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最近经常摔倒,原因是走的太快。才刚刚走稳没多久,现在就踉踉跄跄地想跑,结果就是自己把自己绊倒或者跑不稳摔倒。这就是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吧!儿子小时候好像也是这样,不会走时一直拉着手非要走,抱都不行,会走了就赶紧想跑。大人总是再说:“慢点!慢点!”不说还好,一说跑的更猛了,摔的也就更惨了。可是,他很快就学会了走稳,跑的也稳了,从两岁多开始,除了睡着了或者生病了,他再也没有要求“抱抱”,再远的路都是自己走下来的。对小的,也许还是这样比较好。
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的。在壮壮上学以后,我们经常给他说成语,读书也圈成语,偶尔在写话里用个成语范老师也给予及时表扬,孩子心里那个美呀!结果,结果就是在写看图写话时出现了“他们看着干干净净的教室一尘不染,满头大汗,心里也很高兴。”这是典型的“刚学走就要跑”的节奏呀!除了告诉他这是不通顺的句子外,我还给他解释了不同成语的意思,就差告诉他这是意思重复的病句了。这样是站在句子的角度,趁着他对成语的“奔跑”意识还没有消失,我们决定暑假对他重新学习成语故事,让他对成语有了准确的记忆,在使用时更准确一些。——这可以称之为跑的更稳一些吧。
孩子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也许真的就有这样的“夸大练习”存在,刚会走就想跑,刚会加法就想做减法或者乘法,刚学习了几天英语就敢创造中式英文……这些都是孩子为了激发自己学习兴趣的自我认可表现,我们做大人的切不可否定或者嘲笑,应该鼓励,更不能像当专家一样说“这样不行,应该这样才对”的话——这样的评价就像是孩子刚会走非要走时大人强硬的把孩子抱起来不让走,因为怕摔倒,结果就是今后孩子永远伸着双手求“抱抱”。如果错过了孩子自我激发自己兴趣的阶段,学习知识的结果也许就是不再自己思考,碰到新知识就会满眼期待的看着你!看看,是我们把孩子的学习能力给整没了。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样的干预还不如啥也不管的家长呢,也许学的不扎实,至少孩子会保持一颗永远蹦蹦跳跳去尝试的热情。
作为家长,我还是要在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时,帮助他把基础练好,他有创意就让他去创创吧!我好想也缺乏孩子们的这种不怕摔倒的精神,今后应该放开一些,多做尝试,也许会跑的更快!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