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能被称之为牛人的,一定是那些哪怕一无所有,却仍然能创造出一切的人。
犹记得在12月5日晚上11点多的时候在群里看到老师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是:友情提示,小灶班还有35分钟截止报名。我当时就随口问了一句:时间安排是怎样的,老师说没有学习大纲,学习时间自由。我一下就有了兴趣,当时我已经参加了时间训练营,e战到底训练营,其实还挺担心,万一坚持不下去,或者说就算坚持下去却没有什么质量怎么办,但是我觉得我不能再像参加特训营的时候一拖再拖,直接拖到2018年尾了,既然还有时间,我就抓紧去写了邮件,在还有5分钟的时候把邮件发给了储君老师,当时我就想,报名这么晚,小灶班只选10名,估计很难选中吧?但是依然很期待,很期待与优秀的小伙伴一起成长,老师说,第二天才会公布入选名单,说实话那天晚上过的有点煎熬,小灶班报名群里好多牛人,搭上末班车,有点小确幸。
12月6日如约公布结果,老师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没有被选上的,不是不优秀,看完这句话心凉半截,公布前三名时,真心觉得可能被out了,因为番茄、xiao阿娜、nana都是非常优秀的学员,当时就想估计没戏了,不过还是抱着,没事还有7个名额呢,没准下一个就是我,这样的信念坚持到揭示第9名,只有一个名额了,心想真没我啥事了,直接退出看别的信息,还没一会儿,突然被艾特了,我的内心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表达。反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也是坚持到一半,或者是坚持到一大半,觉得可能没希望就不再坚持了。所以凡事都不能那么快预判,觉得自己自己不行,没希望,不适合,因为当自己用心去做了,就一定会收获到可能难以想象的额外惊喜,所以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烦恼,一切困难都是自我设限,去做,去复盘,去发掘,去蜕变更好的自己,是我现在要做的事!
12月7日晚8点,小灶班第二期正式开营了,虽然小灶班没有具体的学习内容,但是简单就是极致的复杂,越是看上去没有其实越多,因为我们要成长的太多了,冰山理论中提到,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小灶班就是激发大家潜在的特质,将隐性特质发掘的越大,自身的竞争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老师用听说读写悟,极致践行,概括了我们接下来30天需要做的事,看起来简单,真正融会贯通并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期待的成绩,是需要花大功夫的。
老师是个90后,但他有非常丰富的Excel经验。还有着十年的财务经验,创业经验,一举刷新了我对九零后的看法,老师虽然年轻,但是他却有着Excel10000小时的极致践行,并且除此之外呢,是千聊平台最具潜力的直播间,跟荔枝、网易云课堂、尚德机构、中企商学院都有合作,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只长年龄,而另一些人,却早早的在自我成长,说及此,不得不提到小猫妮,作为一枚95后的妹子,她做到了极致践行,并且影响了很多人,前两天我以前就职的基金公司的同事还说很崇拜猫妮,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有时极致的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借用猫妮的话:雕琢自我,普惠他人。
这是一个极残酷的年代,不少实体企业要不就在转型,也有一些在倒闭,但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年代,涌现出太多太多优秀的平台。竞争,淘汰了没有活力、没有学习力的人或企业,同时成就了那些有活力、有学习力、有创意的人或企业,而这一切都符合生存的规律,市场在迭代,公司在迭代,人也需要自我迭代,大概全天下付出就有收获且最划算的事,就是不断的投资自己,投资自己的大脑了吧,感恩这个年代,将学习这件事变得如此便利,以前捧着手机基本都是聊天,追剧,刷朋友圈,现在变成了,阅读、听书、报线上学习班,有些人素未谋面,却给我许多感动,这跟我身边每天聊去哪吃,去哪玩,去看什么电影的环境完全不一样,我需要正能量,因为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小灶班就是在探寻自己的边界,只有有实力,就能链接自己需要的人脉,人生三大幸事其一,便是贵人引路,在这里不仅可以与高手为伍,学习他们的思维,还可以听到他们的创业经验、社群运营经验、职场效能、复盘思维、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如何制定目标、如何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标签,想要成长,首先要打开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见闻,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小灶班都具备。
说,可以将我们的见闻,通过转述的方式,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让自己更快速的去吸收,老师常说越分享越幸运,这一点,我感同身受,经常通过分享认识新的人群,产生新的想法,多说,多分享,即是突破也是锻炼。
读,可加深印象。
写,直面感悟,30天10万字,老实说听到这个数据,我有点惊讶,觉得有难度,对于我这种平时除了偶尔写写公文的小白而言,写10万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小灶班就是小灶班啊,一上来就是激发潜能,结合我目前学习的时间管理课程,将10万字进行目标拆解,10万字,每天3333字,这样看起来,似乎也不是不能做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我不行,是因为我们的惯性思维,在安全区呆习惯了,对有挑战有难度的事,会本能的拒绝,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没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突破自己,不给自己设限,找到自己的边界,别轻易说不可能,并且去挑战不可能。
