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被翻拍,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踩雷”的行为。历年来,影视作品因为翻拍而“翻车”的,数不胜数。
但是,今年5月16日上映的电影《海蒂和爷爷》,绝对是一个例外。
由布鲁诺·甘茨和阿努克·斯特芬饰演的这部电影,翻拍的是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儿童文学作品《海蒂》。
小说原著于1880年出版,一百多年来,小海蒂和爷爷之间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和荧屏将近30次,跨越了国界和时空,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而最近刚在国内上映的这个版本,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也是众多翻拍中备受好评的一个版本,它在豆瓣上获得了高达9.1的评分。
其实,这个版本早在2015年就已经在德国上映了,可惜此前内地却一直没有正式引进。
如今四年过去了,这个5月,我们终于有缘与它在银幕相见。然而,爷爷的扮演者布鲁诺·甘茨已于今年2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位在德语电影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演员,把诸多经典的角色都留在了电影里,从元首希特勒到阿尔卑斯山普通的老爷爷,他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很多观众。
所以,得知《海蒂和爷爷》上映,作为这个故事的粉丝,自然是第一时间去影院重温了一遍,那种惊喜又感动的心情,和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宫崎骏的《龙猫》是一模一样的。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却极其动人。
五岁的小女孩海蒂,因为早早失去父母,自小就无依无靠,姨妈照顾她几年后力不从心,便把她丢给了独自在阿尔卑斯山生活的爷爷。
脾气古怪的爷爷一开始并不接受小孙女,甚至想把她送到孤儿院。
不过,天真可爱的小海蒂,用她太阳般温暖的性格,迅速融化了爷爷心里的坚冰。于是,爷孙两个成为彼此的依靠。
两人相处的过程中,爷爷刻满皱纹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而海蒂飘零的灵魂,从此也有了一片坚实的栖息地。
朴素而柔软的亲情,是治愈海蒂和爷爷的良药,也是温暖人心的阳光。
在阿尔卑斯山,海蒂不仅收获了美好的亲情,还收获了纯真的友情。
与牧羊少年皮特的结识,她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皮特的出现,使她深入地领略到了阿尔卑斯的美丽和有趣。
然而,美好总是随时会被打碎,童话并不都是岁月静好。
觊觎钱财的姨妈再次出现,偷偷把海蒂骗走,把她送给怪癖的富家千金当玩伴。
在那里,海蒂不幸地遇到了处处约束她的刻板女管家,女管家总是嘲笑挖苦她,还对她罚站,想要把她赶走。
自由烂漫的海蒂被女管家折磨得郁郁寡欢,因为思念爷爷过度,甚至出现了梦游。
同时,海蒂也是极其幸运的,善良的人总是会遇到同类。
在法兰克福的这个富人家庭里,她遇到了纯洁美丽的克拉拉,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也得到了学习之初的启蒙,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她和克拉拉一起学习,玩耍,互相陪伴,尤其是克拉拉奶奶的存在,绝对是电影中的智慧担当,让这部温情的电影又多了一层温暖的滤镜。
故事的结尾,是童话式的happy ending。
海蒂回到了她的阿尔卑斯山,与日夜思念的爷爷重新相聚,并且开始如愿以偿地读书,写想写的故事,而越来越开朗的克拉拉,也在海蒂的鼓励下,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重新恢复行走的能力……
这个简单的故事,就像瑞士山间的清风,让人倍感舒畅。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最纯粹的,常常是最难以忘记的。
从这部纯粹的电影里,我们能够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天真无邪的小海蒂,外冷内热的爷爷,优雅善良的克拉拉,调皮莽撞的牧羊少年皮特,睿智仁慈的克拉拉奶奶……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本真与爱。
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真实和生动,他们是本真的化身,每个人身上都藏着爱与美好。
作为电影中的核心灵魂,海蒂无疑是一个跌落凡间的天使,她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原始单纯的爱。
姨妈中途丢弃了她,她没有怪罪姨妈,反而对姨妈十分信任;爷爷一开始对她冷漠又粗鲁,她没有怨恨爷爷,反而自然地亲近他;皮特欺负她偷吃她的食物,她没有恼羞成怒,还和他继续做朋友,并且还惦记着给皮特的奶奶带软面包;克拉拉曾经与她闹别扭,她不记仇,反而邀请克拉拉来山中做客……
如此善良的海蒂,有最清澈的眼神,最暖心的笑容,和最珍贵的灵魂。世上有很多儿童,都曾如海蒂这般,值得被好好守护。
可惜的是,很多人的童年,曾经被忽视,被辜负,最终的他们,麻木模糊地长大了,变成了容易沮丧和灰心的成年人。
所以,独一无二的小海蒂,不仅仅是银幕上一个经典的儿童形象,更是我们无数个成年人心中最初的自己。
如果天使在人间,那么应该就是海蒂的模样,美好如海蒂,她是我们心中澄澈的童年。
试问,有谁在童年时不想拥有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呢?
