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阿米尔汗是在那部火遍高校的印度片——《三傻》。那是第一次见他,满身的少年气,学生样,演了一个另类的天才,抨击了当下填鸭式的教育,实在让当时的我大快人心。他的那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度是我的qq签名,而片尾说的那句“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至今仍是我的座右铭,甚至于,它几乎内化成了我价值观的一部分。因为,它所说的这种选择,让人觉得世界真美。就像胡适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它们都给我一样的感觉,向上又明亮。
但真的喜欢上他,甚至愿意将他当成自己的偶像,在自己心里的某个角落始终为他留个位置,却不仅仅因为《三傻》。他给了我很多惊讶和惊喜,让我诧异于人生的繁盛和精彩可至于此。我以为充满少年气的他不过20来岁,却未想,拍三傻的他,已经40多。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身上看到少年气息比在一个中年女子身上看到少女气息更难得,也更可贵。你可以说全靠演技,但气质这种东西,演技是很难展现的。然后,我开始搜他演过的戏。他在我的认知里是个演员,演员就要靠演技说话,靠作品说话。
于是,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地球上的星星》,《巴萨提的颜色》,《未知死亡》,包括,今晚看的,《摔跤吧,爸爸!》《地球上的星星》也是一部让我对他惊诧的片子,因为那是他自导自演的,竟也可以拍得那么自然流畅感人!我对儿童教育片向来不太感冒,刻意的煽情和说教,总让我忍不住鸡皮疙瘩掉一地。难得,阿米尔汗自导自演的这部片,却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真诚不做作,里面那个龅牙小男孩,是多么的天真可爱!
《巴萨提的颜色》,同样是一部对我意义非凡的影片,如果说《地球上的星星》谈的是爱和教育,那《巴萨提的颜色》则探讨的是自由和民主。学生时代的自己,理想主义浓厚,每天想的都是不着边际的东西,自由,民主,这些现在甚少关注的东西,却是当时的我很心水的。这部片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它在我的记忆里是深刻和灰色的,却也让我对阿米尔汗的敬重更多了一分。毕竟,这个世界上,愿意深刻的人,太少了。
再说说今晚这部让我重新忆起阿米尔汗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我很理解大家对片名的吐槽,因为我差点就因为这名字略过了这片,但想想,红极一时的三傻也不是个让人看了多想冲进电影院的名字,也就释怀了。这是一部传记片,改编于真人真事,太深刻的内核我没感受到,我只感受到了一个父亲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那种不顾一切,他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让女儿练摔跤,不顾妻子的反对将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甚至可以不顾女儿的意愿强行让她接受这一切。所以,影片前半段,歌词里写的都是父亲的狠,女儿的怨。很多人愿意将这位父亲的选择归结于他想让自己的女儿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印度的其他女子,出生只为相夫教子。或许,这可能也是他的想法之一,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他那么不顾一切的主要原因,他的理由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女儿实现他的梦想,代表印度,获得世界级的荣誉。当然,影片一开始的10分钟,我错过了,所以理解也可能偏颇。用当今流行词来说,这位父亲,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虎爸”。我并不反对“虎爸”式的教育,因为没有什么教育就一定是好或是不好,关键在于合不合适。女儿也只是一开始不理解,后来慢慢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在真正感受到比赛带来的幸福感后,看得出来,她们是真的爱上了摔跤。所以,能得到子女本身意愿支持的教育,结果的皆大欢喜,是显而易见的。
阿米尔汗就是影片里这位父亲,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都在他的演技里。我错过了他还瘦着的青年,直接看到了他的中年和老年。胖,是真胖,越到老年越胖,胖的有些镜头都快认不出,和记忆中那个少年相差太远。但有一样东西没变,眼神,那股坚毅的眼神,自始至终都在。也是,这样的一位父亲,不够坚毅,怎么挡的住那么多世俗的眼光,怎么当得了两个女儿的教练,怎么陪着她们一步步走出村庄,走向世界?我是很容易被感动的人,也是很难被感动的人,最触动我的一幕是最后,女儿将金牌递给父亲,父亲吻了吻,眼中噙满泪水,无言,然后为女儿戴上了金牌。
我很开心,作为演员的阿米尔汗一直都在,那样,我作为他的演迷,也就可以一直都在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