悟,跃迁思维,每天面对繁多而复杂的信息量,如何将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归整,输出,离不开悟,给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思考的习惯,将很大的为我们接下来的选择提供导向作用。
最后,分享陈春花的话: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为了完成而去做,而是要专注于事情本身。全神贯注去做每一件事情,享受做事情本身,并与它融为一体,你就会感受到轻松、清爽与愉悦。
去做且享受其中,越紧张越有压力,反而达不到想要的结果,轻松点,遇到事情,首先划分目标,制订计划,持续渐进,享受,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同我们平时的工作也是一样,如果觉得是任务,就会觉得很痛苦,为什么什么都是我做?会很烦躁,很焦虑。当把这一切觉得是一种修炼,一种自我提升,你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精雕细琢,反而有更好的结果。
著名的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而现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基本的生理需求基本不成问题,所以大部分人的需求变为爱、归属感、尊重,可能我出生的家庭环境比较和谐,铸就了我内心满满的爱,懂得感恩,也比较乐观,所以对我来说,尊重和自我实现是我的需求,想要被尊重,首先要自重跟尊重他人,另外也需要让别人看到自己,怎样让别人认识并认可我们呢,那就一定要懂得人脉链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放眼世界,一切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那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我们试图在追求梦想、努力奋斗的同时又要保持个人生活的平衡,想要遇到更好的自己,那就必须要去链接更多的人,去链接那些在各行各业都非常优秀的牛人,如何和牛人产生链接,甚至产生合作,我们必须要具备一个思维,那就是合作思维。那合作思维呢,首先要让我们的惯性思维从“我”到“我们”转变,但这个转变,能够推动我们的技能、潜力达到我们也许想象不到的一个高度。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个人脉库、人脉地图,哪些人能够提供给我什么,我又能给其他人提供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在人脉链接过程中也非常重要,怎样去链接?我们首先要有个非常直观的自我介绍,我能给别人提供什么,我需要链接哪些人,刚好那个人我能帮助到他,他也能帮助到我,那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共赢的状态。首先是我们的标签,这个很重要,好的标签可以让人一下子记住自己。
我就是那种不知道该如何提炼自己标签的人,所以这一点还是需要去修炼,提炼不出,只能说明目前的能力皆平平,但是起步低,说明进步空间越大,想想最近一个月的收获,心里还是很欣慰的,E战到底原本只是想系统学习EXCEL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许多新知识,可以运用在工作中,而且还变成了一个可以赋能的人,每天跟一帮正能量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接受挑战,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其实我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经常都是被关心,被包容的那种角色,而在学习群里,我将自己转换成大家长的角色,关心大家的成长,督促大家去学习,去挑战,去突破,主动去分担,虽然做的不完美,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寻得了一种突破,物理学讲,力是相互的,这句话形容现在的状态,真的分毫不差,我赋能大家同时也在被赋能。
记得在2017年参加NLP初、中阶的时候,我所在的队拿到了团队第一名,当时老师送了我一本书,在书签中,她留下一句:你就是九牛之人!当时我并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在我们一次深聊中,她跟我说起这个典故。
很久以前,有两个年轻人,他们没有在自己的村子里找到自己心仪的姑娘,于是,他们决定一块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他们两个跋山涉水,走了很长时间,又累又饿,忽然看到了一个村子,他们想去前面种地的人家里讨一顿餐饱。在田里干活的是一个俏丽的小姑娘.,这个时候,其中一个马上就相中了她,另一个不以为然,认为"就这么一个村姑你就看上了?"他说 ,那好,既然你看上了不走了,那你就在这吧 我去另外的地方找去。他走了,继续踏上了征途.。而这个人留了下来。
他向村里的人打听,这是谁家的姑娘,有没有归宿? ....后来得知.这个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男方要娶女方的时候,必须要用牛来做聘礼,因为这里的主要劳动力就是牛。 而送牛的头数越多也就表明这个女人美丽、端庄、贤淑 ,最多是送九头牛是貌若天仙的。一头是: 很差的, 二头是: 勉强看的过的 三头是: 很一般很一般的。 这个小伙子想办法弄足了九头牛,因为那个女子,在他眼里已经是天使了。一天,他带着九头牛去了这家人里,一个老汉推门而出。几句客套话之后,他表明了来意,并说明了带了九头牛。老汉又惊又喜,在老汉眼里,她女儿最多只值三头牛而已,但那个小伙子一定要送九头牛。 盛意拳拳之下,老汉脱不了了,并且一再强调,,是你自己要送九头牛给我的,不是我要你送的,因为老汉不想让别人以为自己是在骗这个外乡人。
之后,两个人过的很甜蜜,男耕女织,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样过了一段日子以后,那个当时去了另外的地方的人又转回了这里,他想,这不就是我当年和朋友分手的地方吗?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了? 去打听打听把,忽然,他看见一个很美丽的女子在田里干活,看上去是那么那么的美,,他想,为什么当年我在这里没碰上这个姑娘呢~~ 可惜呀他上前打听他朋友的下落,女子告诉了他,并且说:我带你去。
离别多年,叙旧之后,他问他朋友,嫂子呢? 当年的那个小村姑呢?
