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消失,是有去无回。
死亡是割裂
割裂开肉体和灵魂
一个升腾一个沉落
直至新的轮回。
前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新学了一首杜牧的《清明》,稚嫩的童音,背诵给我们听,并为我们讲解了清明节的来历,他说清明节,就是我们大家要带上水果、鲜花去祭奠死去的亲人。
我问他,你知道什么是死吗?儿子说:死,就是去了天堂。我说为什么去的是天堂,儿子说因为我们都是好人,老师说好人死了就会去天堂,坏人死了就下地狱。
早在儿子两岁的时候,我们就谈论过死亡的话题。当时他养了一条小金鱼,每天去给小金鱼喂食,看着小金鱼游来游去,一天天长大。突然有一天,小金鱼死了,儿子以为小金鱼在睡觉,安静的等着它睡醒。实在不忍看着儿子苦苦的等着,我把金鱼从鱼缸里捞出来,放在纸上,告诉儿子,金鱼死了,然后裹起来放进了垃圾桶,顺便丢了垃圾。
儿子看我丢了垃圾,又跑回屋里看鱼缸,发现空空的鱼缸,很伤心的哭了:我不要小金鱼死,我要小金鱼回来。看他实在伤心,我们又去市场买了两条金鱼回来,他才把这事忘了。
尽管如此,“死”这个字,还是被儿子深深记住了,并有了他的认知。我妈身体不好,关节炎疼得受不了,就自言自语的说:还不如死了好。正在一旁玩玩具的儿子听了,丢下玩具马上跑了过来,一下子搂住外婆的脖子,一边流眼泪一边说:“我不要你死,不要你像小金鱼一样。”
我妈赶紧给孩子解释:“好孩子,真乖,可是姥姥早晚都得死”
儿子听了,哭得更凶了,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妈妈,求求你,不要让姥姥死。我不要你们死。我一把抱过儿子,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宝贝儿,我们都要好好活着,妈妈要等着你长大呢。等你长大了,妈妈变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路了,就会死的。
儿子听了舒了一口气,好像在安慰我似的说:妈妈,那我不长大了,你就不会死了。
小孩子说的难道就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淘气的小孩儿,在花园里疯玩,遇到小蚂蚁、蚯蚓就想去踩死,遇到蜗牛也想给一脚,花花草草,更是想折断了来玩。每次都会告诉他,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你把他们弄死了,他们会哭,他们的亲人会伤心流泪。说得多了孩子的心也变得很柔软,每次遇到很弱小的生命,总愿意小心翼翼的去维护,他说希望他们死得慢一点。
富勒说:死亡就像生存那样合乎自然规律。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无非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有的会如安徒生说的那样“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对人间的任务后,没有丝毫苦痛的结束一生—这样的死也是幸运的。”但也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过早的剥夺了一个人活着的权利。
央视有个公益广告:一个小婴儿,不停地哭泣,于是人们走马观花一样地变换去哄他,但都没有让他不再哭泣,直到一个大胡子男人抱起了它,小婴儿不但停止了哭泣,还露出了笑容。广告的旁白是:妈妈的心脏在数月前移植给了他,爱让心跳不止。
一开始,儿子看不懂,来问我,我给他讲了器官捐赠和移植,讲了小婴儿的妈妈因为意外去世,把自己完好的心脏移植给了心脏出问题的人,帮助他恢复了健康。当换了妈妈心脏的大胡子,抱起小婴儿的时候,宝宝不哭了,它仿佛又一次得到了妈妈的爱,安全而温暖。一定意义上,婴儿的妈妈并没有死,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并深爱着他。
就像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弗雷迪说我们赖以生长的树都会死,不知道死了会去哪里?作为叶子我们可能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反正我们也会掉落和死亡,那来这里有什么意义呢?来这里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的时光。这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是为了把秋天变得五彩缤纷。是为了看到四季。
够了,这些足以让树让树叶来一次,也够让人活一回。虽然就像叶子说的一样,我们都会死,不知道去了哪里。也许会像雨回到了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为新的波浪,白天与黑夜循环往复,太阳西边落下,又从东方升起。
不管我们去了哪里,生命还在。那些故去的亲人或许他们已经到了天堂,变成了天使,守护着爱;或许已经变成风,吹到了很远的地方,继续抚慰着花草树木,要把这四月,打造成一世的花期;或许他们已经变成了另外的人,在某个空间里,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享受着幸福的时光
坦然正式死亡吧,就像面对爱一样,在属于我们的这个轮回里,惬意的活着,记录每一天的风景,哪怕是一朵云,也要有云的姿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