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一段想回又回不去的岁月,那就是我们的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
在大城市里,举头不见明月,低头更思乡,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还会回去的。
趁着假期,我买好车票,义无反顾地踏上回乡之路。
故乡的土地
回到故乡,第一眼看到的是门前大片大片的稻田,稻谷丰满到垂下了头,微风一过,稻谷呈波浪般高低起伏,像一大片绸缎铺在土地上,随风飘动,柔情似水。天上射下太阳光,照在金黄的稻谷上,点点光芒,煞是迷人。再看,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天地间一派安详与和谐。
走进田地间,总能闻到一股乡土气息,偶尔还伴有牛粪的味道,特别熟悉。
乡亲们头戴草帽,挽起裤脚,挑着两个篮子,到田里收割稻谷。离我不远有一位老人,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皮肤和田地一样黑,赤着脚,看起来身体依然矫健,说话很爽朗。她很自然的问: 你从哪里回来的?
也许我拿着相机,也许我穿了新衣,她直接这么问我,就像久未归家时父母说一句,你回来了啊!
我说:我从广东回来的,你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去收稻谷啊?
她说:能做一天就做一天咯,今年天气好,收成还不错。说完,她用欣慰的目光看着远处的稻田,嘴角弯起很深的褶皱。
和老人聊完天,我一路往田里走,有几个认识的叔叔婶婶,也有一些不认识的人,我都觉得很亲切,因为他们都一样有黝黑的皮肤、厚实的肩膀、踏实的脚步、亲切的乡音。
让我不禁想起我的小时候,自己家里没农活干,就每个亲人都帮着干活,今天帮二婶家插秧,明天帮小叔家种花生,后天帮姑姑种玉米等,弄得最后自己比家里有农活的小孩干得还快还好,经常得到家里人夸。虽然我很怕吸血的蝗虫,虽然手脚会酸痛,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一直很庆幸,自己在乡村长大,养成了自己勤劳朴实的性格,才能让我在大城市,努力打拼,不被生活击倒,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回乡的时间很短,如流水般,可它冲不掉浓浓的乡音,冲不掉这片用汗水浇灌的田地,冲不掉乡村的勤劳和朴实。
故乡的山水
小时候我特别想离开家乡,觉得这里是穷山恶水,没有游乐场,没有图书馆,没有超市,江边是从来不会来的。
长大后我特别喜欢自己的家乡,有山有水有人家,只要一回来,就一定到村后看看山水。
村后的这条江是郁江,水能蕴藏量大,又是内河港口,也是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去江的那边挑煤或者是托水泥,经常一脸黑一脸泥的回来。遇上农忙时节,乡亲们就白天去对面江干活,晚上披星戴月地去地里干农活。
我和朋友刚到江边不久,就看见有不少来往的船只来回穿梭,有捞沙作业的,有载货的,有运煤的,船只经过,还有一阵轰隆的声音,整个江面都热闹了起来。
朋友们胆大,把渔人的船只拉过来靠岸,让我走上船去,说是载我到江面耍耍。
我胆战心惊地坐在小小的木船里,看到朋友有模有样地划船还是担心。每当有轮船经过江面的时候,江水变会升高,水面波动大,如果水面波动很大的话,那我们的小船很容易翻倒的。我们只要停止摇浆,等轮船经过后继续向对岸划去。
到了对岸,我们几个忍不住笑了起来,长大后,我们已经很久不敢冒险了。现在快三十岁了,还能冒险一把,也是一种难得的回忆。
江对面有一座猫儿山,山上有一个望夫石。听老人说,那是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住在猫儿山,丈夫为了赚钱养家,外出打工,他的妻子向着丈夫离去的方向眺望但望穿秋水,也不见丈夫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立在猫儿山上。虽然不知道故事真伪,但是给这座山披上了神话的外衣,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我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却依然最爱故乡的山水,不是因为它的美,而是因为我对它的情意。对故乡的热爱,在于情意而非山水。
这是孕育了我的山水,这是养育我的故乡,当爱得深沉,爱得热烈,一点一滴,如入骨髓。
故乡的变化
有句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自从我离开故乡以后,我再也没有半点关于故乡的消息,也就不知这片土地的变化。
朋友说,你家旁边有一座跨江大桥,修了一条高速路,你以后回家方便了。
他还说,在村的另一边建了一座码头,乡亲们很多找到了好工作,能给家里多添点收入,过上好日子。
这一次回来,真的觉得故乡有很多地方已经改变了模样。
曾经的泥瓦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曾经的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曾经低矮的学校变成了三层半的瓷砖楼房,曾经的......
小时候游泳的池塘长满了水葫芦,门前的龙眼树已经高到盖住了房屋,小孩的衣服已经不再缝缝补补。
故乡,正一点一点地改变,又好像全然不变。我想,变的只是样貌,不变的是它的本性,它勤劳、朴实、向上的本性。
当自己回到故乡,融入故土,很多的情感流露,很多的情景再现,很多的人事想起。可我还是不得不起身告别,告别这心灵依托的地方,它让人卸下多年倦意,又捎上满满笑意和希望。
它不见得多美丽、多动人,但一定是你心底最深刻、最柔软的存在,它能让你在喧嚣的城市里,想起就觉得心安,心安处,即是家。
你一定也有一个叫故乡的地方,叫你日夜想念,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