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父系氏族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见证,它以一种血缘关系记录了家族历史的发展。
中国的姓氏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制定了以父系方式传承姓氏的规律,一直延续至今。
在传统社会,家族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单位。
家族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作了深刻揭示。
什么是家族?班固在《白虎通义》卷八中说: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凑子孙,一家有吉,百家凑之,合而为亲,生相爱,死相哀痛,故谓之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段玉裁注:族族,聚貌。
毛传云:五十矢为束,引申为凡族类之称。
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所谓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
历史学家徐扬杰认为:家族是以家庭为基础,是指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虽然已经分居、异财、各爨,成了许多个体家庭,但是还世代相聚在一起,比如共同住一个村落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
冯尔康先生认为: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祖先崇拜及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
关于家族和宗族的区别,冯先生认为家族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生物性群体,二是有组织的社会群体。 到近现代,学者喜欢使用家族一词。
基于上述学者们的表述,可以给家族重新下定义:家族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在祖先崇拜和宗法观念规范下组成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形式。
隋唐时期,古河东地区得益于有利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薛氏家族作为一种血缘关系组织,在河东地区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河东薛氏为中古关中郡姓之一,与裴、柳并称河东三姓。薛氏自曹魏平蜀之际,举族迁徙至汾阴,十六国时崛起于河东。从魏晋之交到北朝初年的一百多年间,家族支系不断衍化,西晋末年定著北祖房、西祖房和南祖房。北魏初被列为郡姓,跻身世家大族的前列。
周、齐纷争时,由于薛氏所处的古河东地区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强大的宗族势力,受到宇文氏的特别重用进入关陇军事集团的高层,跻身周、隋统治集团的核心层。
进入唐代以后,河东薛氏西祖房重文,南祖房重武,薛氏两大房支呈现出并驾齐驱蓬勃发展的势头,唐代立国以后,河东薛氏更是达到最辉煌的顶点,成为姓氏研究最权威著作柳芳《氏族论》中关中六大望族之一,见于两唐书记载的河东薛氏人物有四百多位,有传者三十人,出任宰相者三人,出任地方行政最高长官者五十一人,河东薛氏在与李唐皇室的十四对婚姻中,尚公主者九人。
另外,薛氏还与自诩势侔皇家的山东、中原士族互为婚姻,社会地位极为显赫。
薛氏自蜀迁入河东地区后,在发展中形成的伦理观、祭祀观和治生观,既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又有时代发展特点。
隋唐时期,薛氏家族与同时期的其他家族相比,在家族迁徙、社会活动等方面又具有自己独立的特征。同时薛氏家族组织不断活动,对河东地域社会的文化、公益、社会控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代,河东地区是李唐王朝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的侧翼,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有史以来,学术界涉及河东薛氏家族的原始资料纷繁芜杂,散于各处。
世界各地,许多地区保存了数量众多的《薛氏家谱》、《薛氏族谱》资料,现存虽然多为清代纂修,但仍保留了许多有关隋唐时期河东薛氏家族的情况,这是薛氏家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宋元乃至明清时期所修的地方志中也有大量丰富的薛氏家族资料,如《山西通志》,《浙江通志》《江苏通志》其中人物卷中涉及到不少河东薛氏家族的情况。
再者,历代考生在科考时,都会填写本族先祖的基本情况,这间接记录了家族的历史发展面貌。
另外,历代河东薛氏人物的年谱、笔记、墓志铭,文集中的谱序等也保存了大量的薛氏家谱材料。
近代中国家族史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时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论著,但民国中期家族史研究鲜有涉及河东薛氏的。
新中国成立后,家族史的研究一度沉寂,直到八十年代,才又重新活跃起来。自1986年之后,历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家族史一直是焦点议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家族史逐步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众多学者、专家利用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文化学等方法,对家族史进行全面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家族制度、家族人口、家族教育等方面,既有通论性的著作,也有断代性的论著,且多集中于明清时期,虽然一些学者对薛氏家族研究也开始引起兴趣,并且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主要还是集中于隋唐时期。
目前,学术界对隋唐时期河东地区薛氏的家族研究,主要集中于经学世家和家族出仕人员以及分房系方面。
明清时期,考据学盛行,由此形成了一批经学家,并且逐渐发展成经学世家,如明代后期,经学界对正统、景泰年间,时任刑部尚书薛希琏墓地文物及相关文献的梳理、探索,初步理清了这位丽水籍薛氏能臣的生卒时间和主要政绩,并将收录于《薛氏宗谱》的一组当时朝廷颁给薛希琏的《敕命》予以公布,引起后代明史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清末,学界对集诗人、诗学理论家、医学家为一体薛雪的研究,薛雪对清代的诗学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
然据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其诗歌及其诗学理论的研究程度还不够,对其诗歌创作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薛雪的诗学理论在清代诗坛具有一定意义,他上法叶燮,下启袁枚,同沈德潜的诗学理论也相互呼应,薛雪的诗学理论在诗歌创作中多有体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薛雪对清代江南地区的文学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清代江南的重要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