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六朝美学》作者:袁济喜
001、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等人的美学风格论,不仅探讨了风格的基本特征,提出“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的精彩思想,推崇文学风格的多样化,而且还根据当时审美创作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新的审美规范,“风骨”成了魏晋南北朝审美领域的一个特殊的审美规范。
002,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篇》,汇集了齐梁时期风骨说的精华。
003、风骨最早是在人物品鉴中使用的,“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以骨骼长相判断一个人禄命吉凶的实践方法,至汉末刘劭时,才开始褪去其迷信色彩,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才性。
刘劭认为,从一个人的骨骼肌理等外在形貌中,可以看出他的品性才智。
004、到了魏晋时期,虽然崇尚风神的识鉴观念和审美观念风行一时,但崇尚风骨之美的识鉴观念和审美观念也依然沿袭下来,并被赋予新的内容。
005、风骨这一概念指的是一个人骨骼长相体现出来的风度、姿仪和气质之美。
这种气质之美多是刚健遒劲的,因此风骨一词往往同骨力、骨劲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说这个人有风骨,往往指着个人气质梗概劲健,体现了阳刚之美。
006、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美学,十分推崇骨力的壮健奔逸。
传说中近卫夫人的《笔阵》,9是就十分赞美多骨有力的风格,贬斥乏骨多肉的作品为“墨猪”。
007、在绘画美学中,风骨作为一个完整的审美概念,是指通过骨法用笔描绘出对象内在气质的美。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指会画所描写的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生动俊逸,而骨法用笔则是表现这种精神气质之美的艺术手段。
008、刘勰认为“风”是一种意气骏爽的感动人、教化人的情感力量;而“骨”,则是一种凝练的语言风格。
009、刘勰认为文章光有词采,就好比羽毛鲜艳的野稚一样,徘徊徜佯而飞不起来,鹰隼没有色彩,而能冲飞云天,正是由于骨劲而气猛。
他认为这两种文章风格都不算上乘,只有风骨气力与辞菜相结合,才是文章的最高审美规范。
010、风骨论是在齐梁时代产生的一种与华艳文风相抗衡的审美规范,代表了当时人对新的审美理想的追求,它的出现标志着魏晋南北朝美学风格论达到了自觉与成熟的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