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哥哥是个优秀青年,他写的《最好的告别》,让我泪流满面。我这么大岁数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轻易流泪,除了韩剧中那些走心的台词和情节。
阿图哥哥是天才的印度裔美国医生,他的影响力可上至美国政府、总统决策,但他同时作为一名医生、思想者和儿子,关注并思考医疗,直至世界都忽略的衰老和死亡。
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养老院放在一起,相信你更愿意看到孩子向日葵般的笑脸,而厌恶暮气沉沉、被死亡笼罩的老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怕死,我们不敢直视,我们不想采取措施去让我们更好地老去、死去。
阿图医生以他的柔弱心、慈悲心关注了,所以圣雄甘地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阿图医生其实是在非常艰难地叩问自己工作和职业的价值,这样治疗、这样开药方、这样把病人放进ICU、这样让病人痛苦不堪真的值得吗?
好吧,谁不曾见过或听过重症病人或濒死患者?
我16岁时见过死亡。我高一时放寒假,在粮所上班的父亲实在太为上重点高中的我骄傲,喝上一点小酒,站在拖拉机车斗里,扶着稍带给我大舅买回的大衣柜,就往家赶。也不说酒多了,也不说拖拉机开快了,也不说大衣柜不稳了,也不说死神来叫了,反正我父亲掉下了拖拉机,撞着了头部,进了医院。
正是小年二十三,乡镇医院的医生都回老家了,值班医生不会处置,想往县城医院转,医院救护车的司机也在家过小年,我们眼瞅着父亲躺在病床上,大呼小叫,其实他喊的是我的名字,他喊:“救救我,救救我!”我泪流满面,不知该怎样救他,我哥哥站在我身旁,诧异得看着我,不知我为什么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地下落。
父亲终于去世,我在葬礼上没掉过泪,怕人笑话,只好嗷嗷的干嚎。因为我太平静,母亲在父亲一周年的时候,竟然问我:你还知道今天是你的父亲的忌日?我悲伤加上气愤当场掉泪。
父亲去世前的痛苦,我直到读这本书前,都以为那是走向死亡必经的阶段,现在明白,其实护士可以给他止痛、镇静,让他更安静、更优雅地离开,而那时,我连这点都救不了他。
大舅胃癌晚期,表哥把他从医院拉回家,表哥四个孩子,等着上学、花钱,表哥种地、炸油条为生。
大舅躺在西炕上疼得嗷嗷叫,不时骂着不孝之子不给他治病,不让他住院。表哥夫妻二人在另一房间默默不语。大舅最疼爱的小孙子哭得一噎一噎的:“妈妈,我要是得了重病,你们也不给我治吗?”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表哥可以从医生那里拿到止痛与镇静的药,让从表哥四岁起就当鳏夫的父亲走得平静。
我公公糖尿病并发症,在医院里插满了管子,清醒的时候坚决要求回家,但是儿女怕村人笑话不同意,老人在医院不停地折腾,医生也一直建议各种治疗办法并加以施行,直至花费达到医生满意的标准,他们放行,声称老人回家活三到六个月不成问题。
我公公鼻饲胃管插着,氧气管插着,携带超长的氧气瓶回家,并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大大小小的药丸,回家
10天后离世。
因为住院费用问题,儿女产生矛盾,有强势逼着人家往外拿的,有装弱哭穷的,有一力担当的。
老人一死,家立刻就散了。婆婆一人住在农村,相邻的大儿子觉得自己平日照顾母亲吃亏,开始跟各家收养老费,索要不成,喝醉酒跟老母亲闹事,将老人推倒地上,把髋骨摔断,于是婆婆住院、手术。
出院后大儿心仍然不甘,拿着刀去划老母亲的被褥,于是老母亲大年正月地被小儿子背着,仓皇逃离农村的家,其后慢慢把婆婆安置在养老院,直到四年后婆婆去世,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养老院的生活婆婆过得不舒心,和舍友吵架,三天两头换房间;远离家庭生活,倍感孤独,家人去看望,就拉着手要求回家。
但是,综合所有条件比较,住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并且,养老院也不是一般的老人能住得起,住在那里的,往往是老干部、老红军,或者儿女有钱的。
像婆婆这种家庭,儿女们都是在咬着牙坚持。那些年我家过得特别苦,孩子要求去看电影,我都要好好掂量一下。
