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是以茶道和瓷器而文明世界。关于茶叶、茶器、以及陶瓷用具,再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中国人懂茶和陶瓷器。
中国的茶道文化和陶瓷器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不仅吸引了本国人,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欧洲等国家都被吸引。以至于像日本、朝鲜这样的国家都被影响至深,日常引用也是以茶为主,更甚至诞生了很多研究茶的茶人。
古往今来,研究茶道文化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存世的书籍中,再没有哪一本书能比《茶与美》这本书对茶理解得深。
《茶与美》是一本茶道之书,更是一本真正的日本美学之书。这本书,其作者的思想境界之高,理解与延伸之广让人叹服。作者以瓷器为引,讲到瓷器的美学,然后引出了茶器,后将茶器从其诞生到使用中的美学娓娓道来。
本书如此的出彩,很多人以为是中国的哪位名家之作,其实作者柳宗悦是日本作家。柳宗悦是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他更被誉为“民艺之父”。
谈起柳宗悦就不得不说他的“用之美”这一主张。他一生提倡保留日本的传统工艺,并且致力于培养大众对于民艺用品的美感,而他本人也收藏了很多日本、朝鲜等国的民艺用品加以研究。他一生将“用之美”这一主张发扬光大,并且他出版了很多与之有关的著作。就如《工艺之道》、《工艺文化》等书,而《茶与美》也是其中之一,这本书也是他研究日本美学的代表作之一。
一、发现陶瓷器的美,从其形、其面、其色开始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静止是美,生存是美,死寂是美。每一种美都与众不同,每一种美都是由心而发的一种情感。因为有了情感,普通的事物便不再普通,而是有了其能够传承下去的生命力。
安静而沉默的器物摆放于桌上,也许有那么一刻,你仔细观察,它定然也蕴含着吻合拥有者心灵的空间。
这种吻合,是一种美的共震,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某种情境下诞生的美,我们称之为美器。器物本是死物,作为一种用品,因为被人使用,才有了生存下去的价值。
美是让这世间的一切物品能够体现其价值的东西。作为用品的器物,本就长像普通,它们是经过工艺者塑造出来,然后由人们使用,才有了使用之能。但是器物的价值不仅于此,无尽的美始终在器中被厚实的包覆起来。发现陶瓷器的美,并非是器物本身过度肤浅,而是观赏者不够用心。假设能贴近器物,那将能引导我们进入深层的世界,而美不就是深度吗?
1、陶瓷器之美:形之美
对于陶瓷器的美,优秀的工匠真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爱,因此器物本身就是用爱和热情包裹的物件。所以说,真正好的陶瓷器定是美器,真正好的作品,是工匠们乐在其中制作出来。
对于陶瓷器来说,想要将之制作成用品,加以使用,那么必须在形体上下功夫。窑艺本就是一种空间雕塑艺术,它具有高度和深度,在整体上必须具备能体现立体造型的性质。所以说器物之美,首先要谈其形之美。
好的器物,如圆鼓鼓的,锐角的,庄严的形体,都是随着形的变化而产生的形之美。形始终都是庄严美的基调,而能在形美上下功夫且有突出成就的只有中国人能做到。
柳宗悦认为,中国人造的瓷器,其陶瓷器的形体,符合了中国人的个性以及时代背景。陶瓷器的形,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形状,其形是能够将人们的匠心好好托住的对象。而因地大物博所稳固的形,则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美。而这般威严,坚实,庄严的强大之美,都是在中国陶瓷器的形体里所体现出来。
2、陶瓷器之美:面之美
其实,不论陶瓷器的形体如何之美,人们始终是看面的。好的表面才是器物之美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光线折射下的锐利感,或让人感到温情,这些变化都是从面的变化中产生。
面有生命,它就如人一样流着血液,伴有体温。当我们看见好的器物时,总是用手触摸,体会其面之美,优秀的器物,就等待着懂美的人去深爱它们。
关于面的各种性质,取决于形、素地还有釉药,而决定美的关键之一在于窑烧的方式。而在陶瓷器制作过程中,落灰使得器物沉静,火痕使得器物澄澈,还原让美变得含蓄,氧化让美向外突显。但美不仅仅在面,其色亦是因为温度的高低决定美丑。
3、陶瓷器之美:色之美
青花瓷作为中国的陶瓷器的瑰宝,其工艺与色泽之美一直倍受人们喜欢,而能让青花瓷名扬海外的就是其在色泽上的工艺美。陶瓷器的色泽之美,从单纯的白色发展到青花瓷,后来有了五彩的“赤绘”,可以说是将温婉的美呈现到极致。
每个国家在陶瓷器的颜色上都喜好不同。比如中国在釉上彩方面遥遥领先,那种绚烂的华丽感,有谁比尖?而日本人在陶瓷器之美上更偏向于温厚、优雅快乐之美。
在陶瓷器之美中,柳宗悦主张无我的心是美的创造者。在这一点来看,柳宗悦深受中国道家无为思想影响,其对美的理解上,既掺杂了哲学思想,又将宗教的色彩融入,将器物之美上升到另一个新的台阶。
二、美到底是什么?