他朋友说:什么?你们不认识? 不是她带你来的吗?
他很惊讶,啊? 那就是当年的那个村姑?当年她也没有这么漂亮呀,怎么越来越好看了。
女子在一旁答到:因为我丈夫认为我是最漂亮的,所以我就是最漂亮的。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只是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抛光面的多少决定了光反射的程度不同。当我们认为自己是天才,并且努力去做了,那你就是天才。当我们认为自己一定会有所成就、会成功,持续坚持这个信念,并为此付出努力,你就会成功,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成功的。所以在那时,我忽然明白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你给自己如何定位,你就真的会成为那样的人。而当我们用发现九牛之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周围的人时,我们得到的将是真情的回报。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特别是当我跟淡然都在不断的给彼此打气加油时,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所以我在特训营还没结束时报了时间管理训练营,坚持每天听课,打卡输出,制作待办事项,并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复盘,最后还一把将自己推到了小灶班,的确有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感觉,但是我知道,越是困难,越是不想做,越是怕,就越是要去挑战,去突破,因为既然决定在路上,决定去成长,这条路就意味着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同时要有令自己都为自己感动的行动。
《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经历了人世沧桑,饥寒交迫的生活,最终获得了成功,他不懈的努力,坚定的意志,以及他争分夺秒的精神,让我数度感到震惊,同时也充满感动,当他挑战自己的时候,也是做足了功课才开始,他面对生活积极地态度体现了他的本质,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面对机会他都会尽全力的去争取,不加以懈怠,这样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每次遇到困难,想想那些比我更低却逆袭的人,就觉得内心充满力量。
现在已经特别习惯每天下班后,一个人在办公室呆着的时候,无论环境还是心灵都变得安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比如说,听听储君老师的excel课程,学习下波波羊大叔的时间管理,跟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偶尔与自己的内心来一次深入的交流。
今天特训营没有发布课件,我以为是我太忙给遗漏了,在群里爬了半天楼,也没找到,才知道原来今天没发新课程,这一天都有一种好像还有什么事没有做的感觉,毕竟在这27天来已经习惯了,每天打卡,每天学习,哪怕是复盘日也会看一下之前的课件视频,想想马上就要到最后一天的复盘了,突然有点舍不得。
既然是复盘,且先聊聊最近的一些改变吧:
001 第一当然是养成了每天学习的习惯,以前总觉得自己学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跟现在的这种节奏来比,我那个点学习的强度完全就是挠痒痒,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你就是没真的努力过,所以只要努力一点点就会觉得自己拼尽全力了一样。这是我以前的状态,但是训练营的学习每天都让我有一种新的感知,每天对我来说都充满激情,这是我在平常的工作中所很难有的一种状态。记得刚开始加入特训营的时候,老师一直在强调赋能,我就在想我已经活了这么个岁数了,你还能怎么个赋能法吗?但是一天一天我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这种感觉特别的奇妙。
002 开启每天与自己内心对话的习惯,特训营刚刚开始的那几天,感觉打卡完全是一种负担,而且还要求字数,当时觉得挺烦躁的,所以呢,打卡的时候有一点敷衍,直到有一次我们三队开始做每日精选颁奖,然后很意外的连续三天都拿到了每日精选的小奖状,好像就是从这几天开始特别的注意在打卡的时候用心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记得当时我打卡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当你拿到一次小奖状的时候你就特别期待赢,特别希望自己更优秀,也就在这样子的一个过程中,我开始重新找到跟自己内心对话的感觉,记得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写日记,超喜欢逛文具店,然后买很多的笔记本,后来工作后,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写东西了,慢慢都快遗忘了曾经的自己写过满分作文,偶尔还能写写诗词,感恩特训营,把遗失的自己找回来。
003 正面思维的习惯,遇到任何情况,先给自己正面激励,就像每天在群里激励其他小伙伴一样,鼓励自己,我体会到内心的极大喜悦,而不是每天看到一堆数据就特烦燥的状态,我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一种历练,你烦,说明你修炼不够,能力不够,既然这样就猫下腰来认真学习,踏实成长吧,不要脾气比能力还大,系统学习特训营课程后,遇到任何一个数据表,都会先思考最快的解决方式,有哪个课件可以帮到我,所以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目标特别明确的时候,一切都根本谈不上坚持,因为我知道我在往目标靠近,当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会惊喜的发现,咦,自己跟前几天相比又有某一点的提升,就又开始期待明天的自己是怎样的,也许我在特训营的27天,表现的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凡事都不可能完美,还是要嘉许一下自己投入后的悄然改变。
说到目标,老师说:一定要对自己高目标,严要求,打造自己的里程碑!他问我们几个问题:
001 在剩下的20天里,你都准备做点什么呢?
