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人类关于教育最大的误解,是父母以为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子,是自己教育出来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精神存在,内在精神胚胎会指引他们链接各种资源,成为他自己。
教育资源本应是最容易获取的资源,天空、大地、飞鸟、文字、音乐、图像、电视、网络、常规的学校、非常规的学校、在家上学……曾经有一个实验,美国人把储存着各学科知识的电脑像ATM机那样装在非洲一个闭塞地区的学校里,别说学生,连老师都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也没有任何人教他们如何使用。等后来美国人再来观察,很多学生已经自如运用电脑,主动掌握各种知识。
只要一个孩子得到比较充足的爱和自由,父母不侵犯他的界限,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身心的自我生长。学习探索是人类本能,但前提是父母不要求孩子学习,因为智慧的种子只能在自由土壤中生发。
现在大家普遍认可,学习能力比知识储备更重要,性格比学历更决定命运。但是我们现在的亲子关系,有些以制造扭曲人格为荣。从心理学上讲,让一个人永远厌恶一件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强调这件事有多重要,不断要求他去做,这就是我们有些家庭和老师共同制造的高效毁人体制。
有一个来访者的儿子7岁,但心理发育水平还是婴幼儿级别,眼神空洞呆滞,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冷漠隔离。从小父母以管教孩子的名义,发泄各种情绪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还“屡教不听”时,甚至打孩子。后来妈妈开始学习心理学,不断自省,努力不再评价和控制孩子,给孩子自由,孩子慢慢开始对母亲有依恋,自我攻击逐渐减少,眼神里终于有了快乐。
结果这位妈妈遭受到几乎所有亲戚朋友的围攻,所有人都指责她溺爱孩子,言之凿凿孩子一定会被她毁掉。来访者为此非常困扰,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我问她:“以前你对孩子各种伤害的时候,有亲戚朋友批评过你吗?”她说:“没有,一个都没有,有人甚至说,孩子就得这么管教。”
如果你自己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等生了孩子,自然知道如何给孩子幸福快乐。现实是,一大堆内心痛苦的人做了父母,却认为自己天然地知道孩子要怎么管教才能成才,结果必然是,痛苦继续轮回。
如果事实已经如此,你的童年很压抑,现在过得也不快乐,怎么办?自己曾经得到的爱很少,给爱确实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尊重界限,不试图去“教育”孩子,孩子照样能安心发展自己的人格、智力和情商。更重要的是,当你觉知自己,保持界限,同样在疗愈自己内在的小孩。
心理学认为,童年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孩子一生能否幸福成功,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不去培养孩子,那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真正含义,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把自己修好,能够看见真实的孩子,孩子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好习惯无法“培养”
尹建莉老师在微博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都在午饭摆上桌时不愿下线。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愉快地把饭碗端给孩子,让他一边玩一边吃,不让孩子别扭;
另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不再吱声,吃完饭收拾掉饭桌,把剩下的饭倒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
大家觉得哪个方法好?
这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话题。一些家长训孩子就像驯狗一样,通过惩罚、给脸色、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边界,不养成坏习惯。这样的家长认为,人跟电脑程序没两样,你允许他边吃边玩,他就会永远边吃边玩,永远不懂得按时专心吃饭。你要求他吃饭时必须放下游戏,他就学会了专心吃饭,从此养成“好习惯”。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孩子就会一事无成甚至杀人放火。
事实不是这样。孩子不是机器人,而是一个独立丰富的精神存在。若妈妈内心是有觉知,轻松自在的,无论把饭菜端给孩子还是倒掉,都很好。若妈妈压抑怨恨,怎么做孩子都会难受。
内化到孩子心里去的,其实不是父母的行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若妈妈真实自然,孩子也就学会灵活自在的爱。
正确,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不可置疑,因为童年只有在符合父母认为的“正确方式”时,父母才能接受我们,这背后,是深深的恐惧。现在,我们成了父母,出于无意识的恐惧,也拼命把“正确”灌输给孩子,生怕因为自己管教不当而让孩子不够优秀。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需要。
没有被父母训练过一定要按照正确行为习惯生活,并且得到爱和支持的孩子,面对大家觉得很难处理的矛盾,常会有各种出人意料的灵活解决方案。同样,若有充足的爱和流动,那孩子的好习惯会自然呈现,也无须训练。
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坏习惯”,这不影响彼此尊重和相爱。如果酗酒的爸爸对孩子比较爱,妈妈也鼓励孩子接纳这样的爸爸,孩子会获得这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的尊重。孩子会获得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
适应社会是个伪命题
整体上说,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在自我觉察发生之前,只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我们对社会的种种理解和感觉,其实并非走进社会才形成的,而是早就存在于自己心中。
比如,若你经常抱怨社会不公,可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它从什么时候就已经在你头脑里播放了,绝不是你30岁奋斗失败之后才出现。也许上小学时,父母就已经这样抱怨社会。
这个声音内化进心里,导致自己30岁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竞争职位时无意识地犯一些低级错误,被另一个有背景的家伙挤掉。然后你再一次验证了这条关于现实社会的“真理”,然后告诉自己的儿子,我们这种没有背景的家庭不要痴心妄想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现实是残酷的,老老实实拿学位,找份稳定的工作是唯一出路。
潜意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创造现实,你潜意识里相信什么,世界就果然呈现什么样的现实给你。
担心孩子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的父母们,你们便是孩子的整个社会,你们现在的一举一动,都在描绘他未来的世界。当你困惑孩子这次没考好,要不要没收他的零花钱时,取消他的游戏时间,只需要想一想,你希望将来他某次工作没做好,老板没收他的工资取消他的假期,而他觉得理所当然,完全不敢提出异议吗?
在心理咨询中常常会发现,人们对好运能否降临到自己头上的预期,几乎就是儿时能否得到父母宠爱的预期。有个妈妈规定摇摇车每天只能做一次,理由是训练孩子自控力。能否训练自控力,只是头脑的幻想,无法验证。但可以看到的简单事实是,在经济并不匮乏的前提下,孩子的欲望被限制,这样的限制经常发生,孩子会为自己的欲望感到羞耻。
孩子在不受家长控制的前提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而家长控制下发展出来的自控力,是内心的恐惧和制约。潜意识里的制约像木马程序一样操控人生的各个方面,经过长期的自我认识才可能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