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作品,几经修改而成,文责自负。
(一)
花红今年八岁了,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她是全班女生的骄傲,也是全校女生的骄傲。
自从进入小学二年级以来,花红在各科考试中成绩突出,年组排榜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由于她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
同学当中每当有人提到花红的成绩,其他同学都肃然起敬;老师在家长会上提到花红的成绩,花红的家长如沐春风。
就是这么一位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小女孩,最近却性情大变。
有一天,花红放学回到家中,放下书包之后,把自己囚禁于小屋之中,一言不发。
平日里总是对爸爸妈妈说同学之间的奇闻怪事、考试成绩等有趣的话题,一讲就能讲上半天。
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的父母的怀疑:“莫非是出了什么事儿?”
常言说得好:“知子莫若父。”
花红的父母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做事方面精益求精,在同龄人中看问题很有见地。
正因为她看问题有深度,所以容易对周围发生的事极度敏感。
花红的妈妈问:“今天怎么不爱说话了,是不是与小朋友闹矛盾了?”花红摇了摇头。
“是不是被老师批评了?”花红又摇了摇头。再次追问,花红淡淡地说:“我只是有点心情不好,没什么事儿,我已经做完作业了,你们休息吧。”
第二天放学回家之后,花红的表现依然没变。这可急坏了她的父母,晚饭后轮番问话,花红一脸的不耐烦:“什么事儿也没有,你们问什么问,闹心不?”
花红的妈妈私下里给老师打个电话,老师回复:“没发生什么事,我也觉得她情绪上有所变化,等我有时间与她沟通一下。”
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自然会心生焦虑。花红的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问花红前后桌以及同桌的小朋友的情况,然后叫她自己回忆最近几天发生的事。
这一招果然奏效,花红说着小朋友的同时,突然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们要孤立我。”
花红的爸爸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为什么要孤立你?”
“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以前他们总和我在一起玩,最近他们都说不和我在一起玩了,不和我好了”。
“你好好想想,他们还说了些什么,你慢慢想。”
花红逐渐地停止了哭泣,上下不停地打量着爸爸。
花红的爸爸感到心里发毛。
她犹豫了好半天,这才小声说:“我想起来了,前几天我的同桌说了一句话。”
“说啥了,你快点说出来,说破无毒。”
“他说你不是我爸爸,可能是我叔叔。”
花红的爸爸当场惊得目瞪口呆。
(二)
这个同桌的小孩怎么能这样说话?其中的根据是什么?花红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不管这个小孩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话对花红一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有心里负担。
当花红的父母与花红的班主任老师沟通此事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一周了。
老师这周也在心里纳闷:“花红与前后左右这六个孩子以前都是很好的玩伴,怎么突然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老师想: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得问一下花红的同桌小美。
小美先是一愣,紧接着回答老师:“妈妈说过,凡是单亲家庭或者二婚家庭孩子的性格都有所偏激,长期与这样的人接触自己会吃亏。
她告诉我对花红需要保持距离,我前后桌的同学都和我的想法一样。几位阿姨都嘱咐过我们,不要对外人说。
老师,你替我保密,如果妈妈知道了我跟你说了,她可能会打我,至少要骂我几句。”
老师一听,顿时觉得问题有些棘手,因为这并不是单纯的儿童行为。
但是老师的管理范围只能在校园之内。
老师犹豫了一下,告诉小美:“好,我替你保密。不过从今天起,不准乱讲其他同学的闲话,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
另外你怎么知道花红是单亲或者再婚家庭?退一步说,就算是单亲或者再婚家庭,你也不能说,何况还不是那样。”
小美连连称“是”。
其实老师在花红填写个人信息的一栏里,早已发现了其中的异常。
花红填写三好学生的信息时,他与爸爸并不同姓。
老师属于看破但不能说破,即使其他家长问及此事,自己也不会参与其中讨论,只能推说不知。
安慰了花红之后,老师在第二天的班会上,强调全班同学要搞好团结。
如果再有同学拉帮结派,造谣生事,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处罚的方式是:或者点名批评,或者罚站,或者通知家长,或者罚其打扫走廊里的卫生。
老师的做法更加印证了那几位家长的猜想。
常言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六位女家长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戏班子,说话绘声绘色,表演栩栩如生。
她们专门对此事做了总结,一致认为:“即使不能与花红彻底划清界限,但至少要保留一定的距离。”
她们同时也在猜测:“花红的父母也许是二婚,也许是领养了孩子,也许是有其它的生活变故。”
无论如何,这个表现异常家庭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
老师已经尽到了努力,但花红的直觉告诉她:“同学们看她的眼光怪怪的。”
闻听此事的花红外祖母从外地赶过来,她想找学校以及那几位家长讨个说法。
眼看着事态就要升级,花红的爸爸妈妈极力劝阻着花红的外祖母,但她哪里听得进去?