002 今年你有没有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003 年底有没有做总结复盘,有没有开始着手规划2019年?
004 今年你有没有成长,说说你做过自己认为最厉害的五件事情
005 有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那些岗位内外的事情你都做好了吗?有没有升职?
006 今年你收入有没有增长?工资涨了吗?有斜杠收入吗?
007 有没有带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成长,你都为他们做了什么?
008 今年有加入新的圈子吗?厉害的社群?不错的校友圈?
009 今年你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是谁?为什么?
复盘总结:
001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汗颜,因为参加小灶班跟时间管理训练营以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定过一个目标。所以说起还有20天想做什么,还真有点难倒我了,除了日常工作以外,就是学习,听书,健身,但是我想达到怎么样的目标,没有量化的标准。也没有高要求,高目标。习惯性的过着每一天,却在安逸中慢慢迷失了自己,可见目标对于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从加入e战到底开始,慢慢的接触到时间管理训练营,小灶班,通过不断的学习,复盘,总结,反思,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目前想要的,所以我订下了百书万字的目标,因为我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剩下的20天,听书写字。不断精进。
002 参加训练营之前根本没有订长期目标的习惯,如果非要说目标,我记得年头时发了条朋友圈,特别随性的写了2018的目标,get更多新技能和减肥。回想这一年,似乎真的也没做什么,除了工作之外,就听书,吃喝玩乐而已,加入office大家,并参加训练营,不仅让我学习了知识,同时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好多95后的小伙伴,年龄轻轻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真幸福,就像读书需要老师,踏入社会后需要贵人,贵人不是直接给你钱,而是启发自己的思维,带你感知你从未知道的世界,激发你探索自我边界,更快去成长。
003 2018年之所以没有太大的突破和变化,跟没有设定目标有直接关系,没有目标,所以根本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去努力,不聚焦,总是东一下西一下,看到什么好就想学,然后又停留在想的层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讨厌的恶性循环。
2019年目标:
职业目标:会计初级|人力3级
个人目标:100本书、50万、ppt学习
004 2018年相较于个人还是有所成长的,只是成长的太缓慢
A.从一个可以说是没有人资经验的小白到现在的劳资、薪酬、保险都可以运用得手,是我没想过的范畴
B.老实说我不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从训练营开始后,一门心思的想着好好学习,将学习运用于工作中,且转变思维,与高手同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个必须是有成就感的事。
005 工作目标没有最好,只有越来越好,除了年头调过一次薪,想升职太难了,升职除非出类拔萃,岗位内的完成度给自己65分,还需要多点深入学习,关于政策,关于行文。
006 除了工资,好像没有什么其他收入了,正在寻找其他机会,一直在思索那些实现被动收入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007 发现自从开始好好学习后,身边不少人会问我,在哪学习,学什么,有什么好推荐的书或者学习班,其实很多人想成长,想学习,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平台。
008 销售圈盛行一句话,选对池塘钓大鱼,其实个人成长,也需要一个合适的池塘。优质社群就是非常适合自己成长的池塘,2018年,参加e战到底训练营、时间管理训练营和office小灶班,真的是个很棒的选择,知识、思维、方向,一应俱全。
009 今年最感谢的人是储君老师,没有老师的开头,也就没有目前的收获,我不知道未来的我是会怎样,但是我知道我的未来可以通过自己去创造,老师用自己的极致践行,告诉我们普通人一样可以成为牛人,只要你找准目标,下狠功夫,滴水穿石谁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得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一切都存在8020定律,我的醒觉太晚,所以一直活在80的区域,现在抓着20的尾巴,拓宽眼界,知行合一,努力!