话又说回来,幸运如海蒂,她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在阿尔卑斯山奔跑,除了本性使然,更离不开那些珍贵的爱。
因为有众人对她的爱,海蒂才能拥有这样的自由。
首先,是爷爷如山般的守护。
在海蒂到来之前,爷爷一直被村里的人认为是一个性格古怪的家伙,甚至还有流言说他杀过人。
但是,沉默的爷爷并没有去解释什么,他看似残暴粗鲁,其实温柔细心,不动声色地守护着亲爱的小孙女。
爷爷对于误解,并不多解释,只是告诉海蒂,要相信自己看到的
他会给她准备好每日的食物,特意给她亲手打制了新椅子,从起初计划把她送到孤儿院,到后来完全舍不下小孙女,还专门给她做了雪橇送她下山去皮特家……
这些看似很普通的日常行为,正是一颗冷漠的心变柔软的过程。
亲情是童年最好的滋养,爷爷给予海蒂最深的爱,给了她最坚实的守护,就阿尔卑斯山一样深沉,温情。
陈奕迅唱过,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而爷爷,竟凭爱意将阿尔卑斯山私有,送给海蒂一个最为快乐的童年。
其次,友情是丰富海蒂生活的清风和花香。
牧羊少年皮特,一开始有点不讨人喜欢,憨头憨脑,顽劣淘气,但是,这也正是小孩子的本性,尤其是在山中长大的皮特。
皮特让海蒂的山中生活变得更有意思。
两人一起去山上放羊,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奔跑,在清澈的湖水中快乐地嬉闹,在开满野花的山坡上尽情地打滚,在凉爽的山风里灿烂地欢笑……
无拘无束、快乐开怀的童年,离不开小伙伴们的陪伴。
如果说皮特是不羁的风,那么克拉拉就像温柔的花朵,她们彼此慰藉着对方的生命。
身为富家千金,克拉拉没有养尊处优的特质,她平等又温柔地对待这个来自大山的小女孩,用善意和优雅回馈海蒂的热情和天真。
克拉拉和海蒂之间,没有贫富对立,更无阶层矛盾,有的只是属于孩子们单纯明净的友谊。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记忆里,有像皮特那样的清风,又有如克拉拉这般的花香,该是何其快乐……
还有,克拉拉奶奶对海蒂如水一般的智慧点拨,背后是深远而广博的爱。
真正的贵族并不标榜自己的高贵和财富,但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气质却能够被人切实地感受到。克拉拉奶奶就是这样的人。
和自私莽撞的儿子比起来,克拉拉奶奶身上有一种贵族式的品质,她对待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无分别心,不管是亲孙女克拉拉,还是小伴读海蒂,她一视同仁,对她们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护。
尤其是对海蒂,她无私而博爱,并不会因为顾及自家孙女的利益,就去伤害小海蒂。而他颇为傲慢的儿子,就曾经想过要通过束缚海蒂来满足女儿的心愿。
克拉拉奶奶这种对孩童的尊重,就像是夜空的星光,悄悄地点亮了一颗幼小的心灵。
亲人之外的人给予的善意,更加可贵,它令世界少了几分冷漠和荒凉,多了几分温情和明亮。
其实影片里还有一个小配角,也让人感受到一丝暖意,那就是诊断出海蒂患上了梦游症的医生。
他尊重小病人海蒂,建议她回到想念的地方,而没有站在克拉拉父亲的立场上。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也是人性之光。
据说,《海蒂》是作者为了自己的小儿子的阅读而写的,它是一部有着浓重的自传色彩的作品。
隔着一百多年的时光,不由得想象了一下当年的小女孩约翰娜·斯比丽,她是否也遇见了像于力一样的爷爷,像皮特和克拉拉一样的好朋友,像奶奶一样睿智慈祥的指路人……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海蒂,如果没有这些可爱的人,就不会有这个美好的童话。
成年人的世界并不相信童话,可是《海蒂和爷爷》却成为了大人和孩子都爱看的童话故事。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足够纯粹。
作为一部剧情片,它原本可以展现得更复杂一些,但是它没有进行任何的添油加醋,在这个故事里,不掺杂一点多余的成分。
比如,电影明明涉及到了贫富对比,却没有浓墨重彩,也没有刻意制造什么阶级矛盾,出现了疾病,却没有使劲儿渲染悲惨,爷爷此前的经历,海蒂爸爸妈妈的故事,甚至女管家对克拉拉爸爸的爱慕,如果深挖掘的话,其实都能扩展成更曲折的故事……
卖惨,离奇,狗血,反转……这些都是时下影视剧的惯用手法。但是,《海蒂和爷爷》统统没有效仿。它就是原汁原味、本本分分地讲了一个最简单的故事。
为了真实地还原十九世纪的面貌,这部电影采取了实景拍摄。小演员们和大人一样,在茫茫雪原里完成了影片的拍摄,即使嘴唇冻得失色,也都咬牙坚持。
在这种极致纯粹的追求下,瑞士如诗似画的田园风光被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展翅飞翔的雄鹰,成群结队的牛羊,处处盛开的野花,连绵成片的草地……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就知道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
人间如果真的有童话,大约就是《海蒂和爷爷》的模样。
最美的风景里,遇见最美好的人。《海蒂和爷爷》让我们明白,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爱。同时,它也让我们懂得,人性最高贵的品格,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