一个超级简单的办法给大家哦。
是上心理课的时候学来的,现学现卖啦,也算是巩固下课堂知识。
这个方法有个名字叫:合理情绪疗法
你看这名字,光看合理两字,是不是就感觉到浓浓的理性淡定风。
这个疗法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1950年前后创立的,至今已过去60多年。
我直到30多岁才接触到,真是有点小晚,好在,不是在我60岁时才接触到。
这位心理学家的名字我们也可以知道下,他叫:埃利斯。
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看到这句的时候,我就不淡定了,没有发生的这件事,我怎会生气呢?难道自己跟自己生气),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埃利斯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
于是这个合理情绪疗法又有一个响亮的名字:ABC理论。
话说到这,有没有一点恍然大悟,还是一头雾水呢,别急,来,上例子。
一男生被女朋友甩了,心情很郁闷,对女友产生浓浓的怨恨,怪她太无情。
一般人失恋,伤心都是难免的,但是是什么引起伤心却各不相同。
我们来用ABC理论套一下这个案例。
A:事件:男生被女友甩了。
C:情绪和行为反应:男孩很郁闷,怨恨女友。
B:男生对这件事的认知,也就是引起他郁闷的看法:我那么爱女友,就这样把我甩了,实在不公平。
我们可以看出,ABC清晰的写出了事件的起因。
但如果要让男生通过这个理论,来进行自我开导,还需要增加两步。
首先,让男生自己来驳斥自己的旧观念,把想到的驳斥内容都写下来,编个号为D,比如:
1、我有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吗?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曾爱过她?
2、我爱她是自愿的,她并未强迫我,那我有什么理由强迫她?
3、她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她必须按我的意愿做事?
4、如果我爱过谁,就要求谁一起爱我,这样绝对化的要求是否合理?
......
想到多少写多少,越多越好。
写完对自己的驳斥,最后一步,就是用新观念来取代旧观念,编个号为E。
内容可以随意发挥,但最好站在对方或者第三者的角度来考虑,会更理性客观一些。
1、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她可以选别人,我也可以。
2、要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3、虽然互相爱慕,相守一生是好事,但能不能做到,也得看缘分。
4、感情上始终如一是好的,但感情也是会变的,没办法要求事情必须按我希望的那样发展。
......
当然,完全这么客观理性的分析自己的情绪,在情绪冒出来的当下是没办法做到的。
一般得等气消了,或者心情稍微平和点的时候,才能做到。
所以,这也就是训练的必要了。
没有谁可以一次两次就做到情绪平和。
但在生活中碰到各种负面情绪时,不妨尝试下自我分析,也许在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来源,主要就是固定在几个大方面。
再逐步的深入分析下去,习惯成自然,或许在某一天的时候,你可以跳出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用新的认知来看待周遭的这些。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关于对待女儿写作业这件事:
A—事件:女儿初学写数字,很慢,态度不端正,老写不好,写一个要磨蹭很久很久。
C—情绪和行为反应:我很生气,骂了女儿,说她笨,结果她也情绪不好,更不愿意写了。
B—我的认知:女儿必须好好写作业。
每次骂完女儿后,我可以隐约感觉到,我骂她并不完全是因为写作业这件事。
于是我找了个清静的时刻,开始驳斥自己。
D:
1、自己小时候学写字时,是个什么情况,似乎比女儿好不了多少。
2、为什么女儿就必须写好字,难道不可以允许她就是写得慢,写不好吗?
3、我生气,是否更是因为女儿不符合我的期待罢了?
4、我说了女儿不听,进而生气,这里面是不是有控制的成分,难道女儿就一定要听我的?
5、写作业终究是女儿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我要把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
......
驳斥完,就是找出更合理的观念来,
E:
1、不管是谁,在初学技能时,都有个过程,小孩第一次写字也是一样,对他们而言是很难的。
2、如果我是女儿,在自己不会时,更希望得到的是妈妈的鼓励而不是责骂。
3、我骂女儿笨,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投射,我还没处理好对自己的认可。
4、大人要求小孩事事按自己的要求来,是否现实?这应该只是大人浓浓的控制欲,越控制不了,越失控。
5、日后假设女儿学习成绩不好,我是否会继续心平气和地对待她,当初说的完全的无条件的爱,上哪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