e战到底在双12之前,结营了,没有必须打卡的要求,没有一起为达成团队目标而努力的游戏规则,没有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没有人为自己加油鼓掌,结果,会怎样?是选择默默退回到过去不紧不慢的状态?还是将特训营的精神灌输到以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我的自我反思。
成功的人大多自带激情,影响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今天听到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杯子,说,人呢,要是有个玻璃心,那就是个玻璃杯,摔到地上,啪,就碎了;如果是个不锈钢杯呢,摔到地上,没事,最多就是磕着碰着,无伤大雅;而如果是个硅胶杯,那就厉害了,摔到地上能弹起来,而且摔得越重弹的越高,几乎所有有成就的人,那些牛人,可以说都是一只硅胶杯,反弹能力特强,遇到再多困难,在他们眼里那只是行进路上的垫脚石罢了。他们总能通过行动、复盘、改进、优化,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也许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从普通人变成牛人,自然规律永远都是付出才有收获,所以不是牛人就找到榜样,向牛人看齐的第一步,可以先向牛人学习。
以下是我在E战到底结营时的复盘感悟:
第四周复盘:
目标:
001 尽可能多的翻转视频,吃透课程的关键点
002 有质量的完成每日打卡输出
003 鼓励队友多分享、多输出、按时完成作业
004 一次有质量的大群分享
结果:
001 基本保持每天2个以上的视频翻转
002 每天都能保持走心的打卡
003 积极带动,鼓励,打卡率100%,有新的面孔不断在突破
004 完成了一次个人认为还不错的群分享
优化措施:
001 合理安排时间,继续突破自我,比如数量的提升,质量的优化
002 将训练营的状态带到工作生活中,形成常态化
003 多输出走心的感悟,多分享
总结规律:
001 当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就不会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去纠结,因为你知道你要什么。
002 万事万物的链接,在于心的连接,哪怕未曾相识,但是只要真心对待,大家都能感受的到。也许在某一个时刻,你的一句话就能帮助到别人。
003 再多的鼓励,打再多的鸡血,不如自己身体力行,等你感动自己,也会不经意间感动别人,从而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持续将这种能量输出,就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可爱。
28天复盘:
目标:完成打卡,坚持每日学习课程,跟过去的自己say:bye!
ps:以上是我28天前定的目标,现在看来完全就不叫目标,或者说,这是个没有要求的目标。
结果:
001 持续学习,持续输出,走心打卡。
002 团队氛围一天比一天好,大部分人都在认真对待这一次的学习。
003 目标感增强,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
004 时间管理开始有基本的认知,并身体力行
005 学会很多以前未曾听过的输出方式,比如:简书、石墨、幕布、EV录屏、gif小动画制作,继续坚持输出。
006 收获不少良师益友
总结:
001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而不是读完书就万事大吉了,只有持续学习,养成思考的习惯,将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转化成有益于自己的模式,才是有效的学习。
002 人都是群体动物,喜欢群体学习,所以有了许多优秀的社群,选中其中优秀的,适合自己成长的社群,深度链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会属性,从而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003 遇到未知的事情,先试着了解,而不是一开始就抗拒,你不懂的正是你需要成长的,想让自己更优秀,首先承认自己不知道,给自己一个打开心扉的机会,也许这成为你人生的拐点。
赢的人生其实不需要多少次的机遇或拐点,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籍籍无名时的厚积薄发,沉淀,找准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把自己扎进去,深入研究,把努力形成常态化,去感悟放下,享受过程,全身心的去践行目标的过程也许枯燥乏味,也许还充满曲折,但是如储君老师所说,极致践行10000小时的前1000小时是最难熬的,付出多,收获少,但是越到后面,产出会越多,也越容易。如果10000小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听上去比较有压力,那就拆解一下,先从100小时开始吧。
成功的路往往是少有人走的路,今天思路有点匮乏,为了倒逼输出,也为了给自己加油鼓劲,重读了《少有人走的路》,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一起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寻找更加丰富的生活,它教我们如何爱,教我们独立,并且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书中提到的第个观点是,自律——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人生苦难重重,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有很多人会拖拉,会懒惰,但是问题依然存在,逃避只会让问题加倍。这一点,深有感触,因为本人就是一个很有畏难思想的拖延症患者,在波波羊大叔的一分钟战胜拖延症测评里,分数高达12分(分值越小代表行动力越强,分值越大代表拖延症越严重),在拖延时,是一时痛快,这会可以懒得想了,但是做简单的事时,还是会对这个困难牵肠挂肚,因为事情还没得到解决,然后就觉得焦躁,这一切都是因为不够自律,对自己没有要求,只有主动要求自己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痛苦才会变成我们学到的知识、经验,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克服一关又一关,走向成熟的彼岸。
1. 不自律的表现
① 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动消失,浪费时间,源于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价值,其实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那些牛人并不是比我时间多,而是他们懂得时间的宝贵,时间总量是固定的,我们的寿命不可能无限延长,所以我们的工作生活也不不可能无限延长,而且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从婴儿长成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时间还可能倒转吗?我们既没有月光宝盒,我们的生活更不是大话西游,时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我们不可能把时间像存钱一样存在银行,需要用的时候取出来,时间就是这样一日一日、一周一周、一年一年,流逝了。时间的另一个公平之处在于它不可替代,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花时间,不管多有钱的,或者分文没有的,我们的时间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被花费掉了。所以在有限的时间,我们还怎么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呢?
