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有一种倾向,就是想看到女主被男主百般虐待,最后男主追妻火葬场的故事。比如《掌中之物》,男主妥妥是个变态。在看前面种种变态的事迹时,我想把他碎尸万段,但是到了他对女主产生感情时,我心里立刻就动摇了,看到男主和女主撕扯挣扎、互相伤害的情节,我就觉得很好看。
男主无论多么暴虐无道,多么残忍,似乎只要看到男主对女主动了感情,我就会消了气,好期待女主能看男主一眼(多虐虐男主)。而男主的恶劣似乎也为他对女主的感情增加了很多色彩。
小说是折射人内心的镜子,为什么女主强大聪明时我对她不感兴趣,而女主饱受折磨,身心俱疲,崩溃至极时,读者会入了迷。
1.人心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罗翔
人心里埋藏着阴暗和暴虐,以暴制暴,杀人不眨眼等等这些特性书中的人物帮读者活了出来,而读者们没有活出来。“犯罪小说帮着人们发泄了残暴的本性。”
2.自我的投射:受伤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疲惫时、受到挫折时点开小说,想获得休息。虚弱的读者往往会把自己投射到受害者身上,加上每个人都有很多童年埋藏的创伤,我们习惯了自己受伤害、虚弱无力、委屈难言的内心形象,看到主角受到伤害、被排挤、被虐待,我们会看到曾今的或是现在的自己:既痛苦又无助的孩子。
2.1对男主的投射:张牙舞爪的孩子,对自己pua的超我
其实虐文里女主和男主的感情发展和现实中的我们的内心剧场非常相像。我们在自己疲惫时,极力让自己努力,不让自己休息,“你怎么能休息,你事情还没做完啊”;在自己紧张,没表现好,没得到好的结果时,在心里狠狠扇自己一巴掌“你怎么回事,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你怎么这么没用”;在犯了错误,连累到他人时,更是要狠狠指责自己“你真是可恨,给别人造成了这么多麻烦,其他人肯定已经嫌弃透你了,你就等着被骂吧”……
然后我们内心毫无疑问会沮丧悲伤,什么也不想做了。即使靠着内心的压迫让自己像机器一样运作,最后依然会像钟摆一样,摆荡到虚弱无力、一动不动的状态。这时,为了让自己重新运作起来,心里又会这样安慰:算了算了,不用这样着急,做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做好最坏的打算吧,天又不会塌下来。
这样的过程走下来,不就想女主被虐待又被安抚的桥段吗?其实这也是原生家庭里、师生关系里常见的pua桥段,这不过这个过程被内化到我们心里了。但这是心理学范畴,先不细提。
女主挣扎着说:“为什么你不相信我?我明明就没有怀你的孩子,难道我要以死明志吗?”男主肯定不会信,心想:她就这么不愿意怀我的孩子吗,即使是去死?
女主说“没错,我就是爱他,就算天下男人都死绝了,我也不会爱你。”然后男主撕心裂肺,恼羞成怒“那我就灭他九族,让你看着你心爱的人死在你面前。”
……
现在想想,男主和女主聪敏一世,唯独在爱情上啥的离谱。但这些小说反映的不是现实,也不是逻辑,而是读者内心的情感,作者这样去写才能把读者委屈的情绪挖掘出来,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2.2对女主的投射
算是我一种天真的想法,当女主在男主面前傻的可以,频频犯错时,我心里觉得:即使我一点也不努力,犯各种错误,也会有人欣赏和喜爱。就像一种小女生求关注的心理,在看小说时会卸下担子,彻底显露出来。这时小说还没开始虐。
男主和女主撕扯时才真的触动人心,我心里混乱时心里想看到混乱和撕扯。女主和男主争吵,伤害,仇恨,爱恨交加时,读者喜欢。
童年的创伤里,父母吵架、撕扯、挣扎,孩子无助、崩溃,这样的创伤印在人心里,投射到了小说里。
虽然我说看小说可以发掘读者情感,但读小说不能帮助读者走出内心的困境。童年的伤痛依然在那,读者们即使痛苦也依然不愿意走进自己心里,穿过恐惧,获得力量和幸福。小说描述很多外部的困境,描述两个人的命中注定,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实中除了外部因素,最主要的是内部因素,内心的空虚和痛苦,依赖和反依赖,人格不独立往往是造成关系破裂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