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简友和我一样,沉浸在步绾的分享里走不出来。总想着再去听听她的声音,再去读读她整理出来的分享文字。
我就总在想,她的那些文字是怎么来的,娓娓道来,却韵味无穷,每个字每个词都蕴含着无限的情思。心中不免疑问:她到底读了多少书,读了些什么书,才有这般才情?她到底思了多少夜,梦了多少回,才有那轻松自然的笔触?
她在分享中说,文章要有真情有美感,可是人人有真情,却不会自然流露,大家都想要美感,却无力表达,这真是一件憾事。
再读她的文章,那些文字不再静静地呆在那儿等着你去读,而是满耳都是步绾的声音,是她在那儿慢慢地诉说,那独特的声音,那特殊的感觉,使读文变成了一种享受。
读了她的文章,知道写文章要有节制,字词情感节奏都要有所控制。点到为止,留白是最好的,剩下的交给读者,交给时间。
忽然想起她在分享中说有些词要少用,再去听分享竟然找不到这样的话,在评论区也没有。后来冒昧地给她发简信,她告诉我说是在另一篇线下交流的文章中说过,还真找到了。
她在那篇文章中说:“文辞不需要多华美,但过于单调不是因为贫瘠就是太懒惰。‘很开心,很幸福,很美’这样的句式在文中反复出现,令人味同嚼蜡。完全可以多一种方式去表达如此美好的感受。”
记得当时读到这儿时心里咯噔一下,仿佛有人当面说:“说的就是你!”因为当时的感受太深了,所以总感觉是在她的分享里听到的。
我就是那不知道节制的人,也是那词穷的贫瘠的人。有了一种情绪,就恨不得用尽所有的词句大肆渲染,像那大河奔流,一发不可收拾,就怕别人不知道。中华的文字被糟蹋得惨不忍睹,白瞎了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又怕说不清,理不明,仿佛是嘱咐那要离开家孩子,临出门还有千万个不放心在里面。最后成文的又像那快言快语滔滔不绝的邻家二嫂,说了一箩筐,没有一句新词,都是那平淡而直白的家长里短。还非得要读者体会出人生哲理来,又怕人家读不出来,干脆自己说了吧,所以又把那平凡的大道理摆出来让人家看看。
读步绾的文章,恨不得去向她讨一碗灵丹妙药,一口气喝下,指尖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那多情温婉的文字。又恨不得将她那些文字揉捏捣碎,当饭吃下,然后幻化出一个步绾一样的我,笔下生情,字字珠玑。
静下心来也知道,文字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读几篇文章,写几个字就能通晓的。就像步绾说的:慢慢走,欣赏啊!
在轻轻漫步中思考体会,在静静欣赏中留意观察。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慢慢地累积铺垫。读,慢读,体会每个字的含义;写,慢写,找到那个你想要的词。
反复修炼,不断总结,对文字有敬畏之心,对读者有尊重之情。字斟句酌,意在言外。
文字就像你的孩子,生她养她你要用心。虽说修改可以使文章增色,但是你弄来一块千疮百孔的布料,如何裁一件光滑平整的衣服。所以说还是要慢下笔,慎写字,别毁了好衣料,坏了别人的好心情。
慌里慌张,匆匆忙忙,理想中走出一位娇羞的小女子,不曾想跑出来一个愣头愣脑的莽汉。吓读者一跳,自己也不会心安。
什么时候,我也能静坐闲阁,漫看风景,纤纤素手,轻描淡写,眉梢眼底,留情三分。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那“多湖的、多亭的、多柳的、多风筝的、多燕子的、杏花春雨”的江南,是有着咿呀摇撸,有着油纸伞静开雨巷,有着走不完的青石桥,有着美丽旗袍女子的天然水墨。
步绾,你教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