② 对问题视而不见,假装它们不存在,靠临时敷衍暂渡难关,工作中似乎偶尔会存在这种侥幸,总觉得这事有问题应该问题不大,想当然,其实作为我这个岗位,专注和谨慎是必须要具备的,一切小问题都有可能变成麻烦,加倍的还回来。那怎么避免不自律的人生呢?书中提到四个原则:
(1) 推迟满足感
先做个小测试:
a.你吃蛋糕更喜欢先吃蛋糕胚还是奶油?
b.麻烦的事是积极动手解决,还是先拖着再说?
如果选择后者,则说明你只顾当下的安逸、快乐而不能对长远未来带来益处,甚至有害的行为,这些都不是推迟满足感的行为。有时孩子贪玩,本来只想尽快让他们停下,但却没有耐心了解他们,只用吼叫或谩骂也是。
那哪些行为称之为推迟满足感的体现呢?
a.为了减肥瘦身,忍住不吃眼前的巧克力蛋糕是。
b.为了弹奏出流畅的曲目,每天坚持花时间练习钢琴是。
如果父母自己不自律,在孩子面前酗酒抽烟、没有自制力,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如果父母懂得自律,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至关重要,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就容易陷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为模式,先抓住一切能抓住的快乐再说。要培养孩子自律,需要父母投入足够的时间、耐心和精力来关爱和照顾他们,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
我想我们身边不乏整天喊着要减肥,最后年头喊到年尾,别说减肥了,反倒胖了两斤,我就是这样的,从我记忆来,我就没怎么瘦过,年头喊了句口号,到年底瘦到三位数的最小值,现在到年底了,还有几斤倔强的肥肉,它还在,虽然我不是贪吃造成的,但是没瘦是事实,不够自律是原因。
我朋友圈有一个姑娘,是位钢琴老师,偶然一次在朋友公司喝茶有过一面之缘,觉得这女孩颇有气质,谈吐得当,便互加了微信,经常看她朋友圈发在弹琴的小视频,她有一架漂亮古典的白色钢琴,除了授课,基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弹,后来她得了重病,需要器官移植,就是在最艰难的日子,她也常把玩乐器,也许是心态好,上天垂怜,手术成功,出院那天她说:未曾在地狱仰望人间,便无法领悟到寻常日子里,一叶一花的美丽,一粥一饭的清香。有的时候强大的信念,好的心态也是延迟满足感的重中之重。
(2) 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面对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唯有直面问题,明确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职责范围,并付诸实践,才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道路。
(3) 忠于事实
我们生来对世界是无知的,生活经验就像我们自己后天动手绘制的一幅地图,为我们往后的人生导航。
过期的人生地图,就会让我们抱着过去的经验和做事套路不放,以至于常常罔顾眼前的事实,并因此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比如换了新公司却还套用前公司的工作模式和人际互动方式,结果导致无法融入新环境,整天烦恼。
又比如从前卖鞋的,现在改行卖棺材,却还套用以前模式促销说:“好久没见您来了,买大送小,您看看合适不合适”,结果……
作者斯科特将移情定义为: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处事模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的行为——哪怕它们已不再适用。这就是过期“人生地图的诅咒”。
之所以要突破移情,是为了能以“解决问题为先”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坚持损耗。
要做到忠于事实,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是否过期。
(4) 保持平衡
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但在一些情况下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延迟满足,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下的生活……
保持平衡,是对以上三个原则的备注,保持平衡,意味着建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记住,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
适时放弃,是避免失衡根本法则。
肆无忌惮地放任自己,这样得来的自由,终将在现实中轰然倒塌。而自律赢来的,是你对现实的自主感,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二、爱——不断拓宽自我界限、完善自我的意愿
爱是什么?爱,是自律的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识。说起爱,第一反应总是男女之爱,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所以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为了达成这种承诺,我们开始驱动自我付出努力,并因此做到自律。我们通过这样的自律,去付出、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经验的增长和自我界限的拓宽。所以说,爱是自律的动力。
其实爱有很多种,比如父母之爱,每次回家,爸妈的眼神几乎没在我身上挪开过,吃饭都会没事看着,我开玩笑说再看就不好意思吃了,老妈说,看你吃饭的样子真可爱,父母就是这样永远不求回报的付出,再多的缺点,坏脾气,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好的,就算有事态度不好,他们也总是温和的嗔怪,不过还好我并没有成为宠溺的娇小姐。父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父母的爱也是带来我内心强大安全感的来源,只有内心坚定,才会有不偏不倚的性格。
除此以外,也要谨防,那些不是爱的所谓爱。
(1) 坠入情网≠爱
① 因为坠入情网不是出于有计划、有意识的主观判断。
② 因为坠入情网不需要付出努力,并没有真正拓展自我界限。
③ 坠入情网可以消除寂寞,但无法有目的地促进心灵。
④ 坠入情网本质是一种生殖本能引发的性欲。
(2) 过分依赖≠爱
“没有Ta我就活不下去”是一种寄生心理, 而不是爱。症状有无法忍受寂寞、空虚感强烈、把失去伴侣当成极其恐怖的事情。
(3) 精神贯注≠爱
不能给心灵带来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爱,爱金钱、爱权力、爱宠物、爱园艺都被称为“爱”,如果在这些爱好中,增长了知识、获得了自我界限的拓宽,是爱;否则就不是爱。
