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洞见20170110:昨天期末模拟卷的作文是《这一刻,我真____》,要求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出自己的心情感受。孩子们在横线上补充了描写心情的词语:高兴、激动、兴奋、自豪、感动、难过、伤心、失望、遗憾……昨晚作文改到十一点,好作文却寥寥无几,大部分孩子会叙述事情,却不会描述心情。这可能和这些孩子的语言词汇不丰富有关,但也许是因为孩子不知道怎样去体悟自己的感情,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却很少把孩子的情绪放在心上。尤其对男孩子,更是从小对他们灌输“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理念”。孩子比赛没有获奖,伤心地哭泣,妈妈安慰说:“不要哭了,你已经努力了,下次还有机会的!”孩子被老师批评委屈难过,爸爸骂道:“有什么难过的?肯定是你不认真不听话。”无论是妈妈的劝慰还是爸爸的责备,都是在切断和剥夺孩子的感受。
怎样才可以和孩子的感受产生链接?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家长用心说话而不要用脑说话。举个例子,孩子没有评上校园之星,回家闷闷不乐,妈妈这样安慰:“宝贝,别难过了,虽然这个学期你已经很努力了,但山外有山,有的同学比你更努力。没有评上说明你还有不足,我们下个学期继续努力好吗?”这个妈妈在用自己的大脑说话,去分析,讲道理摆事实。至于孩子难过伤心的情绪完全没有看到。孩子在家长的说教中不知不觉屏蔽了自己的感受,封锁了情绪。
用心说话的妈妈会这样说:“宝贝,这个学期你那么努力,想争取评上校园之星,可是还是落选了,真的好难过好伤心啊!让妈妈抱一抱吧,如果你想哭,就靠在妈妈身上哭一会儿吧!”孩子的伤心难过就在妈妈的看见和接纳中无声流淌出来了。
会用心体察孩子情绪的家长甚至可以不用说任何话语,只需静静地陪伴,轻轻地抚摸和拥抱,这种细腻和温柔会滋养到孩子的生命,让他学会敏感地和自己的情绪产生对接,体察和感受。
儿童要经历完整的成长才可以成长为完整的人。大脑和身体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完整的生命还包括情绪、感觉、心理、心灵和精神等。生命的状态不是通过肉眼就能看见的,同样,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背后也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作文写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调皮好动,上课讲话,厌学不爱做作业等等,这些都只是呈现的结果,我们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而是要找到它背后的成因,这正是为人父母最难的地方!