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过是不断的思索,凡是有脑子的人,都有天才。—— 莫泊桑
01.
最近有朋友总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某个领域达到专家水平?
这个问题当然会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但是我想说的是,并不是你花费10000小时在某个领域上面,就一定能成为专家的。
一万小时理论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励志故事!
我们先看一下什么叫做“一万小时定律 ”: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意思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
其实一万个小时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如果每天花费业余2~3个小时,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则至少需要10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则”。
他们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不难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古话“十年磨一剑”。
但是,我认为,“一万小时理论”并不能说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命题,至少是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完全成立。
02.
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我们来思考一下:
(一)是否在任何领域中都适用?
在某些领域比如运动员、音乐家、科学家,这些领域确实需要大量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标准动作式训练,甚至是大量的失败性试验,这样不断总结经验,增强技能。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在各领域出现了很多的进入者,甚至成为打劫者,包括微信重新定义了社交、支付宝重新定义了金融等等。他们团队中的精英所需要的技能是综合性的、是创新性的。
再比如,教师、领导、科学家、名人,等等,坚持一万小时就能能成为知名教师、知名领导、知名科学家了?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要求人们不断进入学习区去训练,这就代表着层次的不断提升,如果我仅仅停留在基础层次,而不是不断往上提升,那么练习一万小时不仅没有好处,更多的是危害!
(二) 是否真的需要训练一万小时?
在互联网时代 ,我们常可以看到,互联网领域到BAT公司去挖人,挖的人很多甚至是85后,90后,他们在这个领域其实并没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已经可以称之为这个领域的资深者。
正所谓“后起之秀”,也正是后起之秀更加会创新、打破规则。因为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八零九零后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甚至由于时代迭代的速度之快,逼迫着他们比其他人成长的要快。
(三) 训练一万个小时就真能成为该领域专家吗?
我们就从需要大量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标准动作式训练的运动员说起,大部分专业运动员都会训练1万小时以上,然而最后能成为顶级运动员的也是寥寥无几。
再比如,那些专业学习钢琴的人,训练时间早在1万小时以上,可是依然有平平淡淡者,我们不能期待每一个天天训练钢琴的人都像朗朗那样成为钢琴家。
所以,在很多领域也需要天赋这个事。成功=99%的勤奋+1%的天份,天份也很重要。
除此之外,每当我们每个人进入一个新行业时会进行学习探索,那就是有10000个小时的有效时间。
常常当我们学到一定的层次时可以去应付一些正常工人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停止了对这个行业更深层次的知识的学习,只是用以前学到的一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果持续这样,就定格在这个阶段了,后面的时间都属于无效时间,那也就不会成为该行业的专家和天才。
所以,这一万个小时里,我们要挑战自己每时每刻去完成一个更高的目标,也就是说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的给自己更精深,更专业的练习。
03.
关于这个理论,明叔也想提点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不能说会让你成为某领域专家,但是可以让自己在某个领域走的更好。
1.要选择自己明确的目标领域
这个目标可能是你基于大量的试错,思考而得到的,也可能是你一开始就很明确的。在明确目标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个目标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持续的激情和成就感,是否自己是擅长的,以及最终能够给自己持续回报的。
选择一个大方向后,目标领域尽量要细化,比如,你选择了培训师这个领域,那还有众多细分的科目领域;你选择了互联网,那还有运营、编程、产品等等方面。
当然,不管选择哪个领域,都要做“T型人”,正常的职场工作不可能孤立存在,不可能就像专业运动员那样选择一个项目并深入练习就可以了。
2.不断地激励自我,保持激情
自我激励是保证激情持续的加油站,也是将枯燥艰苦的深度练习拆解为阶段性目标,让人得到成就感和体验快乐感的源泉。
如果没有激情,也很难让人持续全身心投入,很容易变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对新知的包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俗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如今这个时代,任何事物都变化太快太大。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而且很容易是来自于非主流群体的尝试。所以,深度练习不能是基于固化的传统的知识。
对于新事物、新思维、新方法不能持完全排斥的态度,更不能不屑一顾,那就会变成相机里的柯达,手机里的诺基亚......
4.练习中的总结反思
最后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熟能生巧,但如果不反思,那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没有进步,如果这种方法是低效的,就更需要通过反思来寻求进步。
这一万个小时的学习训练,或许并不能成为大师,成为专家,但是经验丰富是肯定的,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就必须走上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