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栀讲故事:
小安和异地男友赵又吵架了。
这次小安实在无法理解。通宵工作后小安想睡个懒觉,把手机设置了媒体静音,美美的睡到中午两点。但电话铃声依然吵醒了她。是赵的。赵问小安,你在干嘛?小安说,我在睡觉。赵又问:我给你发那么多信息,你没看到吗?小安:没有啊,刚被你的电话叫醒。
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赵带着气说:“那你继续睡吧。”就挂掉了电话。
WTF?莫名其妙。趁着还没睡着,小安看了看手机,赵发来很多信息,还有语音通话,都是未接通。
“应该没什么事吧?有事的话刚电话里就说了,算了不管了。”还没清醒小安继续闷头睡。
谁知这么一来,赵整整一天没有给小安再发一条信息。小安是又郁闷,又生气:“你生什么气呀?还气呼呼的挂我电话,什么态度嘛。”
于是有了后面的吵架。
吵架的时候也是各不相让,很奇怪,明明相爱的人为什么各执一词,无一退让。
赵的说法是,我昨天告诉你今早不工作,在家清闲,想和你多发发信息说说话,你就一直睡到下午2点?给你发了那么多信息和通话,你都没接,连一句解释都没有吗?
小安抓狂的挠挠头:我知道你今天有空,可我昨天很晚才休息,手机静音没有听见你的消息。而且你打给我的时候,我告诉你我在睡觉了,已经解释了啊,为什么还要解释。
两个人你觉得你有理,我觉得我说的对。直到赵说出这样的话:
你一个人住,前一阵子还生病了,我给你那么多信息都没有音讯,我能不担心吗?你正常作息不会睡到下午2点的。再说想和你说说话,空等了一上午,难免心情态度不太好。
小安的心也软了:对不起啦亲爱的,说了早上一起聊一会的,怪我睡得太晚了。下次有类似情况我一定提前告诉你。不过你担心我你要直接说出来嘛,还有,不许那个态度挂我电话了!
到这里俩人才又重归于好。
怎么样,这个场景,很熟悉吧?生活中我们因为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和误会,实在磬竹难书了,有时我们会说,“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有时我们会说,“你应该知道,你应该能明白呀!”
就好比故事中的赵,“你应该知道我在等你,你应该明白我在担心你呀!”可是事实上这些话是在吵架的时候才对对方说。
再比如小安,在故事中,她也有想当然的想法。“告诉你在睡觉,你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没有回信息了呀。”
但生活中并不应该有那么多想当然,沟通不就是我传达给你信息,你理解并反馈给我吗?它需要对方充分的表达来获得对事件的信息完善和了解,并作出最适宜的正确判断。这也就是今天的分享书籍《关键对话》所讲的。
小栀感悟:
今天,晨读分享给我们的正是一本与“沟通”有关的书——《关键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书中的三个内容——关键对话、关键信息共享和氛围调节步骤。
在赵与小安的故事中,小安忽略了前一天与男友赵相约第二天一起聊聊天,导致了第二天和男友发生矛盾误会。前一天的这场对话,便是关键对话。生活中我们和亲朋好友会高频的寒暄,很日常,有的对话则很低频却又很关键,比如孩子想报考外地的大学,父母则希望他离家近一点。
关键对话通常会使意见双方有较大的分歧;对话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比如报考哪个学校,未来四年在那里生活;对话双方情绪反应大,好比故事中赵与小安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解决关键对话矛盾,就要进行关键信息共享。
就像赵和小安都会各自“想当然”的认为,我没有说的你应该都懂。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的以为已经沟通了。”关键信息共享,就在于,把观点共享给对方,形成一个“共享信息库”,否则很容易在沟通中产生误会,失去安全愉悦的氛围。
双方意见不合时,沟通很容易就变成争吵。这个时候,首先,要修复安全感。
就像赵与小安的故事,赵先说出类似“退步”的话:我担心你、想和你说话。 小安也紧接着“修复”:对不起,下次不这样了,但是你的问题你也要改。
通过道歉和对比说明,调整了氛围,就可以继续深入交谈,引导对方说出观点,以此来获得针对这个观点最丰富的信息量。
当观点足够丰富了,新的目标和解决办法也就随之出现了,问题是不是就和平解决啦?
所以,别再说你不会说话,别再说你不善交流,你只是没有发现沟通的小技巧,在安全的氛围下,建立足够丰富的观点信息库,足以成就一段令人舒适的对话,并慢慢成为别人眼中的沟通高手哦!
当然啦,对于故事中的小安——我,成为一个恋爱中的沟通高手,似乎也很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