(4) 自我牺牲≠爱
给予者并未认清爱的真相,往往以“爱”作为幌子,只为满足自己的付出欲,不将对方的心智成熟当回事。爱是一个动词,必须付诸行动。想爱、有感觉和口头的爱,都不等于去爱。
爱的表现,首先是关注,努力倾听,帮助对方成长。其次是不惧风险,不会因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三是独立,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四呢,充分投入,由承诺推动,持续或渐增的投入是爱的基石。五是勤于自省,平等交流,遇到矛盾与冲突,恰当地提出想法而非自大地随意批评。最后是,懂得自律,懂得约束爱的能量,不滥爱,不出轨,对伴侣和孩子有责任感。
三、信仰与恩典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盲目地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或有害于个人心智成熟与健康,都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生命中出现的恩典与奇迹常令科学哑然,但它们不是科学的对立面,毫无根据地妄做定夺才是。
从人类的祖先代代传承至今,我们仍旧如此——我们懒得立即去解决问题,懒惰仍是自律的最大阻碍。而这种懒惰的根本原因就是惧怕解决问题时,必须面对的种种挑战、痛苦和困难。
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生而带来,又无处不在的懒惰,则常常令我们难以招架,臣服于一时的安逸与享乐中,阻碍我们发展更成熟的心智。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只有常常提醒自己放弃当下的逸乐,推迟满足感,勇于承担起责任,主动投身问题的核心,厘清事实,及时解决问题。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必要的事情、总得完成的事情……为什么不现在就着手开始呢?
当我们走出舒适区,努力为一件事付出,自我界限就开始向外延伸,随着不断的努力,这种延伸状态逐渐稳定,自我界限发生了永久性的外扩,实现了我们的自我成长。
天地之大,愈衬得人如蝼蚁,踽踽独行数十年,仓皇期间。有限的生命,如何装下诸多丰盛的理想?如何从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开始,循序渐进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首先要从好的习惯开始,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知识+技巧+意愿。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习惯呢?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1) 人类成熟的三个时期,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得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比如我们年少的时候,理所应当的享受父母的照顾,但是当我们长大了,就要进去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随着我们阅历的增长,开始学会协作,知道了团队,这个时候就是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要从依赖期转向独立期,走进独立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始主动负责。
(2) 积极主动的空间在哪儿?
“都是他逼我这么做的。”
“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我必须听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顿” ……
这些话很熟悉,生活中随处能听得到,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应之间自己那部分的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表现。事实上,在刺激到回应之间,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可以做出自主选择。
比如父母逼迫我们选择不喜欢的职业,这就是一种外界刺激。当刺激发生后,我们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父母,也可以选择让父母高兴而顺从他们的选择——但要记住,这最终是经由你自己选择的,而不要再说自己是被逼无奈。
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开端,习惯主动负责,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会知道没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远有选择走哪一条路的主动权。
(3)影响圈与关注圈
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除去我们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就是影响圈。
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比如老师用了10000小时学习并践行分享,所以才会成为现在优秀的创业者的状态;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使影响圈不断缩小,比如有时无聊时刷抖音,看朋友圈,这些如果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那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我们应该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1) 两次创造
任何事物都需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这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脑中有了构思,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逆来顺受、顺其自然,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取决于我们自己。
(2) 那设计的准则是什么呢?
首先取决于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终点。
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怎样选择我们的灯塔?