话说这花红的外祖母,人称解老太太,外号叫“团长”。她平时说话做事十分强势!
这“团长”的外号并不是说她当过兵,更不是在部队任职,而是在家乡搞了一个小帮派,形成了组团。
由于她脾气暴躁,动辄骂人,而且骂人是她的强项,所以他的外号就是“骂人团的团长”。
解老太原来的乡音过重,退休以后她特意学了一段儿时间的普通话。
但总体上来说,她的普通话还是不太过关。
她用普通话骂人时,人称“国骂”;普通话与乡音二八分成时,人称“省骂”;普通话与乡音四六分成时,人称“市骂”;完全用乡音骂人时,人称“乡骂”。
解老太太一向是说一不二,她想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她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零下20多度的早晨打算贴对联,家人担心上冻劝她太阳出来再贴。解老太太哪里听得进去?用手捂了半天,对联总算贴上去了。
她转身怒吼:“你们这些人,整天做事拖拖拉拉,以后学着点儿。哪有你做不了的事,就看你想不想做。”
还有一次,她的亲属家小两口闹矛盾,别人都劝和。她到场之后,破口大骂,双方都感到下不来台,最后一拍两散。
花红与父亲是两个姓氏,这事正是解老太太的主意。
当年她一声令下,花红随母姓。女儿女婿哪敢反驳,尽管心里不情愿,但只能乖乖就范。
解老太太的出名主要表现在讨债上。以前经常有人打工被包工头赖账,根本要不出钱,包工头总是回答没钱。
有人联系到解老太,承诺要出钱之后,二八分成,并且当场兑现。
解老太一看有利可图,便联系了几个性格相近的老太太。几个老太太把包工头堵在办公室的门前,破口大骂,一骂就是一个多小时。
一个人骂累了,其他几个人换班。
连续两天骂下去,包工头儿一看,对这几个老太太也真的是无计可施,最后只能付钱结账。
骂人团获胜凯旋,提成钱也马上进入了腰包。
解老太一炮走红,讨债业务也越来越多,腰包鼓的满满的同时,做事也更加由着性子来。
这次她一马当先,来到花红所在学校的门口,被保安拦住。
解老太一见进不去大门,便当场咆哮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围观者就聚集了近百人。
校方了解到她是花红的外祖母以后,所有在场的人都劝她回去,因为这事儿不用隔辈人解决。
直到巡警过来警告她的时候,解老太才悻悻离去。
解老太本本以为此次出马可以扬眉吐气,但她哪里知道,自己出气的同时却加重了的花红的心理负担。
(四)
校方感觉事态严重,这次采用了针对性的方法:普及一下姓氏常识。
在各班的班会和家长会上,老师分别作出介绍,当然重点就是花红的所在班级。
内容如下: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几次重要的姓氏转折点。
1,母系氏族时代 ,由于当时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所以孩子随母姓。
2,建国后,《婚姻法》规定,孩子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3,千禧年以来随母姓的孩子逐渐增多。当今的二胎家庭里的孩子,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个随父姓另一个随母姓。
在父系氏族时代以及随后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处于男权社会时代,所以孩子的取名往往随父姓。
确实有极少数的孩子随母姓,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夫妻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也有一部分与丈母娘的强势有关。
有人私下认为随母姓就是男方的地位低下,一味屈从,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人类的认知能力需要与时俱进。
花红的班主任老师介绍:“花红的父亲叫向阳,母亲叫花蕾。他们是原配夫妻,感情很好。
花红随母姓,以后大家不要对她的事儿猜来猜去。随母姓有法律依据,有先例,以后还有陆续发展的趋势。”
班主任老师这次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几位家长明白了:“以前是认识误区,她们也不再议论此事,并且告诉自己的孩子,与花红搞好团结。”
但是这些八岁的孩子们好奇心强,有个别顽皮的小孩下课以后直接问花红:“你随你妈姓,那你管你妈的妈妈叫什么,叫奶奶,管你爸的妈妈叫外祖母?”
