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
我们给别人的恩惠和帮助,不要挂在嘴上念念不忘。而自己对不起别人的地方,一定要牢记在心、时时反省。别人对我们的思惠和帮助,千万不可忘记;而别人对不起我们的事情,则不可不忘,对此要有一颗体谅之心。
有一个小男孩,由于意外,5岁那年失去父母,从此沦为孤儿。
他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最终又被三户人家抛弃。
第一户人家收养了他三年。他那年5岁,到8岁时,这户人家因有了自己的儿子,就不再愿意养他,于是把他送给别人。当时他不肯走,被养父母打得浑身是伤。实在忍不过了,痛不过了,才断了回去的念头。
接下来,第二户人家收养了他,一直到他13岁,共5年的时光。13岁那年,是他痛苦的日子,因为养父母又收养了亲戚家的儿子,他们认为毕竟有血缘关系,好过他这个外人。他哭喊着叫爸爸妈妈,哀求着不肯离开。最终,他还是无情地被赶走,流浪在大街小巷。
后来,他到了第三户人家。这是一户生活艰难的人家,他们只养了他一年,就将他赶出家门,理由竟然是没有多余的钱供他上学。
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眼泪,也不再哀求,因为习惯了抛弃。如何生存?这是一个问题。他学会了在垃圾桶里掏剩饭,卖花给情侣,帮人擦皮鞋,帮人提行李,为商店派发广告单等。晚上困了,他就睡在商店门口,清早被商店老板踢醒后继续谋生。
在外流浪6年后,他加入一个建筑队。从最底层的泥水工做起,他不仅工作踏实认真,而且将所赚工资花在培训课程上,还报考夜校,获得了自考文凭。22岁那年,他进入一家不错的集团公司做业务。靠着努力,他的业绩是最棒的,顺理成章被提拔为经理。再后来,他创业开了自己的公司,有了钱、车、房、美貌的妻和可爱的一对儿女。
可以说,他什么都不缺了,人生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但是不,他感觉内心深处最缺的是父母的亲情。这个时候,身为上层社会的他,专门购置一套别墅,将曾经的三对养父母都接到城里与他同住。他谦恭地喊他们爸爸妈妈,任何好吃、好玩的都给他们享用。
曾经与他一起流浪过的朋友,如今是他的助理。助理说:“你这样做,真是疯了!想想他们当年是怎么对待你的,你竟然还为他们养老送终?!曾经打骂你、虐待你、狠心抛弃你的事情,难道你都忘光了吗?”
他说:“是的,我都忘光了。我的苦难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记住这些苦难的事呢?我的心里只记得,当年如果没有他们给我一口饭吃,给我睡觉的地方,我早就被饿死冻死了,哪里会活到今天,更谈不上混到今天这一地步了!”
一般来说,在如此环境长大的孩子,通常有两种人生走向:一种心理严重失衡,对世界和别人充满仇恨,长大后沦为罪犯,报复社会;另一种则由于看尽世态炎凉,以超强的心理素质化解人生苦难,并最终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他们或许没有上过几天学,但在社会上早把人情世故这本无字天书读得滚瓜烂熟。他们在“社会大学”的学历早已是博士后级别!像这样的人,一旦出手亮剑,就意味着无往而不胜!就这样,他们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从穷困潦倒到飞黄腾达。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不仅懂得如何操纵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复杂游戏,更懂得宽恕和感恩的深刻含义!在某种意义上说,第二种人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成功者,更是一位智者。
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决定了其成就的高低。如果只记住别人的坏,而全部忘记别人的好,那么必定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这样的人锱铢必较、格局太小,做什么事情都放不开,最终必定一事无成。
记得我在上海工作期间,公司招过一名大学生帅哥,可谓相貌出众、一表人才。初次跟他见面的人,都觉得这人很不错。但是相处久了,才发现他是一个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在公司给同事帮了忙,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也要把这个人情讨回来,非得找机会让同事帮他一次不可。谁要是不小心得罪了他,他就会长久地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有次在工作讨论会上,有位同事对他的方案提出反对意见,他便把对方视为仇敌,立即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
他进入公司不到一年,上司就开始忍无可忍,借机把他调到西部城市的分公司。临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去为他送行。到了这地步,他仍然没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还给每个同事都发了电子邮件,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痛陈上司的“八宗罪”。
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心理?凡是别人得罪自己的地方,总想找机会报复,以取得心理平衡?凡是对方帮过自己的事,却转眼就忘了,好像从来没有这回事儿?像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等成语,说的就是这些人。我们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
阿里、吉伯和马沙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个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就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条河边,青伯与马沙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就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旅游归来,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教我。至于他打我的事,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我会忘得一干二净。”
著名诗人萨迪说:“谁想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这样的人生才会快乐而有意义。我认识一位搞编剧的朋友,在一次喝酒时他说:“我只记着别人对我的好处,忘记了别人对我的坏处。”因此这位朋友受到大家的欢迎,拥有很多至交。事实上就应该如此——别人给我们的帮助切不可忘,而别人有愧于我们的地方,应该乐于忘记。
乐于忘记其实是一种心理平衡的办法。要知道,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前进。乐于忘记,也可理解为“不念旧恶”。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未必就真的是“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你不念恶,以礼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其诚,改“恶”从善。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别人帮过你的,一定不要忘记,要懂得报恩。而如果你帮助过别人,就不要奢求回报了。如果你刻意要求回报,你先前的这份情感投资就成了注水的猪肉!你最终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别人得罪了你,本是一件芝麻大的事,笑一笑就过去了,你却气愤难平,好像对方在故意刁难,就会把小火星烧成冲天大火。到那时,你的人际关系会糟糕得
不可收拾,大家见了你就绕道,唯恐避之不及!等你遇见困难、摔了跟头,谁还会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