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如果不是儿子学校语文林老师的推荐,我自己不会主动去读这本书,我感觉这是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如要仅从书名看,我会觉得是一本又红又专的书,对于这类书籍,一般我不会主动选择,所以,我觉的它的原名《西行漫记》更加符合这本书的主旨。
儿子的读后感
1、“原来伟人毛泽东的小时候也是那么调皮呀!”这本书让吴宗霖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幼年时期就敢于挑战一家之主——绝对权威的父亲,他们在河边互相威胁,毛泽东不服从管教的样子,让吴宗霖看到他身上具有挑战权威的精神,所以长大之后才能领导老百姓干革命,敢于打破旧的制度,建创新中国。
2、这本书也引发了吴宗霖的独立思考,在书上提到红军之所以受老百姓的爱戴,是因为他们所到之处,都倡导打土豪分田地,把富人的财产给没收,然后再分给穷人。看到这里,吴宗霖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红军这么做虽然得民心,但是如果富人是通过自己劳动和努力换来的财富,就这么被没收,似乎有些不妥。他觉得富人合理的财产也应该得到保护。“辛辛苦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对此,我觉得他没有盲从书本,有自己观点非常好,虽然不成熟,但是值得深思。
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一名美国记者深入到被封锁的红区的所见所闻,整本书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让人觉得很客观和真实,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谁的青春不迷茫?当我看到毛泽东,在他年少时期,看到报纸的招生简章,无论是做肥皂,还是会计,他都报名想去尝试,经常被各种招生广告所吸引,而且浪费了不少学费,最终才选择了师范学校,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他最终才选择了一条为广大穷苦人谋福利的道路,让人感叹人生真是一条充满选择的道路,伟人在成为伟人之前,也是很迷茫的,也并不是天赋异禀,从来都知道他要走哪条路才会成功,他也是在不断的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是红军过卢定桥的情节,作者没有用煽情的文字,非常质朴的语言,却让我感到格外动容,二十二名勇士报名参加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被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这是每位中国人都熟悉的情节,相信从小到大,国人看过无数次电影的画面,但当我读到这个章节的时候,作者充满人性的质问:“他们是疯子?是人?还是神?为什么能做到这么英勇?”作者问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整件事件,让人不禁更加佩服。
彭德怀的故事也让人泪目,他被俘之后被敌人严刑拷打,受尽各种折磨,他也曾想过,如果实在受不了,明天就招了吧,可是一天天的坚持,让他在一个月之后仍然末吐露一个字,最终全身而退,被敌人无罪释放。看到这个情节,我流泪了,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的真情实感,英雄也是怕痛的,只不过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坚强,更加能够忍受痛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