其他几个孩子哈哈大笑。
更有一个小孩天真地问道:“那不是把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弄颠倒了吗?你的家长真是怪人,哪有这样起名的?”
花红听罢,当场捂着脸哭了起来。
转眼间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花红由经常排榜年组第一变成了班级中游。
望着愁眉不展的女儿,花红的父母心中充满了忧虑。
正刚他们无计可施的时候,花红说话了:“我不想念书了,在家呆着,长大后我准备打工。”
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八岁的孩子怎能不读书?花红的父母百般劝说,无奈花红根本听不进去。
解老太太见此情景,赶忙走了过来:“花红,你好好上学,想吃啥穿啥,我给你买。”
“啥也不要,不用你买”。
“那你想要什么,你说说看。”
“我只想一件事,做到了我就念书;做不到,我就辍学。”
花红的父母与解老太太同时感到吃惊,解老太耐着性子:“你说,什么事儿,我给你做主,肯定答应你。”
“我要改名,还要改姓,以后我的名字不叫花红,叫向阳花。爸爸姓向,妈妈姓花,这个名字把两个姓氏结合在一起,而且阳光向上,我想了好长时间了。”
解老太脸色大变,眼睛瞪得浑圆,刚想发作,但转念一想:自己与那几个骂人老太太已被有关部门告诫过,不得随意乱来。再说女儿家的事也够乱的,不能再给他们添乱了。
想到这里,她笑了一下:“自古以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当时给你起名字也是为了你们家好。你听话,名字不能改,别的好说。”
“那我舅舅为什么不随你姓?以前你是我家生活的决策人,以后我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解老太忙说:“我的习惯也在改,现在已经改进挺大了。”
向阳的嘴角抖动了几下,但他没有说话,脸上用力地挤出来一丝微笑。
(五)
班主任老师带着校方的意见做了家访。
老师说:“花红,你先去上学,学习不能耽误。学校已经决定给你转班,以后不会再有类似情况发生。至于改名,你们家里再研究一下。”
“老师,我不去上学了,我必须等到改完了名字再去,户口本上有改名公章才行。”
解老太心想:“这么大点的孩子,主意那么正,这还了得。”
她举起手来,张大嘴巴,刚想发作。突然间她发现老师和花红以及花红的父母,全都对她怒目而视。
这位叱咤风云的解老“团长”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声无息地躲到了一边。
她终于醒悟过来了,现在说话已经缺少当年的分量,真是不服老不行。
过了好一会儿,谢老太有气无力地说:“这个倔丫头,真让人无奈,唉,那就改名吧。”
两天后,花红看了一下户口本,自己的一栏里写着:曾用名,花红。
现名:向阳花。
上边盖着一枚鲜红的派出所公章。
她顿时感觉如释重负。
向阳花重返校园才知道:所有学校都不能把学生在本校内进行调班。
但学校与兄弟校已经联系好了,她的学籍转到了兄弟校,再由兄弟校转回来,这属于特事特办。
转回原校之后,学校打算把她安排到十二班,原先她在一班,这两个班级无论是上课还是间操距离最远。
三个月后,在全市联考中,向阳花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获得年组第一名。
十二班的班主任老师自豪地向学生们公布成绩:“我们班学习基础差,以前的成绩不理想,从来没有人能考进年组前十名。
这次考试,向阳花同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年组第一名,为我们班级争光了,我们向她祝贺!”
说话的同时,老师高举右拳,做出了加油的姿势。
话音刚落,下面“哇塞”声一片。有的小同学看着向阳花露出的惊异的表情,有的面露微笑向她点头致意,有的交头接耳,更多的小同学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此时的向阳花,眼里却噙满了泪水。
她仿佛在说:“只有在这文明礼貌的环境中,才能山相依,水相恋,人相和。正是这些灼热而众多的目光,点燃了我心头翻动的思绪,让我首次感到了甜美而温馨的生活。”
生活中的追梦人,需要面向正确的航向。怎样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