后来婆婆终于跟舍友发生激烈的冲突,舍友是位90多岁的老红军,婆婆将人家骂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服务员去劝,婆婆一头拱到人家身上,结果把自己腰折断。
大姑姐接回家伺候半年,忍受着工作劳累和老母亲的坏脾气。婆婆能下床的第二天,自己倒水喝,脚一滑,另一条腿的髋骨断了。
住院、手术,婆婆年岁已到,不如四年前那样坚强,日日夜夜哭喊嗷叫,头脑清醒些坚决要求回家,扰的整个骨科病房不得安宁。
出院10天,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安然去世。
所费巨资,一夜之间,鸡飞蛋打。
其实,婆婆第二次另一条腿髋骨断裂时,有经验的亲戚朋友就说,老人都是越摔跤,越说明身体不行,甚至意味着时日不多,同时身体机能也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巨大伤害,所以好多岁数大的老人摔了跤,很多医生都建议不要动手术,回家安静养着,该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
但是给我婆婆主刀的主任医师是我的亲四爹哎!他说动手术,我私下里问他,婆婆的身体能否承受得住,他当场翻脸,叫我们赶快拉回家,要死要活自己负责,吓得我立刻噤声。
半年后四爹大人打过电话问婆婆什么样,我家站同学居然说很好;一年后过某个节日我去拜望四爹大人,说起婆婆,我说一个月前去世,四爹大人的脸色有些尴尬:“到底是没挺住啊。”我很想看看,他要是知道出院10天婆婆就去世,会是什么表情。但是,站同学说算了,人已离开,活着的要好好活着,给人添堵不是咱的风格。
我所亲历的这四桩非寿终正寝式的死亡,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
我婆婆生前既没有好好地舒服地老去,更没有平静地少受痛苦地死去。这让家人想起来,都觉得无比遗憾和痛心。
阿图《最好的告别》也使用了鲜活的的事例,自己的病人,自己的同事,自己的父亲,讲了其实医学现在似乎无力管理老去和死去的这一全球普遍的问题,并且医学还回避,医学只会上最好的、最保险的、最能立竿见影的药物和器械,用病人眼前的痛苦,去换取不可知的仿佛很美好的未来,实际上很多时候,那个未来只是一张饼,而病人的现在,因为种种过度治疗,已经被折磨得如同地狱。
阿图提出了善终治疗,目前在美国,很多大量的这样的机构已经可以开始为重症濒死患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如果时日无多,不要插着管子躺在重症病房昏睡,可以享受更有尊严和体面的护理,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度过难忘的美好的幸福的快乐的安宁的每一天。
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老去?书中也介绍了很多这样的机构和例子。不管是老人住单间公寓,可以自由地锁门,还是往养老院里引进动物、植物、小孩子,都是在尊重一位老人的情感需求和尊严需求,人在老去之时,也仍然是人,而不是什么惹人讨厌的怪物。
阿图读了很多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及其他学科他都广泛涉猎,深入研究,且都有独到的见解,表述起来,深入浅出,遣词造句,恰当到位,我想这绝不只是翻译家的功力,这本书读起来令人兴味盎然,一口气读完犹觉意犹未尽。真不愧是天才级的科学家。
我甚至还学到了一套跟老人、病人询问想法的技巧:首先表示“我很担心”,然后一个一个提出最紧要的问题,并问对方如何理解这些问题,在理解一致的前提下,问对方有哪些惧怕,如果情况恶化,有哪些目标,为了阻止将会发生的情况,对方会有哪些取舍。这也是一生中最难问的最难回答的问题,但是一旦开始,一旦问答完毕,思路理顺,大家都会如释重负,对方优先选择的事情如此明了,下一步的行动自然就清楚。
我们一生中,一定要和家人进行这样的谈话,一定要有家人和我们进行这样的谈话,把老去和死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得妥当甚至完美,这样有限的一生才堪称完美,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为生活努力过一点不留遗憾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