美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在陶瓷器的领域里,人们习惯将陶瓷器之美分为三个阶段:实用性、个性与精神性。
器物一开始是为人们使用,它满足了人们的使用性,和实用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用性已经不满足于人们的生活,“个性”由此产生。人有七情六欲,对美更是偏爱,而“精神性”则就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情趣,是一种对美的精神修养。
人活着,习惯于将所认知的东西制定标准。美到底有没有标准,这一点谁也无法下准确的定论。美由人而生,假设美没有标准,那对美而言就是混乱的。假设美有标准,那么美的标准又如何定义?
柳宗悦对于美的定义,他没有给出准确的结论,但能将佛教思想融于其对陶瓷器之美的鉴赏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其中观、圆融、等佛教思想连接的能力,一般人又怎能企及。如果不是对佛教、道教,以及民族特性有很深的了解,他又如何能够通过多家的思想论美。
所以美,对观赏者而言也是一种修行。
三、茶器的存在就是美的存在
如果说陶瓷器之美是器物之美的核心,那么茶之美则是陶瓷器之美的灵魂,这世上再没有比茶之美更具有实用性和可观性的了。
茶器是陶瓷器中最美的存在,它兼具了陶瓷器之美的实用性、个性与精神性,可以说它就是器物之美的灵魂。
谈起茶器,不得不说这个叫“喜左卫门井户”的茶碗。这个茶碗是产于朝鲜,号称天下第一。这个茶碗历经好几代人,而且据说持有此茶碗的人会莫名染上皮肤病,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它的每个持有者都对它爱不释手,最终因皮肤病而去逝。
这样的茶碗人们会很好奇,然而它真是世上最简单的茶碗。它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一点企图。这样一个普通的茶碗,一个最低价的东西,粗鄙的物件,没有一处突显个性,谁都能够做出来的东西,却成了天下第一的茶碗。这不得不说,这个茶碗真是将其所原本具有的性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谁也想不到天下的名器“大名物”就是这般平凡至此的东西。
那么如此的平凡的器物是如何倍受推崇成为天下第一的名器呢?构成器物之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人们普遍的认为美应该是华丽的,而忽略了美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其自然性。美本就是朴素的,它没有装饰。而这个号称天下第一的茶碗,它就是美最好的代名词。这个茶碗它足够朴素,没有装饰,它很自然,是一个无心的东西,它不奢华也不夸张,它的诞生就是为了供人使用,因为平凡而使用,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更甚于那些外表华丽,用语摆设的古董。
对于“喜左卫门井户”的美,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无事”,因为“莫造作”。茶人之眼是非常精准的,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存在,那么就很难诞生名器,人们也无法发现这些普通之器的美。说到底,美有其自己的法则,而并非他人所有。法则是存在于超越“我”与“我的东西”,法则是自然的劳作,而并非人类智慧的匠意。
所有的茶器都是能够被正确的使用,全部提升茶器。而茶器不只是单纯地美器,而是能单纯使用的器物。茶器的存在就是一种美的存在。
运行法则的是自然,能看到法则就等同于会鉴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茶碗都藏有作者的匠意,一只茶碗的美,是因为其有美的细节。是在其制作过程中,隶属于自然,在认知里从属于直观。
可以说从陶瓷器之美发展到茶器之美,柳宗悦将他对于茶道文化和陶瓷器文化的理解融于其对美学的理解上。不论是陶瓷器还是茶器,其中心思想都在用这些普通的器物来论述其对美学的理解,更进一层那就是器物之美的理解。
他认为器物之美是自然之美,鉴赏器物之美应该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美的法则,以无心,无我的道家思想去解读器物之美。他将佛教思想和哲学理念融入对茶之美的解读中,让读者不经感叹,茶与美的深度就是一个人自身修养和认知得深度。
美由人而生,因人而被解读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想对茶道有更深的了解,想看到陶瓷器的之美,那么这本《茶与美》能够帮助你看到更深层次的美。柳宗悦的解读,会让人们对器物之美有了新的看法,学会用一颗无我的心去看待美,那么一切平凡的器物将不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