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非暴力沟通讲师安迪分享的《当爱的语言遇到“熊孩子”》,让我对“熊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生活中,“熊孩子”经常“出没”在家长的嘴边、眼中、心里,他们真的是“熊孩子”吗?还是发生一些没有被我们看见的状况呢?
关于爱的语言
爱的语言,就是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简写NVC),又称长颈鹿语言等。它是由著名的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爱的语言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我们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基本的需要,行为是满足一种或多种需要的策略。
爱的语言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即提供可操作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彼此能够感受到爱!
关于“熊孩子”
你家有“熊孩子”吗?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你家“熊孩子”的表现是什么呢?淘气,不听话、和我对着干、把家里弄得脏乱差、发脾气、暴躁、调皮捣蛋、不好好吃饭、不好好游戏……
如果不停止,答案会一直列下去!如果有N个家长,会有N多种不重复的答案……
似乎,“熊孩子”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必备品,家家有之,家家恼之!
“熊孩子”将家人弄得哭笑不得、叫苦连天、恨不得揍上一顿方解心头之愤恨……
我们辛苦生的、辛苦养的,我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小孩儿,怎么就在不经意间变成了“熊孩子”呢?
就这样,我们被“熊孩子”的行为惹恼了、惹怒了,甚至火冒三丈,不知所措啦!
我们眼中的“熊孩子”有时成为了我们的天敌,似乎就是上天派来专门整治我们的一枚不定时炸弹一般……
爱的语言视域下的“熊孩子”
然而,在爱的语言的视域下,“熊孩子”发生了变化,似乎和我们眼中的“熊孩子”不一样……
爱的语言是看到彼此需要的沟通方式,是不仅看到自己需要,也看到别人需要的沟通方式。带着爱的语言的“眼睛”去看“熊孩子”,我们会发现,所谓的“熊孩子”,不过是专注于自己的需要,而无法满足大人的需要,于是,产生了不合作、不配合,甚至反抗的行为而已!
带着这样的一双“眼睛”,再看“熊孩子”,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我们会看到,那个淘气不听话的孩子,正在满足自己当下想要游戏的需要,而家长似乎为了满足他听话的需要,在破坏孩子的秩序,对吗?
那个和我对着干的孩子,正在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你据理力争,而家长似乎为了满足自己权威地位的需要,在努力地驯服孩子,以保证自己的地位,是吗?
那个把家里弄得脏乱差的孩子,正在满足自己玩耍、娱乐的需求,而家长似乎为了满足自己对干净整洁的需要,在剥夺孩子玩耍的需要,不是吗?
那个发脾气的孩子,正在因为自己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泄,而家长似乎为了满足自己无力教育的需要,在压抑着孩子宣泄情绪的需要,是吗?
……
就这样,因为双方的需要无法统一,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满足,所以,“熊孩子”做出的“熊行为”!而此时,他们似乎不再是那个“罪不可赦”的小家伙,他只是专注于自己的需要,而顾不上满足大人的需要而已!
借助爱的语言,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如果,我们硬要中断孩子当下的需要,结果自然就是他们用行为去拒绝、反抗、甚至无视大人的需要……
同时,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只是进行严厉的阻止,其结果就是孩子看不到你的需要,并且还会认为家长故意与他对着干,于是,“熊孩子”的行为就完全暴露出来,亲子双方将都看不到彼此的需要、看不到彼此的爱……
昨天,我和儿子上完外语课,时间已经八点多,儿子还想在外面玩一会儿,我对儿子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再玩一会,但是,今天很冷,妈妈在这里等了好久,浑身都冻得发抖,我们现在先回家吧!当我将自己的需要很真诚地告诉儿子后,儿子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和我回家啦!
其实,孩子是特别善于合作的,他们不合作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么我们忽视了他们的需要,要么我们没有表达清楚我们的需要……
于是,就会出现亲子之间的矛盾与误解;于是,“熊孩子”就会真的“熊”起来;于是,双方就都不会感受到“爱”……
育儿路上,“熊”出没是正常的,然而,关键是看见需要,看到自己的需要,也看到孩子的需要,在理解孩子需要的前提下,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的错误行为,教给孩子正确合作、正确表达自己的方法!
无戒日更挑战营-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