需要回到核心区域来回答。那就要看我们到底要什么?就我们所看到的,有人以事业为中心、有人以金钱为中心、有人以配偶为中心、有人以孩子为中心……然而这一切大都处于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是否可控并不由我们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我们自己难免情绪起起落落,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颓废沮丧,没有稳固的方向,也没有稳定的力量。
所以我们应该以原则为中心,度过我们的人生。原则由我们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则就像一条真理,可以被我们默诵,给我们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则具有囊括性,可以对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给予指导,可以允许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局限。
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1) 时间管理矩阵
正好最近在学习波波羊大叔的时间管理,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有一个概念,叫四象限,我们将日常需处理的事务分为四类:
Ⅰ类,重要且紧急;Ⅱ类,重要不紧急;
Ⅲ类,紧急不重要;Ⅳ类,不重要且不紧急。
那么,我们首要处理的要事,应该是第一、二象限的事,而习惯做好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后,除非是突发性任务,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少会有重要且紧急的事要处理。对待三象限可以找人帮忙做,四象限可不需要花时间去做。
(2) 木桶人生
在人生的木桶里,我们要装入黄沙、大石块和小石子们。怎么讲所有的东西装进去呢?
如果你的顺序是先装黄沙或者小石子,最后你就会发现,大石块装不下了。
但如果先装大石块,你会发现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倒入小石子,这以后,居然还有不少间隙可以容纳黄沙。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比喻。
当我们翻开那些大石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身上还贴有标签,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却未必是我们眼前最紧急待办的事项。还记得上面的时间管理矩阵吗?还有我们遗留着的问题。最该首要处理的要事是什么?答案是:Ⅱ类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们一拖再拖,令我们陷入永远在处理Ⅰ类甚至Ⅲ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地投入了Ⅳ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
(3) 角色管理
① 列出我们个人/社会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配偶的)伴侣、(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
② 然后写下每个角色本周的对应任务,如:我,本周任务:读一本书,画画;女儿,本周任务:陪妈妈逛街,跟爸爸一起锻炼两小时;母亲,本周任务:给孩子选兴趣班,补习班;伴侣,本周任务:筹备老公的生日趴,生日礼物;中层,本周任务:制定实施方案,人员培训课程设定……
③ 勾选出每个角色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并尽一切可能保证它们与你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然后优先完成它们。
(4) 授权
简单来说,就是将手头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给他人。这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做不好授权,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却还是自己从头管到脚。
我们应该做的是责任型授权。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陷阱的指导而非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1) 你真的理解双赢吗?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2)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的原则也会让大家感到轻松。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就事论事,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时,放弃这次的合作,是一种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本次累积的情感账户额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1)先体检,再开药
“我妈妈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发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坚持自己!”
“我这个周末要加班……”
“辞了辞了!对自己这么苛刻干嘛?”
这些对话是不是也很眼熟呢?并没有了解清晰的状况、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这并不属于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
(2) 自传式回应
上述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常发病——自传式回应它的主要症状有这么四种:
价值判断——表示肯定或否定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立场,探究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个人生活经验指导他人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判断别人的
(3) 移情式聆听
我们应该知道,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会对此造成影响。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会发现此言不虚。
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记住,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
第六个习惯: 统合综效
(1) 统合综效是一种心态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2) 三个层次
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3) 一个案例
为了理解沟通层次的意义,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老胡策划、准备了很久,想利用国庆假期带妻子和两个儿子去度假。妻子却想利用难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亲。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如果全家出游,妻子总是挂心母亲,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岳母,则老胡心中始终为准备许久的度假泡汤而闷闷不乐。即便调整一下,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老胡带着孩子出游,则一家人也都玩不尽兴。他们最终想出了双赢的方案:去岳母家附近度假,或在节后请家务公司代劳一周,让妻子有空探望岳母。
(4) 第三选择
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第三选择”。遇到分歧时,不应先急着妥协或对抗,要知道你们给出的选项,或许都不是最佳的那个。
要有信心能找出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要诀就是: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化阻力为动力。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1)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说到底,我们是这些习惯的操作者,为了保证我们成熟而灵活地运用前六个习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从以下四个层面来分解:
关于身体的建议——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关于精神的建议——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关于智力的建议——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关于社会/情感的建议——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
(2) 平衡更新
关于这四个层面的平衡,结合之前的六个习惯,要实现稳定而卓越的进步,我们可以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去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从身体、精神、智力这些个人层面的可操作事项出发),培养,更新我们的思维习惯。
人的习惯就像电脑的自动执行程序,总以条件反射的速度来解决一个个似曾相似的事件,所以我们说习惯重要,是指它总是先于思考就开始行动了。
所以培养一个促进我们的好习惯非常重要,好习惯是数不尽的,而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指点光亮的习惯却不多,就如金字塔型的人员结构。那些塔顶的人们,积极、高效、友善、自律,着实令人叹服。想要像他们一样,先从这七个习惯着手,锻炼自己的习惯,并形成良性的思维惯性。
明天,你好!明天,加油!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